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矿储量集中,中国、印尼、巴西三国过半。根据USGS数据,全球锡保有储量在1999年为960万吨,经过多年开采,截至2015年,全球锡储量为480万吨,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尼、巴西等国,其中中国锡储量占比31%,位居首位,印尼、巴西分别占比17%与15%,三国锡储量合计占比62%。而据ITRI测算,目前能够经济开采的全球锡储量只有220万吨,仅可满足世界7年的生产需求。

全球锡产量下降,供应量减少

全球锡矿产量自2010年至2012年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而在2013年之后,全球锡矿产量爆发式增长后再度进入锡矿供应量缩减趋势。

全球锡矿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尼、缅甸、秘鲁等六个国家,这些国家锡矿产量的变动将极大影响着全球锡矿供应情况。其中,巴西、秘鲁、玻利维亚等国锡矿供应量变化不大,而近年来中国、印尼、缅甸等国的锡产量则处于变化之中。今日,SMM为您梳理近年来,中国、印尼、缅甸三国政策上的变化对全球锡供应格局的影响。

印尼是如何作死一步步走上失宠的?

从上图可以看出,较缅甸锡矿出口至中国的数据来讲,印尼历年的出口数据震荡幅度算比较窄的,最重要的转折节点在2013年的7月—9月。这个节点不仅意味着,印尼之后的出口数据逐步地调整至一个较低位。另外,也是从这个节点开始,缅甸出口至中国锡矿量也赶超印尼,遥遥领先。(备注:目前缅甸有95%的锡矿出口至中国)可以说,2013年之前,印尼还一直是公认的头号锡出口大国,其出口约占全球总量1/3。然而,从2013年7月起,印尼进出口规则改变,以提升高附加值锡产成品的出口量。锡锭出口最低纯度要求由之前的99.85%上调至99.9%。锡焊料方面的出口也自本月初起受到管制,并强制规定出口商必须在国内交易所进行锡交易。

新规推出后,经由印尼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ICDX)的交易,除锡锭以外,其他锡产品的交易将会变得非常困难。这意味着,对于想要变相出口的企业来说,若要达到出口标准,生产成本要提高很大一截,那厂家的利润就没有办法保证。

在锡业限制出口新政实施之后,印尼还进一步地采取政策控制出口政策的延续和深化。2014年1月,印尼制订并实施原矿出口禁令,印尼原矿出口禁令正式生效,未经加工的矿石不得出口,在印尼采矿的企业必须在当地冶炼或精炼后方可出口。为此,印尼锡产量的减少与出口的受限,大量减少了国际市场中锡的供应量。2014年该国的锡出口量已经下滑至至少8年以来最低水平。

到2015年5月,印尼矿业部宣布预计将很快颁布禁止非法矿场出口锡矿的新规。根据贸易部计划的监管规定,只有在国内交易所交易且为产自经政府审批的合法正规矿场的锡锭和锡焊料才允许出口。印尼作为全球最大的精炼锡生产国以及中国此前主要的精炼锡进口来源国,此举无疑对中国锡矿的进口造成一定打击。然而印尼屡屡搬出政策“吓唬”人,其目的除了作为东南亚最大经济体试图通过抑制生产、海外销售并强制船运之前在本地交易,以支撑锡价的大国责任担当感以外,无疑还是为了抬高自己在国际锡市场的话语权与定价控制权。然而,万万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缅甸。

缅甸如何成为锡市黑天鹅

2014年开始,缅甸逐渐进入到锡行业的大众视野。这个听上去有点神秘的国度,竟逐渐得成为影响全球锡矿产业格局的重要因素,并在2014年后短短一年的时间内,一跃成为中国、印尼之后的全球第三大锡生产国。

位于中缅边境的佤邦目前是缅甸锡矿的主产区,历史上曾与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是锡矿净进口国,缅甸是我国锡矿最大进口国,近年来,来自缅甸的锡矿进口量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了28.6万吨,占中国全年精矿进口量的98%。

缅甸出口量的突增,也曾让当地政府采取措施限制。2014年4月起,缅甸政府开始禁止原矿出口,必须经由粗选之后方能出口。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由此,一些中国私营矿主纷纷在当地建立小型选矿厂或者作坊。但粗选之后的缅甸品位依旧较低,一般均需进口后再由国内选厂施以处理精选等流程。而最终达到冶炼级精矿状态时,又是以国内定价原则来定价;加之缅甸矿回收率偏低,并非国内冶炼厂十分青睐的锡矿品种,因此卖方的议价能力不强。

同时,2014年9月,缅甸将锡矿出口税率从由25%上调至30%,但调研发现,并没有什么用,此举对中国国内市场几无影响。从中国进口缅甸锡矿数据来看,2014年10月甚至迎来了一波上涨。从中国2014年的海关数据来看,缅甸锡矿当年仍是中国进口锡矿的主力军,占据进口总量的95%左右。

另外,从近年缅甸的产量数据来看,据ITRI协会数据显示,缅甸佤邦2016年上半年矿山采矿量总体与2014年和2015年相比是下降的,并且矿山顶部易采高品位矿体基本停止开采,开始转向中底部较低品位、难采矿体,但是由于当地矿石的库存量比较大,短期精矿的产量应该不会有较大的减少,更多的取决于价格和当地选厂的能力。

尽管2017年一季度缅甸出货量明显下降,与2016年同期相比总矿石量下降53%到60059吨。但由于当地选矿厂技术进步,今年锡矿石和精矿的平均锡含量更高。后期预计锡矿品位的逐渐提高将成为缅甸锡矿的主要优势。

国内锡矿惜采 《锡行业规范》推动锡供给收缩

中国是世界上锡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锡资源储量位居世界第一,探明储量约150万吨,占全球探明储量的28.9%,储量基础350万吨。我国锡矿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湖南等六省份,其中云南、广西两省储量占比达到64%。我国共探明矿产地293处,分布于15个省(区),以广西、云南两省(区)储量最多,其中广西保有储量134万吨,占保有储量的32.9%;云南保有储量128万吨,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31.4%;广东保有储量40.8万吨,占总保有储量的10%;湖南保有储量36.3万吨,占总保有储量的8.9%;内蒙古保有储量32.9万吨,占总保有储量的8.1%;江西保有储量26万吨,占总保有储量6.4%。以上6个省、区保有储量就占了全国总保有储量的97.7%。但众所周知,我们的消费量也很高。

2016年初,锡业股份、广西华锡等国内锡行业骨干企业发布联合倡议书说明,为积极应对锡行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响应国家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实现中国锡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计划2016年减少精锡产量1.7万吨,以及采取其它必要措施,严格执行《环保法》,严格遵守行业规范,切实维护锡行业的健康发展。2016年产量约下降10.2%。

同时,工信部于2016年1月4日发布《锡行业规范条件》对锡矿开采等做了明确规定限制。对于锡矿开采提升了环保要求,严控采矿环节,矿的开采量或将减少,排除废旧回收这部分。2016年1~8月份中国锡矿产量同比减少10.3%。

中国锡企联合减产与《锡行业规范条件》的发布令2016年之后中国精炼锡与锡矿产量逐渐减少,也推动全球锡供给收缩。锡矿市场现货流通量有限,而市场存在一定的刚性需求,所以进口锡矿需求持续增长,支撑锡矿进口量一直处于高位。

而另一方面,我国的出口量一直处于比较疲软的态势,商务部在前些年还出布过限制锡出口份额,然而颁出两年后,发现这项政策应该算是形同虚设。

那么,在印尼、缅甸、中国三国上演近几年锡矿供应格局剧情转折大戏之时,想必,大家也尤为好奇,这对价格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在说价格之前,值得一提的是,印尼逐渐紧缩出口后,对LME锡库存倒是带来较大的影响,从2011年起,LME库存一直处于递减状态。

今年LME锡库存降至历史低位,从今年一季度接近6000吨的水平,一路下降至最低1600多吨,目前仍在一路下滑。以往,LME库存水平往往是判断国际市场需求的一个晴雨表,但今年却出现库存低,价格也疲弱的现象。究其原因,SMM认为印尼出口近几年持续下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中国和印尼是全球两大供应大国,中国本身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而印尼也从2013年起由于当地政府的一系列举措导致其出口量逐年减少,相对应的,LME锡库存也逐年降低。

观察2011年至今的价格走势,恐怕就不是LME库存说的那回事了,并没有如期一路上飙,而结合进出口来看,却可以看出一些端倪。LME锡价在2011年-2015年期间震荡下行之后,于2016年1月出现一个价格低位,而再从全球进出口数据来看,缅甸在当年1月出口至中国的锡矿数据至历史最高峰值,达72436吨。随后出口量再巨跌,而伴随的是LME锡价在1月之后的一个较大的反弹,由此论证,称缅甸为锡市“黑天鹅”可谓“证据确凿”了。

上海有色金属网

本文源自SMM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影像仪

OGP光学影像测量机

上海仪器测量

光学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