近年来,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不断涌现,并发展成为最活跃的行业之一,36氪见证和陪伴着这一领域创新企业的成长,并为行业带来专业的声音。

为此,36氪推出了“医疗健康行业周报”这一栏目,接下来将定期发布,为读者提供资本、政策、财务、新产品等多角度的行业资讯。

3月5日医疗健康行业周报请查收。本次周报收录了本周医疗健康领域「36氪创投频道」报道的融资新闻。

投资融资

「仁景生物」获近亿元Pre-A+轮融资

创新药企仁景生物完成了近亿元Pre-A+轮融资,由德传医疗基金董事长姜广策博士领投,多方制药相关产业资本参与,包括上市企业楚天科技的控股股东—楚天投资集团、颢平咨询等;老股东险峰旗云和长安私人资本持续支持;歌路资本担任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公司2023年多项IND全球申报及后续临床研究。

36氪首发 | 「仁景生物」获近亿元Pre-A+轮融资,加速mRNA管线产品开发

「蛋壳肌因」获得3000万元A+轮融资

轻医美连锁品牌蛋壳肌因已获得3000万元A+轮融资,由斯凯沃创投领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单城市轻医美模型的跑通和拓展,以及私域销售中台建设。蛋壳肌因是36氪持续关注和报道的一家公司,定位于轻医美连锁品牌管理公司,截至目前旗下已有14家轻医美线下门店,其中有12家为自营,2家为联营,其中标准店年营收规模已达600-700万元,下个月即可实现正向盈利。

36氪首发 | 要打造轻医美界的“7-11”,「蛋壳肌因」获得3000万元A+轮融资

「典晶生物」获超4000万美元B轮融资

「典晶生物」近日完成超4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千骥资本领投,越秀产业基金、本草资本和元禾控股跟投,现有股东继续加注。本轮融资主要用于生物合成角膜、多个眼科创新药物的临床研究。ARK舟渡资本担任本轮交易独家财务顾问。典晶生物成立于2020年2月,2020年底即完成5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礼来亚洲基金,高瓴创投和泉创资本共同领投;主要研发眼科疾病创新疗法、重组人胶原蛋白技术。

研发眼科创新疗法与重组人胶原蛋白,「典晶生物」获超4000万美元B轮融资 | 36氪首发

「无忧跳动」获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无忧跳动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忧跳动」)宣布已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清华系资本力合清瞳。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人才建设和2号新厂房装修。「无忧跳动」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聚焦于心脏病尤其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创新企业。 现阶段产品主要围绕卵圆孔未闭(PFO)展开,产品主要包含全自动心脏分流诊断设备、超顺应性球囊、可降解封堵系统等五款自主创新性产品。

36氪首发|「无忧跳动」获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力合基金投资

触觉技术平台「IHS智触」连获两轮千万级融资

智能触觉技术平台「IHS智触」已完成天使+轮、战略投资两轮千万级融资,投资方为徕木股份(603633)、路友创投、元真创投、红秀资本及天使投资人费革胜。融资资金将用于研发生产、团队扩充等。IHS智触成立于2017年末,专注于智能触觉技术及其应用开发。智能触觉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可分为感知层、操控层与交互层。无论是获取精确触觉数据进行检测识别的感知层,或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配合实现精细操控的操控层,竞争焦点都在于触觉传感器。

36氪首发丨触觉技术平台「IHS智触」连获两轮千万级融资,手术教培机器人已规模化应用

早期项目

发现安徽好公司 | 聚焦细胞工程,中科普瑞昇解码医疗产业关键“芯片”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和生命健康相关的科学研究、临床应用和产业发展都离不开细胞模型。

近10年,越来越多的从事与肿瘤相关的研究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了“肿瘤原代细胞”——医药产业的关键“芯片”身上。一是因为肿瘤原代细胞用处很大, 二又因为肿瘤原代细胞体外扩增很难。

36氪安徽了解到,因为环境变化,癌细胞在体内疯长,但癌细胞到了体外它反而不生长了。这个技术瓶颈,极大制约了肿瘤原代细胞的应用……

早期项目 | AI赋能尿液“连续无感”健康监测技术,「杉木SHANMU」想构建个性化智能家庭医疗物联网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疫情间健康监测意识的形成,医疗服务场景正从医疗机构逐渐过渡到家庭。成立于2020年,杉木SHANMU(以下简称“杉木”)基于数字微流控和人工智能算法,研发了一款全自动化数字微流控光学传感器,通过对用户尿液代谢成分的分析,对用户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分析。

据杉木联合创始人兼B端负责人潘宇杰介绍,目前市面上大多可穿戴设备局限于体表监测,很难触及人类的真实代谢水平。

而作为细胞代谢产物的丰富来源,尿液中超过600种人类代谢物与健康状况有关,包括但不限于肥胖、癌症、炎症、神经系统疾病和传染病。与此同时,尿液检测的优越性在于降低了常规健康监测成本,并可针对个体快速制定个性化调养或诊疗方案……

行业动态

穿越商业化“死亡谷”,数字疗法才能走向春天 | 行业Mapping

最近2-3年,数字疗法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

疫情初期,美国FDA紧急批准多款数字疗法,满足广大精神疾病患者在疫情期间的巨大就医需求。在资本市场端,海外头部企业Akili和Pear 以近10亿美金的估值相继上市,更是一下子带火了中国创投圈对“数字疗法”的关注度。此后,望里科技、博斯腾等企业相继拿下亿元级融资,超20家数字疗法企业获得融资,行业一下进入“小阳春”。

作为数字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数字疗法的核心价值是进行深入临床的治疗探索和改进升级,使用循证、临床评估的技术,并以严格审评和批准上市来保障,以对监管、患者、医疗供方、支付方、药企等各方创造价值……

新一代分子影像技术平台落地,中国核医学发展再进一步 | 行业观察

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6亿人。不断加剧的老龄化,使诸多中老年疾病,如心血管疾病、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呈高发态势。加之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前列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也日益高发。将重疾防控端口前移,精准早期发现疾病,并干预治疗,是摆在面前的头等大事。

作为一种能在更早期精准洞察疾病分子层面信息的诊疗方式,核医学的出现为业界带来了曙光。它通过加速器产生放射性药物,在人体内犹如一枚由“弹体”与“弹头”(核素)组成的“巡航导弹”。其中,“弹体”可以在人体内自动导航,精准去到特定的细胞;而弹头则根据核素的特性发挥不同的用处,如成像用核素可以“发光”,让PET(SPECT)/CT可以精准探测到病灶的位置,而治疗用核素可对病灶细胞行选择性辐射,并对周围的健康组织产生最小的损伤,最终实现疾病的精准诊疗……

哈佛、谷歌、贝索斯都下场的抗衰赛道,谁能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对衰老的恐惧和对青春的留恋贯穿了人类的历史。

据卫报消息,长期研究换血疗法的Yuvan Research公司通过向小鼠注射含有能使干细胞和祖细胞恢复活力的血浆药物Elixir,成功使小鼠寿命延长到相当于人类寿命120周岁,且小鼠的生理机通过注射年轻血液实现了有效恢复与提升。

长寿之术并不仅存在于血液之中,在干细胞、细胞端粒、基因的双螺旋结构间,抗衰领域的各类新药、疗法逐渐走出实验室。人类寻求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不再是野望……

36氪研究院 | 2023年中国医药电商B2B行业洞察报告

2022年11月,医药电商B2B企业药师帮向港交所更新了招股书,将医药电商赴港上市潮延续至年底。国内医药电商根据用户类型和流通渠道不同,主要可以分为B2B、B2C、O2O三种模式。其中,B2C交易最为活跃,O2O最接近线下购药场景,而B2B交易规模最大。2022年,医药电商B2B市场份额占比超过93%,牢牢占据着医药电商行业的主导地位。根据公开资料信息,36氪研究院将医药电商B2B定义为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直接连接医药生产企业和医院、诊所及药店等各个B端,提供药品采购、配送等服务的电商平台。医药电商B2B通过对原本分散的商品流、信息流和物流等进行整合,实现对医药流通过程降本、增效、赋能的价值表达……

编辑:顿雨婷

ogp投影仪

上海影像仪官方

光学测量仪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