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去哪儿了?”是近来老百姓热议的一个综艺节目涉及的话题,但它也已延伸到严肃的公募领域。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在91家基金管理公司中居然有7家总经理职位仍然处于空缺状态,且部分公司“虚位”良久。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领军人物都去哪儿了?总经理之职长期虚位以待对公募的中长期发展会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7家公募总经理空缺

俗话说“军中不可一日无帅”。如今的公募业却有着多家公司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甚至有的还是行业“老十家”。

在目前7家总经理一职处于空缺状态的公募基金中,大成基金无疑是规模最大的一家,身为“老十家”之一,公司目前基金管理份额超过800亿份。今年1月25日大成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总经理王颢因工作调动原因,于2014年1月23日正式离任,其职位由董事长张树忠兼任。

资料显示,作为大成基金成立以来的第三位总经理,王颢在任职的五年多时间里对大成基金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和体系再造,但似乎运气不佳,因频频“踩雷”而为业界所关注。

紧随其后的是农银汇理基金,今年3月份总经理许红波因股东方另有任用宣布正式离职。从目前的行业规模排名来看,自筹建就开始担任农银汇理基金总经理的许红波,在其任职期间未能带领公司像其他银行系基金一样走出大踏步的扩张步伐。截至目前该公司总经理一职仍由副总经理、市场总监施卫代任。而知情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施卫并不会正式上位。

而总经理一职空缺时间最长的是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去年9月份起总经理李雄厚宣布因个人原因离职,总经理一职由董事长吴显玲代任。

资料显示,2011年9月30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发布公告,宣布李雄厚为新任总经理。在代任总经理三个月后,李雄厚成功转正,距离他2009年4月加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仅两年多时间。不过,同样两年多之后,李雄厚宣布离职。截至目前,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总经理一职仍由吴显玲代任。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办法》规定基金公司高管代为履行职务不得超过90天。而上述3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代任时间均已超过90天。

另外,目前还有平安大华、纽银梅隆西部、道富以及金鹰等四家基金公司总经理职位空缺。而这四家公司均属于中小型公募,且多为次新基金管理公司,其中有的公司成立以来总经理职位就一直处于动荡状态,如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自2010年7月成立以来两任总经理胡斌与陈喆相继离职,近期则爆出外资股东撤资的消息。

接任者从何而来?

任何一家公募,总经理职位的空缺对公司的影响都毋庸置疑。摆在公募业面前的问题是,为何千挑万选的“元帅”会选择离开,而新人又该从哪里来?

“离开早就不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一方面是部分高管人员从业多年之后出现的疲惫心理导致的辞职现象,另外一方面就是新的市场进入者的挖角,股东方的另有安排等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第三方机构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现象还会愈演愈烈。”

的确,大资管时代的到来让原本尚处于“养尊处优”的公募基金不得不面临更多资管细分领域竞争者“挖角”的尴尬。如大成基金王颢离职后正式加盟了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并担任总裁一职。而近年来公募基金总经理转投保险(放心保)行业也是频频上演。

另一方面,“私奔”浪潮并未退去,甚至又出现了公募高管离开后的新路径——走上仕途。今年1月份辞去银河基金董事长职务的徐旭,其新的去处是到贵州任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之职。

“老人”离开,新人从何而来?记者采访多位公募业人士发现,尽管市场化招聘已经成为业内相关职位招聘的趋势之一,但更多的公司可能还是会由股东方派驻。如农银汇理基金虽然总经理一职空缺已超过90天,施卫这个副总经理代任时间也已够长,但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施卫并非股东方安排的新任总经理人选,“新任总经理人选股东方已经安排好了,监管层在走相关流程,相信很快就会公告。”

缘何市场化招聘并未成为主流?有业内人士就表示,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股东方给市场化招聘来的职业经理人的压力自然就会大幅上升,这难免会造成沟通上的诸多问题。

“股东方自然希望对自己旗下的基金公司有足够的控制力,市场化招聘人才在某种程度上的确会给公司管理带来一些新的考验。这都取决于股东方对基金公司是如何考量的。”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对记者表示,“如何处理好外部竞聘人才与股东间的关系,是不少公募基金股东方需要思考的问题。”

上海影像仪官方

光学测量仪器网站

ogp测量仪测高度

上海仪器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