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停产,沈阳29年的日企将于5月31日解散,退出中国市场-沈阳投资公司跑路最新消息
#5月财经新势力#
全文近2500字,阅读时长约为7分钟,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松下电器不但全球知名而且电池领域也有所发展,此外,松下一直也与中国有密切的经济交流。早在今年3月底,
松下旗下的松下蓄电池工厂(位于沈阳)发布公告称,将在5月31日全面停产,不再开展经营活动,
现在距离这一期限,已为期不远。
这个在中国生产29年的企业,突然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背后有什么深层原因吗?我们又该如何去做来促进国产动力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呢?
松下蓄电池退出中国市场
早在今年3月底,位于沈阳的松下蓄电池就发布公告称,
公司将于5月31日前完成最后一批订单,进入清算程序。
这意味着,
自从1994年来中国建厂,在中国经营29年的日企,距离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已进入倒计时。
这家公司是由日本的松下电器和我国东北的一家蓄电池企业合资而成,可以说,
他见证了中国电池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历程,它也见证了中国电池时代的变迁。
我们众所周知,
松下在电冰箱等家电产品具有国际知名度,但是他在电池领域的发展也不可小觑。
松下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电池,在90年代初开始研究锂电池并取得卓越成效,在1997年与丰田合作,共同研发并量产镍氢电池,
在2008年,其自己产业下的
三元锂电池成为特斯拉的独家供应商
……
松下现在退出中国市场,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比如说中国电池行业崛起导致竞争加大,生产成本升高等一系列因素。
这些原因不断挤压松下蓄电池的生存空间,最终作下退出中国市场的决定。
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这是松下公司所作出的选择,我们予以尊重。
此前90年代,
中国的电池行业尚未发展,松下在沈阳投资建厂,引进了一批设备和技术,这也为我国电池行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此外,在工厂运行的近30年里,
一直在苦心钻研,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由这里发出的产品也在服务全世界。
但是,我们现在也要有所思考,企业停产最直接的伤害就是要面临一批下岗工人,而这些工人可能就是家里的资金来源。
对于工人来说,
要放平心态,继续寻找可能的下家。对于企业来说,在找工作的空白期,也要给予下岗工人保障。
现在,松下退出中国市场已进入倒计时,那这个在中国运行29年的工厂,又出于何种深层次的原因,突然就退出中国市场了呢?
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
松下电器之所以退出中国市场,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市场的变化。
松下蓄电池主要经营业务就是铅酸电池,
铅酸电池主要用于应急灯、电动自行车等。
而现在,电池行业依靠新能源发展是未来的趋势,所以,主
要生产铅酸电池的松下蓄电池成为落后产能,被淘汰也是必然。
但这并不是说,铅酸电池一无是处,铅酸电池技术已经成熟,而且在与锂电池的竞争中,两者互有优劣。
但是,锂电池是未来的趋势,
未来的电池研发更加向“新能源+电池”方向过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性价比的提高,未来研发的热点可能是锂电池。
铅酸电池与锂电池的市场之争是导致松下蓄电池倒闭的其中一个原因。
此外,
就是中国电池市场竞争加剧,除了本国的电池产业迅速发展,其他国家也纷纷转向中国市场。
在松下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的电池处于刚起步的阶段,那时,国内具有广阔的市场同时竞争者又很少,所以,松下蓄电池在那时蓬勃发展。
现在,
我国电池领域有了一定的进步,宁德时代、超威电池等纷纷崛起。中国市场庞大,不仅有本土企业的竞争,许多外来企业也纷纷加入,比如说韩国LG。
现在,虽然市场需求在增加,但是竞争者也在增加,在与其他公司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被迫退出中国市场也是正常。
还有就是随着中国的发展,
人力资源、原材料等成本也随之增加,松下蓄电池在中国的生产成本提高而收入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增幅,也会迫使其退出中国市场
。
早在2020年,日本企业就出台措施,希望日资企业能将产能搬回日本,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并承诺补贴搬迁损失,所以,这也会导致松下退出中国市场。
所以,
松下退出中国市场,只是沈阳的铅酸电池停产,其他企业依然在中国有在工作。
此外,之所以停产,是因为铅酸不具备竞争力,还有在中国市场竞争的企业多,挤压了其生存空间,日本国内的政策支持等一系列综合因素的影响。
如何促进中国电池的发展
从松下到LG化学在国际市场的开拓来看,
未来电池的发展趋势就是“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发展模式,
我们也要加以学习,促进自己在电池领域的发展。
现在,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未来人们的首要选择,去年,我
国的新能源汽车呈现爆发式增长
,销售688.7万辆,同比增加了近一倍(93.4%)。这说明,我国对新能源有广阔的市场。
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成效,
与之相对应的动力电池也在迅速发展,在动力电池方面全球前十的企业,我国占据多家。
所以现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电池快速发展也可以促进汽车的发展,汽车要想快速进步,也在不断要求提高电池的性能。
所以,这种发展方式是一体两面,虽然不是同一个产业,但是相互促进的。
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的经验。
首先,
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产业,节能环保又是未来主要的生活方式。
所以,对于这种这两种产业,
国家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帮扶。
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融资的难度,或是直接给予帮扶。
其次,
对于动力电池企业可以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展开合作,
两者可以成立攻关团体,共同研发适合新能源的汽车的新兴电池。
在中国研发具有天然的优势,就是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这就无须过分担心研发之后,前期投入的资金得不到回报。
正是基于先前的这种发展模式,我国动力电池已取得一定成果,在2022年,宁德时代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7%,日本的松下和韩国的LG被远远抛在后面。
不仅如此,我国动力电池领域在创新方面也有成果。
比如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采用新的结构和工艺的磷酸铁锂电池,它可以更有效的增加了在新能源的应用空间。
虽然,我国的动力电池在规模上和创新水平都有一定的进步,
但是我们也要正视与松下、LG等老牌电池强企业的差距。
日韩企业在三元锂电池的发展方面,我们的有些技术也难以跟上,为此,
我们的相关企业要时刻保持创新能力,完成动力电池方面的革新技术。
随着未来的减碳与环保趋势,
动力电池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我们也要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来促进其发展,在与日韩的竞争中,也要增加创新能力来扩大自己的竞争力。
对此,您怎么看呢?
坚持原创不易,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关注作者,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