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第三届海上策论“迈向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治理”论坛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召开。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市行政管理学会常务副会长冷伟青和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徐建刚出席论坛并致辞。

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参事室原主任、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专家组组长王仲伟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做到三个“直面”:一是直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和新期待;二是直面高质量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课题;三是直面推进现代化国家治理对公共政策研究提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运用政策工具,强化政策模拟,通过设计端和制造端的创新提高公共政策的品质。要把握好放与管、公与私、定与变、内与外、特色与兼容的关系,辨明不同决策领域所应遵循的不同规则,加强有效的政策供给,从而更好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公共政策强大的民意接受度、认同度。

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会会长、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胡伟教授指出,要成为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强化硬实力,更要提升软实力,包括文化软实力、制度软实力等。当下,亟须根据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立一套衡量现代化发展程度的客观指标体系,让我们的现代化发展成果可量化、可衡量。比如,在一段时间内,基尼系数要下降多少;社会福利开支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要达到多少,等等。在新征程上,要推动器物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更加和谐地发展。

复旦大学全球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敬乂嘉教授指出,国家治理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一方面,中国语境下的国家治理的核心是政府治理,而西方语境下的治理主要是指政府和其他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行动者的多元合作;另一方面,我们的国家治理概念是综合性的,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众多领域,这种全面性的治理,其关键因素在于党的领导,这也是我们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他认为,要将国家治理放在全球治理的视角下来看,了解国外如何看待中国的治理,从而丰富和澄清国家治理的内涵,发掘中国治理的比较价值以丰富全球治理的内容。

与会者一致认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不仅要加强硬实力的建设,提升经济、科技实力,而且要提升国家软实力,形成科学的决策咨询,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有效的公共政策达成相关目标,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会、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共同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周丹旎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周丹旎

上海仪器测量

影像仪测量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

ogp-cnc光学影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