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小镇青年的逆袭路:从汽修兵到王牌技师2、武汉汉正街的打版手艺人——誓将打版手艺代代相传3、魏巍:回乡创业天地宽

小镇青年的逆袭路:从汽修兵到王牌技师

楚天都市报记者汪亮亮 简俊晖

即使在修车工位上,90后张迪也会上着精致的发胶,他稍显稚嫩的脸庞,却透露着超出年龄的刚毅和成熟。

出身湖北天门下面农场的张迪,是典型的“小镇青年”。他的人生道路选择或许没有城里青年那么多,但他拥有一颗澎湃向上的心,抓住一次次机遇,从一名汽修兵到王牌技师,靠自己的收入就能在武汉买房。他实现了自我人生的逆袭。

部队是他的大学

1993年生的张迪老家在农场,那里有很多拖拉机,从小他对这种能在地上跑的机器就着了迷。

他渐渐发现自己对车有一种天赋,十五六岁时,他坐别人的面包车,看别人开,自己试一下就会了。

并不是很爱读书的张迪,没有走考大学的路。17岁时,他参军入伍。在部队分兵种时,他申请当汽修兵,如愿以偿后特别兴奋,以为可以天天开车了。

可没想到,等着他的却是天天学习汽车理论知识,要么就是洗车,就是不让开车,这可把他给急的。可就算他再心急,也得耐着性子。光一个洗车就够他受的,那种东风大卡开进山里演习回来,满车糊紧了泥巴,要全身洗得一尘不染。“比现在洗车店的全车精洗还难几倍。”他说。

以前最头疼的学习,却没难住张迪。因为兴趣对路了,他竟然充满了学习的劲头。在部队这所大学里,他每天晚上都在看汽车书籍,学习汽车故障案例,钻研修车技巧。

经过几个月学习,他通过考试,终于开上了车。而此后,他发现自己对车的天赋更精进了一层:凭听觉就能判断车的哪个部位有什么问题。

有一次,他帮战友开车去执行任务,路上听到战友的车左后方有很小的异响,就问副驾驶座上的排长:“你听到了没?”

排长估计觉得这新兵蛋子话多,说:“是这样的,没事。”但张迪还是果断停下来检查,发现后轮的轴承磨损到了极限,因为这是载重车辆,会导致严重的事故。

在部队,张迪的兴趣得到了释放,他每晚如痴如醉地学习,不仅学卡车的修理知识,连小轿车也悄悄学了起来。当时他在汽车杂志上看到了大众CC这款车,被深深迷住,暗暗发誓一定要能修这种车。

从高手到学徒的落差

当了两年兵,2012年张迪就选择了退伍,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追梦。

他去了一家大众4S店,在部队自己已是修理卡车高手,但到了4S店还是要从学徒干起。

再憋屈他也得受着,因为卡车和小轿车差别太大了,在部队里学的知识,几乎都用不上,要重头再来。

面对心理巨大的落差,张迪常安慰自己:“部队锻炼出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到哪都用得着。”

不过值得安慰的是,当他走进4S店,看到的第一辆车是大众CC时,他就觉得来值了。

凭着一股钻研劲,张迪很快连最难的发动机都会修了,一个发动机拆成零件,再组装起来,分毫不差。“就跟部队拆装枪一样,边拆时脑中就有了一幅图,对着脑中的图就能装起来。”他说。

如果按这条路走下去,张迪会成为这家大众4S店里最牛的修理工。但他并不满足,跳槽到名车修理店,学会了修宝马、奔驰等豪车。

他的努力和天赋被这家名车修理店的老板看中,这名老板后来加盟开了一家途虎养车店,挖他去了途虎当技师。

客户发动亲朋好友找他修车

从4S店,到名车店,张迪感觉自己还是个修理工,只是修的车越来越高档,人生并没有太多起色。

但到了途虎后,他感觉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原来他只能穿着脏兮兮的工装,待在车间里埋头苦干。现在他检查车辆要跟客户沟通交流,让客户知道车哪里有问题,消费得明明白白,同时也非常锻炼个人沟通能力。

“第一次接待客户,还挺害羞的。”张迪回忆。当时,他服务的是一个中年奥迪车主,感觉车主不太好说话。但车主对他过硬的检测能力,还是给出了好评。这让他觉得,只要真诚、诚信服务,和客户沟通没那么难。

一天深夜,一辆大众车开进途虎店里,车主焦急地对张迪说:“我的车跑着跑着熄火,在4S店检查是正时错位故障,维修报价不能承受。你帮我看看,我明早要急用车,上高速。”

张迪让车主回去休息,自己埋头检查起来,先排除了机械问题,最后他逐一检测电路,直到凌晨4点终于确定是电线问题,他重新接了一下就好了。

早晨7点,车主来拿车,对车已修好还将信将疑,直到开车试了几圈,才对张迪的修车技术竖起大拇指。更令他惊讶的是,竟然没有换零件的费用,张迪只收了工时费。“我们绝对不会小病大修。”张迪说。这个车主深受感动,回去发动亲戚朋友都来找他修车。

张迪不仅赢得了客户,还折服了同事,大家都投票他当技术主管。

期待在武汉买房安家

随着老板在汉口、武昌开了多家途虎养车店,张迪现在是这几家店的技术总监,每天要在汉口、武昌巡店,检查技师维修是否规范,发现疑难问题他就会亲自上。

现在想想当初的选择,他颇为感慨:“退伍后,我要是没追求,回老家去个修理厂修货车,估计一辈子就那样了。所以人还是要有点梦想。”

当记者问起他的收入时,他笑着说:“我手下好点的技师,每月都有八九千元的收入。”

他打算以后长留武汉发展,现在虽然还没落户,但他在努力赚钱,争取在武汉买套房子,“途虎的薪水完全可以支撑我这个梦想。”

虽然已进入了管理层,张迪并没有脱离一线,他深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去年途虎养车在全国进行“王牌技师挑战赛”,张迪作为湖北的第一名代表湖北前往上海参赛,却遗憾未获前三名。“我由衷佩服其他技师,他们都太牛了,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他说。

他现在的目光聚焦在了电动汽车上。“汽车更新换代太快,修车人要是不及时学习,很快会落伍。我正打算考一考修理电动汽车的资格证。”张迪说。

他始终没有忘记,是部队生涯激活了他学习向上的动力。

武汉汉正街的打版手艺人——誓将打版手艺代代相传

图为:打版行业多半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生存

图为:辛苦而又简单的生活

图为:杨刚将母亲也接来帮忙

图为:落下的职业病

图为:活一多,就要通宵加班

图为:舒海春手把手传授打版技巧

楚天金报讯 文图/记者万多 通讯员方三勤

服装打版是服装设计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把创意变为作品最重要的环节。十多年前,服装打版从广州传到汉正街。如今,汉正街服装打版市场已是全国第二大市场。当年第一批打版的服装手艺人以仙桃人和天门人为主,现在也只有10多家还留在汉正街。透视这批打版手艺人,可以看出汉正街服装市场的变迁。

80后打版手艺人,凭手艺在武汉扎根

杨刚,80后,来自湖北天门的小伙子。14年前,带着一身打版的手艺,揣着梦想来到武汉。他在新安街药帮一巷5号租了套二室一厅,开始做打版生意,这一做就是14年。

杨刚回忆说,初来乍到,没几个人找他做版,所以他就特别珍惜每一位顾客。每件服装的版样,他都反复推敲,不仅做得仔细,还原率、精确度高,且打版时间短。

有时候为了保证顾客第二天拿到版样,杨刚就通宵加班做版样。渐渐地,顾客们都被这位实诚小伙的敬业所打动,加上他手艺过硬,口碑相传,杨刚生意渐渐红火了起来。

如今,杨刚不仅将母亲、妻子都接到了武汉来帮忙,还培养一批年轻老乡学习打版的手艺,加入到自己的工作室。这不仅解决了老乡们的就业问题,也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明年年初,我就能搬到属于自己的新房子里了,也算是在武汉真正扎下了根。”杨刚颇有成就感地对记者说道。

人到中年,誓将打版手艺代代相传

舒海春,今年48岁,湖北仙桃人。他20岁时在仙桃学了一年多裁缝,后去深圳学习服装打版4年多,又在武汉新街学习打版近7年,再以后就一直在汉正街药帮巷从事服装打版至今。

干了大半辈子打版,谈起打版业的发展,舒海春颇有感触。他说,10多年前,汉正街从事制版的店才10来家,如今都发展到100多家了,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两把刷子,很难立足。

打版最早由手工到笔式机,发展到现在的喷墨机画裁一体,效率越来越高。以前,打一个畅销的版,服装生产商可以管一两年,如今有时候2个小时就要出一个版,所以一天打10多个版也很正常。

舒海春说,打版学徒想学成出山,至少需要3-5年,不仅要学些打版的手艺,还要涉及服装的面料、加工、生产等整套系统。例如,不同的布料的缩水性不一样,打版师就要根据不同的布料预留不同的比例来完成版样,这样做出的服装成品,才能符合标准的尺码和版型。

这一切,都需要打版师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完成。时下,服装的个性化需求是趋势,打版师还要有设计师的头脑和眼光,并且参与到服装结构设计中去,这样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长年高强度的工作,让舒海春落下腰椎间盘突出的职业病。5年前,他就开始教90后的儿子学习制版,好在儿子从小耳濡目染,如今也能独当一面,并在电脑制版和互联网营销上远远超越了自己。

打版人的心愿:设置服装打版专区

如今,汉正街的打版业务已经遍及上海、广州、常德、襄樊、芜湖等地,就连淘宝上也有了大批客户。谈及汉正街打版行业的现状,舒海春和杨刚都提到一个心愿。他们说,汉正街打版行业十多年来都是分散在街道里,如果有大型服装综合体,能够设置一块服装打版的专区,既能让打版业的手艺人降低成本,又能方便让顾客挑选,还能统一管理,那就更好了。

魏巍:回乡创业天地宽

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有不少人外出务工。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不再外出,而是在家乡实现了安居乐业。天门市途虎养车加盟商魏巍就是其中之一,目前,他在全市已开办4家途虎养车工场店。

“通过加盟途虎,把数字化养车模式带到天门,能更好地为市民便捷养车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以让更多天门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是我创业最有价值的体现。”魏巍说。

魏巍是一名“80后”,前些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回到家乡开始创业。他瞄准了汽修市场,希望能在这一行有所作为。从汽修门店学徒一步一步到轮胎品牌代理商,魏巍的创业路步步艰辛但逐见成绩。2019年,魏巍敏锐地觉察到数字化经济给汽修行业带来的变化,他笃定加盟了途虎养车,在天门开了第一家途虎养车工场店。

开店之初,因为员工不好招,魏巍要亲自换轮胎、做保养,后来,市人社部门了解情况后,帮助他多方联系招工,最终找到3位在武汉做汽修的天门人,动员他们回乡成为途虎养车工场店骨干成员。

如今,魏巍的4家门店,员工大部分都是从深圳、广州、武汉、南宁等城市回乡就业的天门人。对他们而言,回乡就业除了能陪在父母妻儿身边,也意味着需要一份收入稳定、有发展空间的好工作,而魏巍的养车工场店正好可以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员工陈正祥之前在深圳4S店工作8年,因家里小孩要上小学,家中还有老人需照顾,决定回天门找工作。他通过人社部门“天门招工网”等平台,得知天门市有途虎养车工场店,便前来应聘,如今已成为门店的技术骨干。在途虎养车工场店,员工可通过市人社部门技能培训和途虎养车健全的培训体系,学习各种课程,多方面提升职业技能。陈正祥表示:“正因为家乡也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待遇也很可观,让我不用为了生活去外地工作,在家门口实现了安居乐业。门店管理规范,还有定期的培训,对自己的职业成长也有很大的提升。”

除了帮助魏巍在创业过程中招人、提供免费培训外,市人社、金融部门还提供了创业担保贷款助他创业。

“服务好每一台车”是魏巍开店一直坚守的理念。同时,数字化养车模式也为天门车主带来了更便捷的养车体验。魏巍介绍,如今,当日履约订单越来越多,背后是门店配备的智能备货预测系统在支撑。这套数字化系统遵循用户需求导向C2B原则进行货品管理,帮助门店根据大数据推算用户需求,智能调配货品“按需供货”,让途虎养车工场店能够真正拿出时间去提升员工技能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去服务客户。

此外,途虎养车工场店还将数字化应用到保护车主合法权益方面,比如强化“电子报价单”功能、升级“正品溯源”查询系统,切实保障消费者在途虎养车工场店“买什么、装什么”,并常年为车友免费提供加玻璃水、加气等服务。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带动消费链不断增长,途虎养车工场店为了满足新能源车主的新增养车需求,还提供贴车衣、改色膜等个性化服务。

目前,魏巍的4家门店服务范围已覆盖天门市全域及周边20多个乡镇近800个村,在有汽车保养需求的群众中间树立了口碑。在数字化的助力下,门店以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加上温情和贴心的特色服务,赢得车主的认同,也让返乡工作的员工们有了更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高档隔音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高端系统门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