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匹夫

编辑/匹夫

前言

相信一提到汽车,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

是什么牌子,是哪一款车呢?

目前我国比较热销的十款车,既有

我国国产的车,也有德系、日系、美系的车

。而在这些车中

大众、宝马、奔驰这几类,更是倍受国人的喜爱

可是最近却有传言:

德国车企将会退出中国市场!

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如果是真的更吃亏的是德国,还是中国?

德国方面态度难测

由于国际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德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在他们国家做了一次调研:

《我们能不能退出中国市场》。

此话题一出,瞬间引起了众多德国人的讨论。

大家的观点基本上保持在

两个阵营

中:

一部分人觉得当然可以退出啊。

他们觉得

中国人自己也在发展,现在全世界有那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中国根本不在意,自己国家还有没有德国企业,而且德企退出中国也不会对德国有太多影响。

另一部分人则持

反对意见

,他们普遍认为

中国市场利润巨大,如果直接放弃中国市场,德国的经济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是一个不小的影响。

不过,有意思的是,

在调研结束之后,德国在近几年都没有提过,要让在中国的德企退出中国。

但不知为何,

最近这段时间,德国方面再次提到了这个问题。

德国方面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旧事重提的,这我们就不得而知。

但是我们知道的是,

德国方面传出这个消息的时候,奔驰宝马等车企的高层“脸都绿了”。因为这些车企,完全不想失去中国市场。

德国车企退出对德国会造成什么影响

其实对于德国来说,

退出中国市场,看着是影响各个方面的

,但是有一个字却可以将其做个很好的概括,

那就是“钱”

,这才是最本质的影响。

至于会怎样影响到德国的“钱”,主要还得看

生产前准备和销售额

这两个方面。

就拿生产前准备来说,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德国的汽车企业就已经发现了中国这个潜在的汽车市场

,所以他们选择前往中国开拓市场。

来到中国之后,一些比较有名的,做中高端汽车产品的德企迅速意识到,

中国市场是一个还没有被大肆争抢的“大蛋糕”。

一番考量之后,

他们开始决定要在中国建厂。

一个外国企业既然决定要在别的国家建厂,那一定是想要在这个国家好好的发展下去,毕竟

建厂,需要投入的资金可不是一笔小钱

想要办个厂子需要走各种各样的流程:

首先企业得考察自己的厂子选址

,选在哪比较合适,毕竟产品不能一直依赖进口。

要知道,

进口关税真的很费钱

。所以企业必须选择一个

原材料利用方便,交通也方便,土地租金还比较低的地方。

而且选好地址之后,还不能就这样随意开始建厂,

这些企业还必须按照中国的规定,去办理包括许可证在内的各种证件。

这些证件的办理是很费劲的

,这个费劲,不是说中国方面不愿意给他们办,而是

办理证件需要准备的材料比较繁复

,所以企业必须花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准备这些材料。

当企业将这一系列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才能开始进行生产。

可以想象,建厂生产的前期投入资金,是一笔怎样的巨款。

或许对于这些企业来说,

这些前期的巨大投入,没个十年二十年,是很难完全赚出来的,所以他们一般不会轻易,从这个国家退出去。

再来看看销售方面的影响。

德国的好多车,尤其是一些倍受中国人欢迎的车,比如

宝马、奔驰

等。

但是

这些车在中国的销售价格,要比海外高出四五成左右

,可见,这些车企在中国获得了多少利润。

而且根据调查显示:

在前年,中国人购买的2627.5万辆车中,德系车的购买量差不多在500多万辆

,这个数额,甚至直接占据了

德国车企销售总量的四分之一

其实这四分之一如果都是一些中低端的车,这些德国车企可能不会在意,但令人震惊的是,

这四分之一中,有好些用户购买的是保时捷奔驰这个层次的高端车。

可想而知,

德国车企根本不会愿意放弃这大好的赚钱机会。

而且,

撤出中国之后,德国的车企想要再找到一个和中国这样优质的市场,几乎是不可能了。

因为

从大家的消费能力上看,中国已经位列世界第二

了,消费能力也算得上是排在了世界前列。

但是位居中国之前的美国,它的

汽车市场已经呈现出了饱和状态。

同等情况下,

十个中国人出去,有八个人没有车并且想买车

,但是美国就不一样了

,十个人出去八个人有车,剩下两个,要不就是不能开车,要不就是买不起车

所以,

放弃中国市场绝对不是明智之举。

可以说,一旦撤出中国,这些企业赚到的钱势必会减少。

而且根据相关行业专家的推测:

不只德国车企赚的钱会变少,德国的经济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甚至德国的GDP会直接下降。

GDP下降意味着什么,大家可想而知。

意味着该国不仅会

经济恶化、财政税收减少、购买力也会下降

,甚至一不小心还会直接造成恶性循环,让这个国家的经济一时半会儿无法恢复过来。

所以

无论是因为其中的哪个原因,德国车企也应该不会愿意,放弃中国市场这个大蛋糕

德国车企退出对中国的影响

要知道,

德国的车企如果真要撤离中国的话,受到影响的一定是中德双方。

对于中国来说,会受到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应服务消失,二是汽车生态被破坏。

对应服务消失其实比较好理解,

大多数人在资金允许范围内买车时,不止会注意这个车的款式好不好看,自己喜不喜欢、还会关注这个车的性能怎么样,油耗怎么样等问题。

但是在这些东西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人们还会考虑一个相对比较隐形的问题:

售后服务怎么样。

这个问题其实还挺重要的,对于好多人来说,

为什么会选择一个价格稍贵的品牌车,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车的售后比较完善。

比如

什么时候该做保养,什么时候需要检修

,亦或者是车子被划伤了、被损坏了,去往他们对应的4s门店,都是可以用专业设备和配套工具进行维修。

这样就不会出现那种,

自己的车没有专门的维修点,车主开着车跑去各个4s店咨询是否能维修,却得不到肯定答案的情况

了。

再说了,

现在的人普遍比较怕麻烦

,如果买来一辆车,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却不能去别的地方修。

想去原厂修理,可是卖家已经打包东西跑路了

,在国内都找不到他们的踪影。

这种情况下,谁还会选择购买他们的车。

而且,

对于一部分价格昂贵的豪车来说,购买这样的车,带给车主的隐形服务可不止简单的售后维修。

像是迈巴赫这种类型的车企,

会在每年选择合适的时间,邀请一些车主来参加他们举办的宴会,这种宴会也算是一种

隐形的人脉结交方法

虽然能买得起这些车的人都很厉害,但是大家也没有放过让自己获利的好机会,所以这种隐形的服务还是很受欢迎的。

德国车企退出会产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就是

汽车生态被破坏。

可以想象,

一旦德国的车企强行撤退离开中国市场,那么现在处于稳定平衡状态的汽车生态,一定会出现大幅度的波动。

这就像是已经打好了的城堡积木,一下子给抽掉了一部分,那么,积木怎么可能还会继续维持那个城堡的形态呢?

而且,

德国车企撤离之后,那些围绕这些大企业而衍生出来的小公司、小企业势必会被波及,更甚者,它们会直接失去存在的意义,而不得不面临倒闭这一条路。

那些被德国车企雇佣来的工人职员,也都会被迫面临失业。

要知道,在这些企业工作的中国人,可不是一两百个这么简单,

成千上万的人忽然失业,会对当地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而这些失业人群想要生活生活,就不可能一直保持失业状态,

这就会推动他们去各个地方找工作,这又会造成就业内卷。

中国车企的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

如果德国车企真的退出中国市场,可能会给中国带来一些不太好的影响,但是利弊相间,这也会使我国本土的汽车企业,迎来快速发展的好机会

就现在来看,

我国本土的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并不差。

自2019年以来,我国的汽车销量和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是当之无愧的“汽车产销王者”。

虽然在传统汽车领域,我国自己的汽车品牌还不太能赶得上一些外国品牌,但是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十分迅速。

在世界大环境都在不断呼吁,

保护环境、减少能源危机

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才会是未来汽车市场的主流。

而且,

我国自己的汽车品牌也渐渐的开始崛起了。

但是,我国自己的汽车品牌依旧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就是

技术比较落后

,无论是在外观上,还是在全车制造上,我们还缺乏一些

核心技术竞争力。

另外,

我国自己的汽车品牌,从一开始就没能定位到比较高端的市场中去

,所以这就导致,现在有些人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很难再把国产汽车当做豪车来看待了。

哪怕有些国产车确实和所谓的外国豪车差不多,他们也不太会购买。

对于这种情况,

我国的汽车企业必须打造起,完全属于自己的,不会轻易受到别人影响的汽车产业链,

最好是能够让中国的汽车生产,从头到尾都可以不依赖别的国家。

而且,

汽车企业还应该打造健全的产业链,努力创新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最好是能够做出特色来。

最后,

中国自己的汽车企业,也应该重视自己的产品宣传与口碑打造,将自己的产品定位到高端汽车领域去

,一步步地改善大家心目中国产汽车很一般的这种观念。

结语

总之就是,

无论德国车企会不会真的撤出中国,中国都应该努力发展自身,最好是能够迅速完成弯道超车。

这样就算是真的出现什么状况,我们国家都能应付的来。

上海仪器测量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厂家

三次元影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