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证监会重磅发布,证监会制定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指导公募基金行业稳妥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他行业机构合理调降基金费率。

综合中国证券报等媒体消息,此次改革提出在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的基础上,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试点以及降低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水平。

其中,新注册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超过1.2%、0.2%;部分头部机构已公告旗下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降至1.2%、0.2%以下;其余存量产品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争取于2023年底前分别降至1.2%、0.2%以下。

总结一句话就是:老百姓用于投资公募基金的费用成本要下降了。

此外,证监会还将推进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进一步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等措施。

看得出,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费率降低被放在最优先的位置,这和市场上很多基民的心声相符合。毕竟近两年来的股票市场让很多人倍感焦虑。

这个幅度有多大呢?据平安证券的研报,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主动权益型基金平均管理费率为1.25%,其中,新成立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平均管理费率则为1.47%。

如果以1.47%这个费率来计算,下降到1.2%就意味着这些基金的管理费收益将下降22.5%之多。

这对基金公司来说绝不是一个小数目。据天风证券研报,以2022年可得数据的62家公募基金为参考,公募管理费占行业营收的比例达到83%。其中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占总营收达42%,

本次下调意味着行业总营收要下降约8%,对于那些权益类比重更高的基金公司,营收的下降也将更多。

对于这件事,隔壁老邢有以下几个观点和各位分享。

第一,调降对广大基民(或潜在基民)来说是非常重大的好消息,一旦以上这些降费的步骤按期实施,基民们申购以及持有公募基金的总成本将明显下降,

老百姓投资基金的获得感将显著增强。

第二,天风证券等研报也指出,对标美国的共同基金收费标准的话,由于美国普遍除了管理费还要额外收取0.6%~1.2%的投顾费,而2021年美国共同主动权益共同基金的平均管理费大约在0.5%~0.6%之间(据平安证券研报),

本次管理费改革后的主动权益类基金实际管理费率已经相较美国低了,在国家可比市场中也属于较低位置。

第三,“研究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试点”这句话也非常值得注意。浮动费率通常和基金业绩、持有时间和基金规模三大参数挂钩。在鼓励长期主义精神的指引下,一般来说持有一只基金时间越长,基民支付的管理费就应该越低;

从鼓励基金经理“多劳多得”获取更高业绩角度上看,当基金收益超过约定水平时,基金管理费率相应提高,同理,当基金收益低于约定水平时,基金管理费率相应下降,甚至不收取管理费。

比较特殊的是与基金规模挂钩的浮动费率。一般来说,当一只基金规模越大时候,该政策能让申购这只基金的投资者获得更低的费率。与前两种浮动方式不同的是,这种方式的好处似乎对普通人来讲更加隐晦一些。

其实,这也是一种鼓励基金长期主义投资策略的正向激励措施。比如当一只权益类基金在几个月内获得比较客观的收益成绩时候,很多基民可能下意识地就想赎回,以敲定自己个人的收益。然而,有时候这种短视的行为很可能意味着基民错失了该基金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优秀业绩。

这里一个隐含的背景是,一般业绩长期维持较高水平的基金,其规模也会水涨船高。

第四,价值链中,公募基金管理人是本次降费的最主要出资人。市场上最大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人无不都是头部公募基金。这些年来,随着我国公募市场的逐年增长,这些公募基金享受到了规模效应所带来的营收红利。但很多基民也发出了基金管理费等成本和基金业绩出现背离的不满呼声。单纯依托规模的基金管理费收入来源使得基金公司往往在市场下行时期还能“旱涝保收”,使得真正直面亏钱可能的基民们如坐针毡,产生了诸多不满的声音。

本次调降应该能安抚这部分基民的情绪,让大家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也能看到基金公司的“同甘共苦”。

而且这次调降也不是暂时的,一旦市场回暖,基民还能长期享受到这种较低费率的“红利”。从这个角度上讲,相对大资管中的其他类型机构,公募基金似乎又一次占得了“成本先机”。

当然这也更加要求公募基金管理人找到降本节流和提高业绩的办法,激励基金公司不断探寻新产品、不断加强投研能力,让真正有才华的基金经理管理更多产品,以实打实的业务能力来吸引更多基民的瞩目。

尾声

主动权益基金是公募行业费率最高的细分,也是体现公募基金管理人投研能力和基金经理实力的最大舞台。本次针对主动权益基金的调降是一把双刃剑:既会检验每一家公募基金的成色,也会帮助那些实力更强的公募基金吸引到更多投资者。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伴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和证监会批准的最早一批公募相继诞生,

公募行业从没有像今天那样拥有如此大的规模和如此多的关注度。

伴随着基民投资者教育的逐步完善,更多年轻基民的相继成熟,我预测未来的主流基民将比现在和过去更理性也更挑剔。这对公募基金行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趋势,而本轮调降正是它们为应对挑战所跨出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影像仪器ogp

影像仪公司

影像仪器og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