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门窗学徒工是做什么的呀
文章目录:
1、雇佣童工当洗头工、网管、美容学徒……东莞一批企业被罚2、未入职先背“贷”?“培训贷”套路到底有多深?3、广东东莞——培养更多高水平现场工程师
雇佣童工当洗头工、网管、美容学徒……东莞一批企业被罚
暑假期间,童工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南都记者留意到,暑假来临,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东莞市人社局”)密集对违法使用童工企业开出“罚单”。南都记者梳理了7月8日至7月25日期间的通报发现,该局统共发了59篇行政处罚通告,其中39个通报涉及违规使用童工,占比达66.1%。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通报中,罚款金额普遍为5千元,最高的达到4万元,期间,被罚款最多的企业是东莞市恒龙顺科技有限公司。童工违规使用主要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企业,与此同时,13个处罚通报涉及劳务派遣行业。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通报中,也有网吧因雇佣童工被罚1万元。
最高罚款达4万元
据统计,7月8日至7月24日17天间共计发布了39篇关于违规使用童工的通报处罚,日均发布关于违规使用童工的通报超2篇。
其间,7月16日是违规使用童工处罚通报最多的一天,共通报了6家非法雇佣童工的企业。
南都记者留意到,这些“罚单”中涉及的处罚均是罚款,罚款在0.5万到4万元不等,其中,罚款最多的东莞市恒龙顺科技有限公司。
7月12日通报,东莞市恒龙顺科技有限公司因在2024年3月14日至2024年6月19日期间招用2名童工从事普工岗位工作,被罚款4万元。
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从事研究和实验发展的小型企业。
此外,7月16日通报的东莞市魅音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莞市鑫祥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均因在2023年2月9日至2023年3月27及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1月16日期间,重复使用1名童工从事工作,分别被罚3.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其间,被查出的案件中,东莞市惠林电子有限公司是曝光违规使用童工数最多的企业,涉案3名童工。据通报,2024年6月12日至2024年6月14日期间使用3名童工从事小电风扇组装工作被罚1.5万元。
该公司违规证据主要有调查所得的3名童工任**、陈*、李*身份证复印件、东莞市惠林电子有限公司3名童工考勤和工资表、工资支付凭证、东莞市惠林电子有限公司整改报告、劳动保障监察调查询问笔录、公安部门移交资料等。
超10家劳务派遣公司触碰童工“底线”
劳务派遣行业屡踩童工“高压线”,南都记者留意到,39张童工罚单中,13个案件涉及劳务派遣行业。
包括东莞市骏辉劳务派遣有限公司、东莞市鸿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东莞市华群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等12家劳务派遣公司。
需要提及的是,其间,东莞市顺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两次被通报处罚。
天眼查信息显示,东莞市顺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以从事商务服务业为主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东莞市百工村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东莞市鸿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东莞市志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等三家劳务派遣公司相关合作企业也被罚。
东莞市鸿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招聘童工梁**自2024年5月26日至2024年6月20日在东莞市康帅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从事生产岗位。7月8日,东莞市鸿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与东莞市康帅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同时通报因同一件事各被罚5千元。
东莞市志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因在2024年3月24日至2024年4月17日期间派道童工高**到东莞德恒电机有限公司从事工作,东莞市百工村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因2024年5月3日至2024年5月16日期间派遣童工到东莞市凤岗华新塑料制品厂从事工作。四家企业在7月17日同时被通报,其中,东莞市志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东莞德恒电机有限公司从事两家企业各被罚5千元;东莞市百工村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东莞市凤岗华新塑料制品厂两家企业则各罚1万元。
有网吧使用童工3个多月被罚1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2年修订)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与一般用人单位可以招用年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不同,因未成年人缺乏自身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酒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招用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但南都记者发现,梳理期间,有通报显示一网吧竟雇佣童工。7月22日通报,东莞市东坑东豪网吧于2024年3月1日至2024年6月10日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唐**从事工作,被罚1万元。
此外,南都记者留意到,期间通报的一个案件中,东莞市大岭山俊男网吧则是因2024年5月27日至2024年6月14日期间违法使用一名未成年人从事网管工作被罚。
值得注意的是,其间的通报还涉及三家美容美发机构。
据通报,东莞塘厦的拾店造型发型工作室于2024年5月13日至5月24日期间使用童工谭**从事工作,东莞大岭山潮派理发店在2024年5月20日至2024年6月11日期间使用童工彭**从事洗头工作,两家企业均被罚款5000元。东莞万江玉容阁美容馆则是在2024年3月1日至2024年6月7日期间,超三个月时长使用童工王**从事美容学徒岗位工作,被罚款20000元。
监管部门:继续加强监督执法
为何东莞童工问题频频出现,尤其是劳务派遣行业童工问题为何屡禁不止,对现状,东莞市人社局是否有监管整顿措施等问题,南都记者给东莞市人社局发出采访函,但截至发稿,该局并未对具体问题做出正面回应,仅表示将继续加强监督执法。
南都记者留意到,5月24日召开的东莞市劳务派遣规范经营座谈会上曾强调,劳务派遣行业要牢固树立依法用工“底线”思维,不碰童工、学生工的“红线”。
7月9日,东莞市人社局也发布《关于禁止使用童工及合法使用未成年工的告知书》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招用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该告知书还表示,目前,人社部门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规范劳动用工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全面排查各类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单位及用人单位招用工情况,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将依法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此次梳理发现有13个通报案例涉及劳务派遣行业。备注:标蓝处是劳务派遣企业。
采写:南都记者 黄芳芳 实习生:薛瑞斌
未入职先背“贷”?“培训贷”套路到底有多深?
新华社南宁5月13日电 题:没上班就背债,退出还要高额赔偿……“培训贷”套路到底有多深?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黄浩铭、林凡诗、刘岭逸
还没上班获得收入,小覃就背上了一身债。为了解除不合理的合约,她还不得不进行了高额赔偿。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全国多地曝出大学生求职者陷入“培训贷”陷阱。近期随着毕业求职旺季来临,求职者须警惕这些套路多多的“培训贷”公司。
高薪招聘?未入职先背“贷”
“月薪6000元还另有提成,一天只用工作3小时,公司还包住宿,结业之后即具备高级舞蹈教练资格。”看到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某家舞蹈培训机构招聘舞蹈学徒的信息后,小覃前去求职。
经过面试,店长熊某表示要得到这份工作,需要接受3至5个月的培训,培训费、办理教练证费用和进修费一共是27800元。如果舞蹈学徒在培训期内协助教练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这些费用由公司来承担。
小覃觉得现在找工作不容易,粗略浏览了一下协议书就签字了。这期间,有两名男子要求她解锁手机,一番操作之后让她对着手机拍照。小覃以为是办理入职手续,没太在意。回家之后,她翻看手机记录时发现,自己通过两个网贷平台贷款27800元,加上利息,还款金额超过3万元。
小覃感到上当受骗了,随即向劳动监察和公安部门报案。在两个部门的调解下,小覃与这家机构签署了调解协议。但因为此前签署的培训协议上有违约条款,小覃无奈支付了8000元违约金。
“执法人员说,如果去法院起诉,可能不用支付违约金,但我想尽快脱身。”小覃说。
在广西南宁有多家该舞蹈培训机构的分店。记者以应聘舞蹈教师的名义走进位于南宁市青秀区的一家分店。店长莎莎介绍,该机构在广西、广东等地均有分店,要求培训考证之后上岗。莎莎向记者推荐了费用为27800元的全能店长教练班,并称可以0元学习,前提是要从网络贷款平台分24期贷出全额学费。
“前6个月在不迟到早退情况下,我们帮你还款;6个月后你顺利毕业,我们负责帮忙安排工作,每月底薪6000元加提成,你就可以自己还款,这样算下来你没有任何经济压力。”莎莎说。
见记者对从网络平台借款交费的方式表示犹豫,莎莎说:“网络平台相当于第三方担保机构,是为了约束学员,让学员能更快学到技能。”聊天中,该店长不断以“培训结束就能拥有光明前途”“网贷学费偿还容易”等劝说记者尽快签约,甚至表示未来做得好还能开店做合伙人。
记者通过内部人士拿到一份该舞蹈培训机构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总部在广东东莞的这家培训机构在各地招募代理商并收取费用,代理商需要继续发展加盟商,收取的加盟费与总部按比例提成,加盟商可以使用该舞蹈机构的品牌,但经营中产生的债务、纠纷等由加盟商自行承担。
记者了解到,有些“培训贷”公司为逃避执法部门打击,往往会办理一些门槛要求不高的资质,甚至开连锁培训机构。知情人表示,这些公司真正的盈利点在于办理“培训贷”后小贷公司给予的返点、收取的高额培训费,以及发展加盟商后的利润提成。当吸引一定数量的求职者“入套”后,这些公司就会以经营困难等各种理由“卷款跑路”,以逃避责任。
披上“合法”外衣,职场“小白”防不胜防
在一些互联网投诉平台上,关于“培训贷”的投诉有很多。不少网友抱怨“被套路”,遭遇“霸王条款”“公司跑路”“退款难”等。
在某网络留言区,大学毕业生小梁讲述了他被南宁市一家培训机构以招聘名义骗办“培训贷”的遭遇。记者4月底到南宁市民族大道某大厦该公司办公地点走访发现,原本的办公室已经搬空,墙上的公司名称被遮挡。大楼的一名保安表示,这家公司近期已经没有继续经营。
南宁市西乡塘区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甘锡海介绍,这些培训公司以高薪、工作轻松、前景光明等虚假承诺为诱饵,要求求职者办理“培训贷”。但培训结束后,承诺往往无法兑现,求职者还要一直承担贷款的利息和费用。这些公司并不会与办了“培训贷”的求职者签署正式劳动合同,而是以所谓的“协议书”替代,并设置一系列明显不利于求职者的苛刻条款和高额违约金。
记者获得了一份南宁市某培训公司与培训学徒签订的协议书。协议书显示,求职者在两年的培训期内以贷款形式分期向培训公司支付27800元的服务费,如果两年内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培训费用由培训公司承担;一旦有迟到早退或其他违约行为,学费由求职者自行承担。至于退费,则需要在协议生效7天内提出,且求职者需支付已支出的有关费用和40%的违约金。
协议书还规定求职者不能向任何第三方披露有关内容,否则将向公司支付5万元至10万元不等的违约金,以及公司因此蒙受的全部损失和因参加诉讼或仲裁所产生的全部费用。
广西民族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田志远表示,这类合同特点是公司利用自己优势地位订立格式条款,为对方设置苛刻的条件,排除对方主要权利。
求职旺季需加强监管维护求职者权益
2019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套路贷”新型黑恶势力犯罪开展集中打击。今年2月,银保监会、央行、教育部、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进行了明确规定。
随着相关部门对“培训贷”等“套路贷”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这些“培训贷”公司也越来越善于伪装,让求职者防不胜防。
北京市炜衡(南宁)律师事务所律师黄宇表示,这些公司的经营行为涉及金融监管、公安、市场监管、人社、教育等多个部门,法律关系十分复杂,一些求职者明知自己上当受骗,但难以承担维权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往往会自认倒霉、息事宁人。
业内人士建议,相关部门应齐抓共管,加大对“培训贷”的打击力度。
黄宇表示,建议教育、人社、公安等部门通过“防骗进校园”等形式,加大对毕业大学生金融、就业、法律方面的知识培训,提高毕业生对各种形式“培训贷”陷阱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防范意识。
南宁市12315中心工作人员颜红日建议,加大防范“培训贷”的宣传力度,提示大学毕业生谨慎使用金融贷款,并保留好相关消费凭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与培训机构签订协议与合同时,应仔细阅读核对相关内容,对于不利的条款应及时提出,商议或修改后再签订。如不慎踏入“培训贷”陷阱或者遇到疑似“培训贷”诈骗的情形,应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如涉及教育培训纠纷的,向培训机构注册地所在的教育主管部门投诉;涉嫌诈骗的,应向公安机关报案。
甘锡海说,“培训贷”乱象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仅靠某个部门单独执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厘清市场监管、人社、公安等部门的职责权限。对涉嫌合同诈骗,以欺诈、胁迫等方式强制捆绑培训贷款和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
来源: 新华社
广东东莞——培养更多高水平现场工程师
来源:经济日报
戴上VR头盔,集成电路制造封装产线便呈现在眼前,学生们通过“虚实联动”的操作体验最新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流程……5月29日,记者在广东东莞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现场看到,东莞理工学校等展位上的“莞邑现场工程师”体验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今年我校准备与华为、紫光集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三方联合,选择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两个新兴产业专业试点,开办现场工程师华为生态班和紫光专班,探索现场工程师培养路径。”东莞理工学校党委书记巫云说。
当日,东莞宣布全面启动“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将分批次、分领域,联合华为、比亚迪、腾讯、京东等在莞重点企业,优先在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采取校企专班形式在中职学校试点开展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到2027年,实现对公办中职校级现场工程师培育中心全覆盖,培养一大批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活动现场,多家龙头企业与当地院校签约,欣旺达专班、深信服专班、北汽专班等一批现场工程师培养专班新鲜出炉。
当前,“世界工厂”东莞正奋力向着国际科创制造强市迈进。如何让数百万产业工人同速前行,是摆在面前的紧迫课题。“我们深刻认识到,东莞正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阔步迈向新征程,初步形成了由1.4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百亿元企业、3家千亿元企业等组成的金字塔形先进制造产业体系,更加迫切地需要培养身处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东莞市副市长黎军说。
“现场工程师是既有技术能力也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升级后的智能化工厂里工人越来越少,甚至一个人或几个人就可以管理一个工厂,能适应这种新要求的人才非常紧缺,迫切需要批量培养。”巫云说。
“经多年探索,东莞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初具雏形。”东莞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泽文介绍,“近年来,东莞各中职学校联合高职院校及企业,组建企业专班,探索定制式培养,学生毕业后进入合作企业工作,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比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松山湖高新产业特色,与华为连续8年合作共建维修技师学徒班;东莞理工学校与华为共建华为鲲鹏产业学院,就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向进行深度合作。”据了解,东莞市职业院校已与140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以支柱产业为纽带,探索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16个职业教育集团。
为早日培育出更多高水平的现场工程师,东莞确定了实施路径。徐泽文介绍,该路径包括建立“校企协同”培养机制,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共同攻关现场难题;实行“以岗定教”培养模式,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等产业需求对接;探索“纵向贯通”培养体系,推动不同学段有效衔接、链条化培育;形成“岗位认证”评价导向,学生毕业即成为行业认证的现场工程师,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等。
新的探索将进一步推动东莞技能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面对新挑战能很快适应,能攻克不同的难题,这是企业看中我的地方。”从东莞理工学校毕业后被华为录用的王警敏说。从中职学校起步,进入梦寐以求的企业,如今越来越多像王警敏一样的现场工程师正快速成长。
“东莞致力于培养莞邑现场工程师,体现了其战略性思考和前瞻性布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东莞副总经理张继雄表示,2021年,华为与包括东莞理工学校在内的5所中职学校签约合作,这是华为首次与广东中职学校开展多维度、深层次的合作。在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下,华为将积极参与莞邑现场工程师培育中心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郑 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