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门窗太涩推不动了怎么办
文章目录:
1、日系文具横向测评 篇一:选择恐惧症的终极解决方案25款日系中性笔评测2、年度大屏旗舰对决:苹果iPhone6s Plus、三星Note5对比评测3、不同材质焖茶壶测评:到底哪种焖茶效果最好?
日系文具横向测评 篇一:选择恐惧症的终极解决方案25款日系中性笔评测
作者:xhmole
一、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次在张大妈投稿,总想搞个大新闻。既然是学生党,那就来评测一下身边最常见的文具吧。出于实用性考虑,这次主要进行中性笔水性笔的评测,不包括钢笔,圆珠笔。我没有打算特别测试每只笔的耐摔性,但出于各种失误还是有掉在地上的情况,因此有一部分笔提到了耐摔问题。文中出现的所有掉落均是从一张高度75cm左右的桌子上摔下来的。可以作为参考,但如果你买的那一支不如我的耐摔我可不管嗷。以下是阅读导引:
1. 如果比较关注细节请参阅打分的表格和笔迹扫描文件
2. 如果是想求推荐请参考第二部分“优秀推荐”
3. 如果想消磨时间可以读读后面我对每支笔的大篇幅评价和吐槽
4. 如果认可我的说法请点赞www吐槽和疑问,以及希望我以后评测什么东西请在评论区写出来!
引用的图片和文字均会注明出处(来源)。所有未注明出处的均为我原创,照片来自NEX-F3和iPhone 6 plus,部分经过裁剪拼接处理。文字来自我灵巧的双手
由于张大妈对尺寸过大的图片似乎不能上传,如果需要更清晰的图片(特别是扫描文件)请私信联系我。为了避免阅读过程中的表达失误,部分特定的称谓请参考下图。笔芯是可以替换部分的总称,笔舌是直液式特有的结构,是鳍片和它构成的环形槽及纵向槽的总称。
二、技术测试
这是测试用到的道具,得力70g复印纸,KOKUYO本子内页,KOKUYO尺子,针管(滴管找不到了)和水。
测试一:得力70g复印纸简单地解释一下的一项里的三道线,第一条是正常比着尺子画线,第二条是画完等三秒钟用尺子刮一下,第三条是画完之后立刻刮一下,第二条线的参考价值比较大。8字是为了展示倒写时划纸的情况,色块只是参考一下颜色,其中SXN作为圆珠笔还是展示了常见的蓝色。后面的文字只是随便写的,可以观察一下拐角和末端,以及少见的笔迹中空情况。图片无法上传
,请到我的Lofter主页看一下,三张图对应三个测试。重要声明!UMR-85N和UMR-85是完全不同的两款笔芯,有多种改进,而下一项目中测试表格中出现了一点错误,书写测试靠上的是旧版85(搭载于旧版UMN-105和UMN-152),靠下的是新版85N(搭载于UMN-155-05和新版UMN-105N)、新版UMN-152N。购买时请注意分辨,单独购买笔芯的时候注意看包装。下图展示的是这款笔芯能够不划纸、倒写的秘密。
其实关于笔芯漏墨、出水量控制不好还是由于做工问题,多是因为笔珠和球座之间的缝隙太大,而太小就会导致出水少、滚动生涩等问题。而这个尺寸下的做工中国品牌和三菱等还是有不小差距的,这也是国产文具的软肋之一。而油墨的粘稠度则可能决定了笔尖是否一段时间不用之后就挂上一小片干掉的墨水,影响下一次的书写。更详细的图片可以在”详细评价“”三菱总结“中找到。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械美学“,已经获得授权。
测试二:给测试一滴加纯净水主要为了看看油墨的耐水性,只是以防万一你真的把水洒在作业上。测试步骤如下:
小水珠在纸面上是不是萌萌哒
可惜抹平了才有效果。我等水被吸收之后把纸放在窗台上晾干,之后结果是这样的:(图片在之前的lofter那里,请看我文字总结)
三菱大多数型号都受影响不大,UM-100和UB-150主要是在刚写完的时候比较脆弱。百乐使用了Pure Liquid Ink的产品相对严重一些,但处理的时候只要保证不要抹了,还是可以轻松辨认字迹的。派通没有花,但泡了水的位置颜色明显变淡了,且稍微露出了点蓝色。斑马BE-100浸湿的地方颜色变淡发绿,JJM-88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无印良品的两种型号也受到影响不大。测试三:KOKUYO本子内页这一项测试里我本打算使用大家常用的KOKUYO东大点线本,但考虑到纸张大小和点线影响查看等问题最终使用了背后那个大本子,纸质是非常接近的。结果如图(经过裁剪拼接),和之前70g复印纸的没什么区别,但有一点可以更明显地看出来,即SXN系列的两支笔在持续一个方向书写(画线)之后会在圆珠旁积攒一个墨滴,然后在下一笔画留下一个痕迹(请看88888的最左端)然后是UMN-152,很多逆向笔画直接没有颜色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旧版本的UMR-85笔芯买不得……一定要买85N啊……另外在这个纸面上百乐部分型号墨水颜色发灰的问题不是很明显,大家可以放心选用。总之没有错,我其实是来安利这个本子的
。
三:得分情况
我把之前技术测试和数个月的使用体验总结成了这张表格。
这八项基本上涵盖了一支笔在各方面的水平,至于价格因为我不知道其在各位心目中的权重,因此作为参考放在后部单独列出来了,这个价格是我购买的价格。
四、优秀推荐
我知道给大家提供出详细分数,有些人还是有选择恐惧症。那么请看我的推荐,结合您的使用场合来选择吧
1.入门级良心作:百乐G-1
UM-100/G-1/BE-100是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的三款笔,因为都是入门级别、价格实惠的款型,也是假货重灾区(雾)。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体验,我认为G-1是三款当中最优秀的,如果你希望找到经济实惠的选择,或是之前一直使用国产文具,那这支笔可以成为你的第一个台阶。
2.总想搞个大新闻:三菱UBN-176
无论是做工性能还是外观都可圈可点的一款笔,他对各种表面神奇的适应性也令我非常惊讶。碍于其较高的价格和中等的容量,我认为用它来写作业有些奢侈。但是作为商务人士拿去写上一段批语或是签上自己的名字都可以(我知道钢笔是更高贵的选择,但这玩意维护容易、便于保存,也有不少优点)。另外如果到户外野营、勘探等比较特殊的环境下这支笔也能随时流畅地写出字来。不像有的笔,上个飞机就吓尿了。嗯,尿了。
3.优质体验并不贵:三菱UMN-105N/105C
这支笔外观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搭载的笔芯是三菱非常优秀的UMR-85N,这个笔芯本来只在更为高端的Signo系列的UMN-155上使用,但105N/C能够用更低的价格换来基本同等的体验。如果你和我一样是有追求的学生党,既不能逃过大量作业又想获得良好的体验那毫无疑问选择这一款。如果你看不上105N/C的外观也可以买一个UMN-155,然后买105N/C作为备用笔芯。至于为什么不买笔芯,请看前面的“重要提示”
4.奋笔疾书高三党:百乐P-500
这款笔是本次评测中容量最大的一支,如果你有大量的作业要写、无心关注外观的话那这支笔显然能提供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此外你在看到有人在网上Po出一大捆笔芯的图片,你也可以冷笑着表示你这一根顶他们5根。另外如果是写字力度特别大特别大的同学,这款笔的针管结构可能会让你有点不适应,可以先买一根试试看。
5.干货也要小清新:无印良品的两款产品
既然有无数同学在使用,我相信这款产品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也许是简约可爱的外观和体验尚可的性能。容量中等,书写较为流畅,偶尔出现积攒墨水的情况。另外这款笔的购买渠道比其他的方便,只要找到你附近的无印良品就可以买到了。警告:不要带着这只笔太折腾,它甚至不如三菱耐摔,而且有泄露的风险。
6.廉价也要有逼格:三菱UM-100
这款笔外观硬朗、书写流畅,更是搭载了Twin-Ball技术,而且不知为何我写起来微微像钢笔。出水澎湃,控制感极强,我建议大家考虑用他来练硬笔书法。
五、详细评价
预警:前方大量吐槽,准备好!
使用了这么久我有很多要说的话呢!如果看到这里就已经烦了,请到文章底部给我点个赞/打个赏吧w谢谢各位客官。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是比较无聊才来翻张大妈,不妨听我细说。总共10000+字,消耗了我不少时间
图片右下角标注的是这支笔的型号,括号里是对应的笔芯型号。再下面是口径,可惜被大妈水印挡住了,只能勉强分辨。
三菱UNI阵营
1.UBN-176(重量15g左右,全长144mm)
UBN-176
定位偏商务,因此外观稳重,没有什么装饰,笔尖部分看上去有金属光泽,但实际是塑料的,只有笔夹部分采用金属材质。整支笔有一定分量,整体外观也不错。前部手握部分的橡胶偏硬,装饰作用大于舒适性。按动力度不算大,但有咯吱的声音,且有轻微阶段感,这个阶段感应该是由于后面的笔夹采用了小勾子(我不知道实际名称)的专利设计,能够保证这支笔夹在口袋里、本子上的时候自动把笔尖收回。透明视窗可以看到笔芯的使用进度,值得一提的是这支笔的笔芯采用内外双层设计,外层的墨水是从笔尖往笔尾方向流动的。这个结构就像是把直液式走珠笔笔舌部分的结构放大到整根笔芯。墨水是三菱高端的“Super Ink“,名字挺直白的,总之自称是集合了所有墨水的优点,配合这个笔芯能做到在各种环境下书写。水下我没试过,湿纸倒是可以,另外在飞机上和去青海旅游的时候也都正常,看来克服气压是没问题的。有个小小缺陷是这支笔刚买回来出水量非常大,在纤维比较粗的或是质量比较差的纸面上书写甚至会洇,用掉大概1/5之后出水量比较适中,配合极顺滑的特点非常适合大量书写。因此我建议前期别写小字,签签名或者拿去练字都可以,要写作业后期等出水稳定下来再说。
2.UMN-155-38/UMN-155-05(重量11g左右,全长141mm)
UMN-155-38
(这两支0.38mm和0.5mm型号外观相同,仅有尾部口径标识来区分,因此放在一起说了)全身塑料材质,前部的橡胶非常薄,像是鼠标上常见的类肤材质涂层,握着还是挺舒服的,但容易粘灰,浅色型号有可能沾上笔墨。后部是高光效果的塑料(照片中笔尾斜面就因为反光发白)。弹簧力度较大,回弹有力,是本次评测的所有笔里面把自己弹得第二高的!!!(知道我在说什么吗,就是反着把笔按在桌子上让他自己跳起来……)虽然第一眼并不惊艳,但长时间使用却异常舒服,我的测试时间是初二下学期和初三上学期,大部分考试和部分作业均用此笔书写,那小细笔画真是爽翻,油墨干的也够快,不存在手一擦花了等情况。这款笔前面的包胶覆盖范围很大,而我的握笔姿势靠前(不正确)所以这个大范围的包胶带来的手感远比138的舒适。这个壳子也是低调而优mēn雅sāo,完全不会有138的廉价感。另外更耐摔一些。特别要注意的是UMR-85和新版85N是书写感觉截然不同的两款笔芯,这也正是UMN-155-05的优势。
3.UMN-105N/UMN-138(重量9.5g左右,全长139mm)
UMN-105N
这两个型号也是不同直径的同款笔壳。这个外观可以说是挺经典的,整体不算粗,手握部分的橡胶在手指肚的位置凹下去了一点,有效防滑,手感不错。0.38mm的所有颜色橡胶部分都是半透明的,0.5mm的橡胶部分都是不透明的。后部的机械结构为了保存住润滑油是不可以轻易拆卸的,但实际上如果想拆除笔芯后可以顶一下后部,这样就可以自行添加润滑油了。按动压力中等,且一致性不错,长时间使用后手感依然有弹性。事实上这支笔是我的三菱入坑作,那之前一直徘徊在国产文具的崩珠漏墨洇纸断水当中,之所以了解了三菱这个牌子是偶然得到了叔叔送给我的三菱木杆铅笔,于是开始想这个牌子的中性笔。后来还发现每一款外观还比较能看的国产文具几乎一定有一款对应的日货……我可没说谁抄袭谁哦拿到138的感觉真的就是找着去天堂的电梯了,还是直梯。一开始还有点担心中途掉链子,后来完整用完两根笔芯之后开始大量买笔芯,他也未曾让我失望(直到我见到155哈哈哈哈哈),至少三菱的品控是很棒的。可惜的是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透明的笔壳会使得笔芯里密封油和后部润滑油的痕迹显露无遗,透出一种廉价感。如果用得再久一点(完整用完5-6根笔芯)之后前面的包胶可能会松脱,如果是半透明的款可以明显看到里面类似气泡的一层缝隙,手握着也不再那么舒适。请看下图,注意颜色的变化。另外你能注意到拇指握的地方有个小凹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感。
注意! 新版105N和UMN-155一样配的是新版UMR-85N笔芯,而非UMN-152的旧版UMR-85。新版85N能够做到画线、同方向书写却不会积攒一个墨滴,实在是厉害。下面是引用自知乎大神@普一惠的图片,一目了然。
4.UMN-152(重量12.5g左右,全长143mm)
UMN-152
这支笔其实是某一次我要买138的时候没看型号只看图错买回来的。他就像是138/105的放大版,长度和直径均有所增加,似乎比较适合手掌更粗大的人??楼主我的手比较骨感,握着这支笔并不太舒服。另外笔芯与138、105通用,所以容量上也没有什么变化。唯一显著的区别就是采用了和UBN-176类似的设计,使得这支笔夹在口袋和本子上的时候可以自动收回笔芯。美中不足原配笔芯是UMR-85而非新版85N。新版本的“UMN-152N”搭配的是85N没错了。
5.SXN-155/SXN-157S(重量10g左右,全长140mm)
SXN-155
这两款配色方案大有不同,不过各个部件的模具应该是一样的。这支笔属于JetStream系列,有独特的乳化油墨,可以在绝大多数纸面甚至倒写,并写出非常非常顺♂滑的手感。顺滑,速干,颜色较正,耐水,字迹稳定不褪色。也许应该被称为“中油笔”……不过因为有很多出色的优点我还是把它加入了本次评测队列。前部手握的橡胶很舒适,稍有点容易粘灰。笔尾因为比较尖细所以按压的时候感觉力度(压强)比较大。整体黑白蓝配色外观仍然很时尚(八十校服可以学学人家),笔芯是特殊的SXR系列,但笔杆兼容常规UMR-83/85。说到笔芯,看前部的透视,是不是有一种过度设计的感觉?但看着爽呀。这个结构后面的黄色小球就是用来防渗漏的双重保险笔芯容量不是很大,但每一笔都给你顺♂滑 的体验也不错。无论是笔尖收回还是在外面的状态下比较耐摔。目前没出现任何掉珠之类的情况。
6.UM-100(重量12g左右,全长150mm)
UM-100
这支笔真的是太平凡的一款了。虽然没有橡胶,但握感不算太糟,长时间使用可能有一点吃力。外观平淡无奇,定位似乎偏商务。但这支笔却是应用了Twin-ball技术(除了笔尖的滚珠,金属笔尖和笔芯管连接位置还有第二颗用于防止漏墨的滚珠,请参考上方SXR笔尖的结构来想象。)的笔中价格最低的一款。值得一提的小细节是笔壳前半部分偏厚,加上金属的笔头让整支笔中重心靠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手感。在这个价位已经比较良心,毫无疑问算是经济的产品了。由于其出水量偏大,操控感极好且价格不高,我推荐大家练字的时候可以选用,能很轻松地写出类似钢笔的粗细变化,或是写字比较大的朋友。PS这个也是假货重灾区,我建议在网上看到¥3.5以下别买,实体文具店¥5以下别买。可以凭借看看笔杆透明度,手握部分凹陷过渡是否平滑,笔夹边缘是否光滑不lá手(请在评论区告诉我那个字怎么打)来分辨真伪。
7.UM-151(重量11g左右,全长136mm)
UM-151
各位值友看到这支笔的外观一定会觉得“我好像有过一根”吧……没错,这跟笔算是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并且被无数国产品牌比如某力某光某彩某心啊借chāo鉴xí过,你可以找到同样外观不同品牌的无数款……我们只说三菱原厂的,在这个价位还有橡胶握手的确很良心,手感也不错,同样也保留了金属笔头提供更稳的书写感。如果说UM-151有什么明显缺点……就是请一定记得盖好笔盖。笔杆上写的“耐水性“就说明了它比较容易干,不盖笔帽恐怕下次拿起来得划划划半天才能写出字。另外耐摔性一般般,我没有做专门的耐摔测试,但之前用的时候摔过两根,一根断水了另一根却没什么事。也许和落地部位有关系?
8.UB-155(重量9g左右,全长136mm)
UB-155
外观方面我似乎没有什么好说的……稳重大气,适合商务人士,虽然不可以换笔芯但容量非常大,拿去签字想必是极好的。笔壳类似钛灰色,仔细看有星星点点的光芒,另外在阳光照射下发出一点橄榄绿?金色?笔帽比较紧,如果单手用大拇指扣上的话能听到清脆的响声。金属笔夹上浅浅的Super Ink其实已经告诉我们这玩意不简单……单说书写体验有点像使用同款墨水的UBN-176,偶尔出现洇纸现象以外几乎完美。另外美亚卖的挺贵,我买的价格比较低,我都怀疑是不是假货。不适合写大量小字,不建议用来写作业。
9.UB-150(重量11g左右,全长138mm)
UB-150
这经典的外观想必大家都认识吧……似乎在上世纪90年代就进入中国了。超大容量,耐水性和低廉的价格使得此款成为了无数单位采购办公用品的选择,也是直液式设计,不可换芯。这款笔也有无数的仿制款还有假货,同样可以通过做工和材料等细节分辨。这支笔特别,特别耐摔。甚至我手动摘了笔帽摔在地上都没事……另外测试到一半的时候我整理箱子翻出了一根很老的UB-150,从外壳的磨损程度来看恐怕几年以前了……但是竟然第一笔就写出水了,写了几个字也没看出和本次评测用的新笔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那他当年为什么被扔在那里了??)。看来这玩意质量真挺好的。
10.三菱StyleFit系列UMNH-59(重量4g,全长141mm)
UMNH-59
这一系列的特色就是三菱鼓励大家自己选择一款笔壳和一款笔芯自己组合,这样大家有更多选择,三菱也有更多钱赚啦。图中最上方是UMNH-59的黑色款笔壳,中间的三个自上到下一次是0.38mm笔芯、05mm笔芯、0.5mm自动铅笔组件(这个自动铅笔组件真的迷你到黑科技的水平,结构类似圆规上那种却能储存多根铅芯),以及预先组装好的型号UMN-109-38。UMNH-59是笔壳的型号,非常细长,重量也非常轻,加上笔芯恐怕也不超过5g。由于缺少软性材质,长时间书写可能并不舒服。另外笔身较细,极端情况能出现三个手指头的指甲发生冲突的情况……大概的定位应该是给萌妹子们写日记、记作业用的……款式上外壳有4种,笔芯有0.28mm/0.38mm/0.5mm三种直径各有16种颜色,加上一根黑科技的自动铅笔组件共49种,4x49=196种组合……我只能说三菱真是太机智了。这要是挨个命名,恐怕3位数编号都不够用。另外因为没有笔夹,整只笔容易滚动,所以三菱在中端设计了一个小突起放置滚动摔了笔,算是很贴心的设计,然而实际上效果一般般。另外提醒一下笔芯容器上写的.24不是直径,而是颜色编码。另外为了方便换笔芯,整只笔的机械结构包括弹簧在内都在后部。按动压力较大,是本次评测的笔中弹起最高的!好处就是轻,便携,色彩丰富,以及超细口径(0.28)下依然顺滑的体验。我不是针对百乐家的Hi-Tec-C笔尖,我是说……在坐的各位都是〇〇。不过虽然足够顺滑,但颜色略浅于一般的中性笔,其他颜色没问题,但黑色看起来不太好。
三菱阵营的总结
就我个人而言三菱整体的外观设计和不少创意我都很喜欢不仅好看,人机工效也很出色,而做工下至UM100上到UBN-176都无可挑剔。另外之前看网上的资料也知道了三菱是一家技术实力也屌炸天的公司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三菱的机床和笔芯生产过程。优点是基本所有型号的墨水色彩的选择都很丰富,且颜色非常纯正,鲜艳,特别是最常见的“.24 Black”相比于百乐主流的Pure Liquid Ink(在V5及衍生型号)和可擦油墨(Frixion系列)有不小的优势,更“黑”。无论是多小口径的都能做到书写非常顺滑(曾经推出0.18mm采用钨碳滚珠的走珠笔)。而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不耐摔(UBN-176除外)。如果不摔基本每支笔芯都能用到一滴不剩,但只要是摔过特别是直接碰撞笔尖部分……你就得自求多福了。然而我为了享受他们家流畅书写体验还是愿意使用的,爱护点小心别摔就是。至于为什么不耐摔请看看这张图片:
是的,但凡有点机床操作经验就知道在笔尖大小的料子上加工出这样的结构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提醒大家记得鉴别真伪,不要贪小便宜,如果你对三菱的文具抱有不好的印象很有可能是因为你用的是假货XD看笔尖做工鉴别是适用于所有型号的,圆锥状部分应该有一层层宽度均匀,相互平行的铣刀痕迹,且整个金属笔尖都比较平滑、有金属光泽,绝不应坑坑洼洼或发黑。最后,三菱没有任何一款中性笔是在中国生产的,所以都应该有MIJ的标识,如果你看到Made in China了,恐怕是一家有情怀的盗版厂家干的……别买。
百乐Pilot阵营
1. BX-V5(重量10g左右,全长135mm)
近一段时间里非常普及的一款笔,大到京东办公专区小到学校门口的文具店都有在售。整体外观非常朴素,手握部分没有包胶,而是用透明笔壳展示笔舌的环形槽。“V5”字样下面的黑色部分也是半透明的,可以用来检查墨水剩余多少。这款笔的笔杆不是完美的圆柱体,而是前面粗后面细(圆台)。我有强迫症……个人更喜欢直上直下的笔杆。容量不小,书写长度在1200-1400米左右(国产同类产品在500米左右)而且意外地非常耐摔。作为百乐将Hi-Tec-C笔尖和Pure Liquid Ink墨水集合的首款产品,确实颇有赶超三菱的势头。此外支持换芯、按动式等改变在其衍生型号上均有实现。唯一的小缺点是针管状的笔尖有点软,对于像我这样的写字力度比较大的人可能会觉得不是很“稳”……另外因为简洁的外观和简单(实际上并不)的结构导致有大量国产假货出现在市场上,选购的时候注意一下渠道。简单的鉴别方法是看银色字体边缘是否锐利,V5下面的部分是否半透明,另外看笔尖承托圆珠的三组凹陷是否形状规则且有深度。下图左边是假的右边是真的。
这个Hi-Tec-C笔尖也算是百乐的一个创新之举,用针管笔尖达成了可以与三菱复杂的笔尖相媲美的顺滑度,而对做工的要求相对低了很多。图片来自官网。
2.V-ballRT(重量11g左右,全长144mm)这款采用了和超经典的BX-V5一样的油墨,但笔尖已经不是针管式的了,而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子弹头笔尖。前部分使用了较为柔软的橡胶,上面经典的圆形小凹陷在百乐的很多款笔中都出现过。金属笔夹视觉效果不错,接触纸面的部分也处理的非常光滑,不会划伤纸面。按动压力偏大,接触部分的注塑口处理的也非常光滑、圆润,做工很好。容量小于BX-V5,但书写长度应该也在600-800米左右了。笔夹后部的8字形镂空不知是干什么用的,有橡皮屑之类的进去恐怕得用大头针挑出来。整体外观上黑白配色+金属材质笔夹比较时尚。另外笔芯后部夸张地采用了三道防挥发的措施,除了常见的密封油(黄色部分),还有浸泡在其中的圆柱状橡胶(白色),笔芯尾部还有黑色的硬质塑料帽。我也不太清楚是因为此种墨水容易挥发或流动,还是百乐为了万无一失。不过考虑到此种墨水主要应用在BX-V5之类的相对密闭结构的笔当中,倒可以接受。写起来非常舒适,但偶尔出现滑动的现象。PS刚来的时候笔墨挺满的,这支笔我拿去写了很多很多作业才想起来给他拍照,所以墨水只有一半多了……
3.P-500(重量10g左右,全长135.5mm)这款笔也是经典的Hi-TECPOINT系列BX-V5的衍生型号,改动了导流结构,使得原本笔舌部分也用来储存墨水,因此容量非常大,提高到了夸张的2000米左右。至于外观……见仁见智吧,我真的觉得好丑。笔夹加宽写个0.5,石斑鱼花纹,圆滑的笔帽和圆滑笔尾??Excuse Me??我有点接受不能……不过话说回来这款的售价和BX-V5接近,书写长度又比BX-V5长这么多,它要是不长的丑点恐怕没人去买V5了……以上是我猜的,别较真。实际用一段时间之后(我用了两根)会觉得也没那么糟糕啦……特别是摘掉笔帽以后。再说了毕竟是书写工具嘛。手握部分是硬质塑料,带有防滑螺纹。但不知为何手上出汗的时候握起来比无螺纹的V5还滑一些。书写顺滑度还不错,但倒写有很明显的划纸感,另外在广告彩页那种铜版纸上面书写有时会出现笔迹中空的情况。
4.PreciseV5 (重量10g左右,全长135mm)
具体评价请直接参考BX-V5,原因在如下:本次评测中这款产品的加入让我在写这段文字感叹自己当时怎么想的。之前听说这款是BX-V5的出口到美国地区的型号,据说干得更快,黑颜色更纯正,而且在国外网站(TheWireCutter.com和TheMillions.com)竟然得到了”最棒的中性笔“评价,于是我花重金从美亚转运到手了,还是一口气12支。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书写使用,我发现这玩意和BX-V5完全没有区别啊!!只是换了个更黑的涂装,以前有的小毛病都没有任何改观好伐!!你问我为什么国外网站一致好评?大概是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下人民没见过好点的笔……当然了,客观的评价这支笔也是不错的(因为他就是出国转了一圈的BX-V5),只是说大家没必要像我一样蠢蠢地海涛了,和国内轻松买到的BX-V5完全一样的。
5.G-1(重量10g左右,全长145mm)
这款算是百乐家族比较基础的一款了,对手应该是三菱UM-100。笔身为了节省成本同样是采用了全塑料材质,但说实话合模线和水口处理得不如三菱……另外保留了金属质笔头。金属笔头带来的好处就是写字不容易发飘,支持感强(当然前提是尺寸和笔芯尺寸尽可能严丝合缝),且笔头的做工和笔尖不输高端型号,笔尖上的铣刀痕迹清晰可见。惊喜的是百乐G1的墨水非常优秀,干燥速度快,不怕涂抹,颜色也很纯正,负责任的说完全打得过同价位甚至更高价位的国产中性笔。这大概就是 ” 好钢用在刀刃上“。
6.LFBK-18UF(重量10g左右,全长145mm)
这一支也是本次评测中非常特殊的存在,唯一的可擦笔。实际上我是挺早接触可擦笔的学生,用过第一代纺锤型的LFB-20EF,用过高颜值大容量的LFBK-23EF,还有可擦的水彩笔SW-FC,当然也有这里提到的18UF。可擦笔的优缺点都太明显了,优点自然 是便于修改,以及对一些小学生来说这似乎是可以拿来装〇的东西。缺点是黑色不纯正,发灰,其他色彩倒是还好,另外书写流畅度和书写之后的稳定性(会褪色)不如普通墨水。这款18UF的颜值还是蛮高的,也可以挂在包上,但是容量并不大,你看那小牙签一样的笔芯就知道了。
接下来是情怀时间:
百乐于1975年获得了温控墨水的专利后,经过20多年的开发研究,最终研发出“百乐可擦笔”。
之后第一款产品就是LFB-20EF,后来有了采用相同技术的大量衍生型号。然而,在百乐的可擦笔上市不到半年之后,国产的假货就开始泛滥,也有些牌子(得力,晨光,真彩,还有韩国的牌子)开始生产仿制型号。20年研发出来的东西,仿造、抄袭用不了半年,然后质量低劣、价格低廉,使得无数学生上当受骗,最后却在骂发明了可擦笔的百乐,还有用假货的嘲笑用正版的花冤枉钱。我想说的就是正因为百乐付出大量资金和精力去研发的可擦笔的油墨,才有了后来国内厂商廉价的抄袭,才有了“盗版用户”手中廉价的仿制品,所以我觉得他们没资格嘲笑正版使用者,至于“用20年研发?国产厂商不到半年就做出来了”这种说法,大概说这话的人脑子是排泄器官
后来我在网上还经常能看到类似这样,这样,这样,还有这样的文章 ,我真的无力吐槽。都是一样的剧情:马大爷张阿姨李女士王小姐在市场看到了神奇的笔,买给孩子,考试笔迹丢分,记者前往采访售货员,专家解释可擦笔原理,资深老师表示这东西风险大等等等等。不懂那些编辑是出于怎样的心态和目的去写这些不负责任的文章,官方保守声明60℃消失,-18℃显现,为什么考试卷子会到60℃让答案消失,或者到-18℃让擦掉的答案出现覆盖住正确的啊???我在家拿铁壳的电热水壶也试过了,实际消失的温度其实明显高于60℃。说句实话我更喜欢三菱,但看到百乐被黑成这样也还是坐不住。利益相关:我从小学开始就用过不少可擦笔(远早于开始这次评测),为我省下很多麻烦,我也一直使用正品,从未出现网上所说的各种情况。至于那些捆绑着爱国情怀大肆鼓吹国产厂商的仿品的……送你一张图吧。
百乐阵营的总结
论早期的发展百乐是无力同三菱抗衡的,但近年来百乐的市场占有率应该不比三菱低。不得不承认他的不少营销手段是很机智的,也包括产品命名,像是Juice啊,摩磨擦啊(别污),笑脸钢笔,贵妃什么的,还有色彩雫系列每个颜色超级文艺的命名确实是吸引学生购买的好方法。除了营销手段百乐也确实做了不少创新,比如可擦笔,比如Hi-Tec-C笔尖结构等。而Pure Liquid Ink这一技术应用在了百乐几乎所有中性笔水性笔上面,好像又有点炒冷饭的感觉,糟糕的是PLI的所有色彩都淡淡的包括黑色,用过V5和衍生型号的同学应该知道它的笔迹在很多纸面看起来就像是灰色的。总的来说这个牌子我也很喜欢,也很感谢他发明了可擦笔,而且不知为何百乐的笔比三菱耐摔……可能是笔尖的HTC和其他结构相对简单吧。很皮实,很稳定。
派通Pentel阵营
1.BLN-75(重量13g左右,全长147mm)
无论是重量还是尺寸都是本次评测里比较“重量级”的一支笔了。同型号的笔还有三支“常规款”,我购买的是所谓的限定款,大红色涂装,结构和笔芯等没有区别。当时挑选的时候我一看:哎哟笔头金属的?Pentel标识上下金属环?笔夹金属的?按钮金属的?而且当时看那个红色涂装的部分还以为是施德楼925那种铝合金笔杆呢。然而到货了发现基本都是塑料。好在做工可以接受,表面处理的耐磨性能不错,用了很久才露出塑料本色(发白,纹理像玻璃纤维)。手握部分的橡胶中度偏软,纹理防滑效果不错。可以卸下来与其他版本上的黑色橡胶套管互换(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我拆下橡胶套管之后用锉刀在平时遮挡的位置打磨了一下。
后面笔夹是金属材质的,又一片金属多次折弯而成,结构和厚度类似UBN-176,但176内侧还有一层塑料贴合,而BLN-75没有,所以略有点划手。这个笔尖也是挺特殊的,我不知道应该归类为子弹头还是针管。实际写起来倒也非常顺滑。不过在快速、使一些力气写字的时候后面的按钮帽会上下晃,发出哒哒哒的声音,有点烦。整体外观已经算是本次评测中相当浮夸的一款了,很好看,但偏时尚而非商务定位。
2.BLN-105(重量11g左右,全长147mm)
外观和BLN-75有些类似,但变成从后部拆卸了。所有伪金属部件都被替换为半透明塑料了,笔夹末端和笔杆连接处多了4道柳叶状装饰凹陷,且手握部分的橡胶套管虽然和BLN-75完全一样,但不可拆卸。透过透明笔杆我们可以看到笔芯里密封油中也有一块白色的橡胶,配合密封油防止泄露和蒸发。按动力度中等。
斑马Zebra阵营
1.BE-100 (重量9g左右,全长135.5mm)
这也是定位入门的一款笔,因此也难免要与UM-100和G-1相提并论了。这只是三款里面最短的,重量最轻的。同样采用了全塑料材质,且不可换芯,因此大大减少了零件数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比如螺纹),甚至连盖上笔帽后顶住笔尖的那个小圆垫和相关结构都省了。然后名字Be-Pen(中文翻译“必备”)也是情怀满满,“我就安静的做一枝笔”是这个意思吗……在这么多方面都有点缩水,我要是再讲他显然有辱三菱百乐的设计,所以外观方面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了。感觉就像是老师办公室之类的地方常备一大堆,用废了就扔的那种。做工倒确实是很好的,而且这笔也是假货重灾区,具体的真伪鉴别大家可以去这里参考一下,我认为说的挺明确的,另外我在校门口还真的买到过假货,还差点对斑马路转黑。出水很稳定,书写也蛮流畅的,但对于写字力度大的同学似乎有点飘。另外颜色确实不是很纯的黑,好像有点像偏墨绿。总而言之算是一根平凡、定位商务的笔,偶尔拿出来签个字或是刷作业时抓上一把用一个月都是不错的。如果硬要比拼性能什么的恐怕也难以取胜,更多的还是一种情怀。下面是知乎大神@普一惠的描述:
1981年的产品,经典,怀旧。
(没错我就是因为这个笔勾起了我的回忆我才来回答的)
在香港被称为"必备笔"的Be100可以称得上第一支打入中国市场的进口中性笔,对于中国文具市场的影响深远。
在国内普遍使用手工机床生产圆珠笔芯的上世纪80年代,Be100这样的笔是外星科技级的存在,直到90年代初期,三菱(uni)进入中国之前,斑马(zebra)可以算是中国第一(唯一)的进口中性笔品牌。但Be100的成功是一场背景复杂的误打误撞,斑马与其香港代理商并没有把握好这一时机,时至今日大陆高端学生文具市场已经成为百乐(Pilot)的天下,斑马终究还是为当年的傲慢和拖沓付出了代价。
(百乐最近也开始各种花样作死)
Be100假货太多,正品技术陈旧,按照今天的标准,已经算不上一只好写的日本中性笔。
无轴承针管笔尖,偏水性的设定,是当年技术限制下的无奈。
针管笔尖的王者毫无疑问是百乐的Precise V5,但是注意,V5、V5-RT和V5-CS只是看起来笔尖一样,写起来的话,最接近Be100那种水腻感觉的是V5-RT,原版V5的顺滑和CS的便利性,都远远超越了Be100。
2.JJM-88 (重量11.5g左右,全长140.5mm)
这支笔是最后一个被添加进来的,源自同学推荐(女生)。笔芯上意义不明的百分数,朦胧白色的橡胶握环,以及笔夹上金色的“SARARA STUDY(是人名吗)”都是吸引妹子的手段吧。我并没有受影响很大。不过有两点点值得表扬,第一这支笔的手握部分的触感和防滑性都是最好的(但和α-Gel还有差距),第二笔夹部分金属和塑料的结合同时保证了不易划纸,弹性又好,外观也不单调。写起来稍有点涩,特别是笔和纸面夹角接近90°或倒写的时候。总的来说是支不错的笔,但你为他花的钱恐怕没有多少花在笔芯的技术上,大多估计在外观。颜控们可以考虑,我不是很感冒。
无印良品MUJI阵营
1.无印良品 0.38mm/0.5mm (重量7g左右,全长139mm)
如果哪位值友能告诉我MUJI家的东西到底叫什么型号真的感激不尽。每次我和别人聊起来都是说“对,无印良品的,就是那个白色磨砂的,晨光优品仿制过的那一款”……有一段时间我们班里男生女生几乎每人都有一两支,我也在那段时间用来着,后来去日本旅游也带回来了一些,每支才不到4元,比国内便宜多了。整体外观不算出众,但很简约,挺好看的不过撕了标签和国产仿制品傻傻分不清……要说这笔芯我感觉应该是别的厂家帮MUJI代工的,毕竟MUJI卖的东西范围很广,不像是会在中性笔上投入很多资金研发的样子。0.38写字不是很顺滑,0.5的很好。色彩很正、黑色很纯,干燥速度中等。但是缺点是品控不是很好,就拿我用过的其中10根来说(之前用完的没留着,图片里是新的)大概只有6根是完整用完没出任何问题的,剩下的有用到80%珠自己掉了,有摔了一下珠掉了,也有出水变得很少或很多的。总体不错,但就国内 MUJI 8元的定价而言性价比不是很高。
六、最后的最后……
如果你一直认真看到这里,要么是为了消磨时间,要么一定是和我一样对于文具有着一定的追求。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大家以后在选购文具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也祝大家永远不会买到假货ww如果可以请务必点赞/大赏来支持我!!如果有任何建议、不满或者觉得This article sucks都请在评论里说出来吧。以及希望我下次评测什么物品(文具相关)也请在评论区留言。如果希望得到本次评测出现的所有图片的原图请私信我。
年度大屏旗舰对决:苹果iPhone6s Plus、三星Note5对比评测
作为平板手机家族的代表机型,三星Galaxy Note系列一直凭借自己硕大的“面(屏)子(幕)”吃遍天下,而感受到压力的苹果也终于在去年再度加大屏幕尺寸,并新增了Plus系列与其针锋相对。结果可想而知,iPhone6 Plus成功从三星那儿抢走不少想购买大屏手机的客户,使得三星倍感压力。
时隔一年之后,三星的Note系列与苹果iPhone Plus系列再度正面交锋,一个是由内而外变革彻底,而且换上了金属边框+双面玻璃华丽外衣的三星Note5;另一个则是外观没变,但内心更加强大的iPhone6s Plus。两款年度旗舰级大屏智能手机分别能带给我们怎样的体验呢?通过IT之家的本期对比,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外观设计与手感
首先,对于三星Note5以及iPhone6s Plus这样的大屏手机而言,任何一丝尺寸上的增加都会让原本就不太好的握持感以及携带便利性再度失分,很遗憾,今年的iPhone6s Plus就因为3D Touch触控技术的加入,在尺寸和重量上都做出了妥协,三围尺寸从158.1*77.8*7.1mm增长到158.2*77.9*7.3mm,重量则从172克增长到192克,变得更大更厚更重,此前iPhone6 Plus的老用户,应该会清晰地察觉到这些变化。
从iPhone6s Plus换到三星Note5之后,第一时间就会发现它明显更轻更紧凑。查阅具体参数,三星Note5相比前代Note4,尺寸从153.5*78.6*8.5mm进一步瘦身到153.2*76.1*7.6mm,重量也减少5克到现在的171克,手大的朋友甚至可以配合握持姿势的改变,勉强单手掌控。
此外,三星Note5更紧凑的身材,更大的5.7英寸屏幕(iPhone6s Plus为5.5英寸)同时换来了更高的屏占比,屏幕边框非常之窄,看上去更具冲击力。
苹果iPhone6s Plus完全照搬了上代的造型设计,扎眼的大背带天线隔离条以及凸起的摄像头依然健在,唯一的变化就是新增了玫瑰金配色。一体式金属机身给人的握持感十分圆润自然,不过正反面较为平直的设计也让它不是那么贴手,有些悬空感。新换用的7000系列铝合金材质表面磨砂手感更加发“涩”,摩擦力更大,完全不用担心过于光滑而从手里滑脱,而且基本不沾指纹。
Note5也采用了三星新一代高端旗舰机标志性的双面玻璃加金属边框设计,不过它将S6 Edge上的造型来了一个对调,前面板变成2.5D弧面玻璃,背面则是双侧曲面玻璃,这使得三星Note5的手感偏向于饱满细腻,握持时十分贴手,但给人的感觉似乎比实际厚度略厚一些。三星Note5背面同样衬以闪亮的镜面装饰,在光线的照射下显得光彩熠熠,十分抓人眼球。不过,背面的双侧曲面玻璃对于指纹和油污实在毫无抵抗力,很容易变成大花脸,必须时常打理才行。
相比苹果iPhone6s Plus在外观上的原样照搬,三星Note5在换用家族旗舰机型最新装束后,变得更加时尚精致而且富有科技感,颜值提升显著。两者风格不同,但做工用料都堪称高端,至于具体选择,大家各有所好,这里不再赘述。
二、屏幕显示
在屏幕部分,三星Note5使用的是5.7英寸SuperAMOLED屏幕,分辨率达到2K(2560*1440),像素密度高达515;而苹果iPhone6s Plus使用的则是5.5英寸的IPS LCD(苹果称之为Retina HD),分辨率1920*1080,像素密度为401。可以说,这两大旗舰机型分别搭载了市面上最顶级的AMOLED以及LCD材质屏幕,它们的具体显示效果又会有何差异呢?
苹果一直坚持在旗下设备的屏幕上使用印刷、设计行业通行的sRGB标准色域,约等于72%的NTSC色域,这样的好处就是使设计师所要展现的图像或影像,可以在iPhone、iPad等屏幕上得到最为真实的还原,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甚至可以拿iPhone、iPad的屏幕颜色来作为参考。
不过,颜色准确并不代表就能讨好眼球,只有色域越高才能带来愈发鲜艳的显示效果。目前,安卓手机阵营比较倾向于采用高色域,这也使得在手机上看起来无比鲜艳亮丽的图片,拷贝到色域还达不到sRGB标准色域的电脑显示器上时,就会变得色彩十分暗淡,效果全无。
三星Note5所采用的这块2K分辨率SuperAMOLED屏幕可覆盖134%的sRGB色域,也就是接近96.5的NTSC色域,艳丽程度自然不必多说,这也是AMOLED材质屏幕天生的优势之一。三星今年还为Note5加入了多种显示模式可调,在基本模式下可以将色域动态降低到72%的sRGB标准色域,而且颜色的准确性相当之高,ΔE色彩偏差值只有1.32,而苹果iPhone6s Plus为2.32,也就是说,三星Note5的屏幕发色要更加准确。
另外,在屏幕的默认色温设置上,三星Note5的屏幕色温可达6722K左右,十分接近6500K的理想水准,而iPhone6s Plus的屏幕色温为7018K,光色偏蓝,给人的感觉稍稍偏冷。不过,在最大屏幕亮度环节,Note5的SuperAMOLED屏幕最大只能到470尼特左右,远不及iPhone6s Plus的593尼特。
可以说,除了最高亮度外,三星Note5所搭载的这块2K分辨率SuperAMOLED屏幕,绝对堪称“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手机屏幕”,不但能提供类似iPhone6s Plus的sRGB标准色域准确色彩显示,还能提供更加艳丽的自适应等多种场景模式,把最终的选择权交给了用户。
三、硬件性能
对于两个不同系统平台而言,跑分数据一定无法真实体现两者的实际体验差异,因此这里我们只来探究下Exynos7420和苹果A9两颗SoC绝对性能方面的差异。
有意思的是,苹果iPhone6s、iPhone6s Plus今年同时使用了三星14nm FinFET工艺制程、以及台积电16nm FinFET工艺制程的A9芯片,两者的具体编号为APL0898和APL1012,核心面积相差8.5平方毫米,在A9中,苹果集成了1.8GHz主频的双核CPU,以及6核心主频450MHz的PowerVR 7XT GT7600 GPU,此外还有一个小的M9协处理器核心,集成的缓存信息目前尚未确认,有消息称A9的L3三级缓存为8MB,L2二级共享缓存为3MB。
而同样采用14nm FinFET工艺的Exynos7420,则在今年的安卓手机阵营中风光无限,力挫高通骁龙810等一众对手,对于它的结构我们此前已经做过比较详细的解析,也就是4个2.1GHz主频的Cortex-A57核心+4个1.5GHz主频的Cortex-A53核心组成的CPU,GPU部分则采用了八核的Mali-T760 MP8,主频为772MHz,基带芯片速率能达到LTE CAT6级别,内存控制器可支持双通道LPDDR4(1552MHz),有效内存带宽24.8GBps。
▼关于苹果A9和三星Exynos7420的绝对性能谁更强,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实测数据。
CPU环节测试,苹果A9的单线程性能较Exynos7420高出近75%,多线程部分则落后7%,不过由于两者的系统机制完全不同,单线程部分的参考意义更大,而且这种1.8GHz的高主频,A9会持续保持很长一段时间,而不是其他SoC那样达到一定温度后便很快降频,稳定性要好太多。
GPU环节,苹果A9处理器在iPhone6s Plus上占据1080P的分辨率优势,性能相比八核的Mali-T760 MP8搭配2K屏幕强出很多,即便是应对复杂的曼哈顿场景,A9也在1080P分辨率下跑出了38.4帧,图形性能相当给力。再加上苹果对于软硬件生态的把控,游戏开发者也能充分释放它的潜能,达到更完美的运行效果。
近来IT之家还看到了不少将A9、Exynos7420等ARM架构处理器与Core M这种X86架构的处理器相比较,甚至A9还能和Core M-5Y31有一拼的说法,其实从两者的逻辑角度来看,ARM与X86架构处理器分别属于RISC精简指令集以及CISC复杂指令集,一个倾向于将复杂性转移到了编译器,牺牲程序大小以及指令带宽,从而换来更简单更低功耗的硬件;另一个则倾向于大幅增加处理器本身的复杂程度,从而获取更高的性能。另外要知道的是,使用CISC复杂指令集的X86架构,还有SSE3、SSE4、AVX等额外的丰富指令集,在很多场景下,X86处理器都可以发挥出百倍于ARM处理器的性能,两者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跑分软件所呈现的也只能是两者处理能力上的差异,与实际的使用体验仍然相去甚远,大家看看就好。
其他方面
至于续航和充电时间方面,苹果iPhone6s Plus与三星Note5在续航时间的表现上出人意料的打成平手,进行基本的网页浏览使用时间都可以坚持到9个小时以上。不过,在充电速度上,两者的差异就比较明显了,三星Note5支持快充技术,80分钟左右即可充满,而iPhone6s Plus完全充满则需要165分钟,不仅速度更快,三星Note5还多了对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支持。
在指纹识别方面,两者都使用了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正面实体按键,就实际的识别和解锁速度而言,iPhone6s Plus明显要更快一些,即使以较快的速度按下按键,也可以完成识别和解锁的过程,而三星Note5仍然需要稍稍保持按住一段时间。
在网络方面,三星Note5可以支持双卡双待,4G全网通,而iPhone6s Plus则是单SIM卡槽,部分支持4G全网通。
四、系统和软件
IT之家拿到的这台iPhone6s Plus 128GB金色版,搭载的仍然是iOS9.0系统,后期已经更新到iOS9.0.1。而三星Note5搭载的则是基于Android5.1.1的TouchWiz UI,具体版本号为“LMY47X.N9200ZCU1AOI2”。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体验,下面我们就来与大家分享下两者的实际使用感受。
作为iOS8的终极完善版本,目前的iOS9.0.1在iPhone6s Plus上表现优异,像是此前在iPhone6上偶尔会遇到的某些过渡动画突然消失的问题在它身上都未出现,在全新A9处理器的加持下,运行速度也是行云流水,没有拖沓、掉帧的感觉。与此同时,苹果iOS9还新增了大量的人性化和易用性改进,日常使用的便利性有了不小的提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IT之家整理的《牛到没朋友!50个苹果iOS9实用小技巧汇总》了解更多新的使用方法。
iPhone6s Plus在软件和系统方面,最为突出的就是新增的3D Touch触控,可以通过轻压、重压等不同操作实现开启快捷菜单、预览内容或是打开多任务管理等诸多功能。不过,在经过了初期的新鲜感之后,日常几乎很少用到3D Touch,感觉最为实用的还是重压键盘将其变成一块触摸板,实现类似鼠标的光标移动或是选择文本功能,对于经常需要处理大量文字内容的朋友来说非常好用。至于更多使用场景,仍然有待于第三方应用和游戏开发者继续发掘。
三星Note5所搭载的TouchWiz UI如今换上了材料设计风格的全新UI,相关应用和功能入口也做了大量的精简和优化,而且支持主题功能,基础功能的丰富性和个性化要比iOS9.0.1更好。例如,以最基础的通话应用为例,三星TouchWiz UI可以直接在拨号数字键盘中使用九宫格或者部分号码来进行联系人查找,支持黄页功能,也可以在通话过程中进行录音。而类似功能在iOS上,也就只能通过KuaiDial这类的越狱插件才能实现。此外,TouchWiz UI提供的屏幕缩放功能也非常实用,缩小后还可以切换左右手,相比iPhone6s Plus的简单屏幕下移对于单手操作显然更加友好。
S Pen手写笔也是三星Note5的一大特色,可以实现熄屏速记,快速书写信息,截图标记分享或是绘画,作为类似鼠标指针在屏幕上进行精细内容操作、进行浮窗预览、滚动屏幕长截图等,整体使用体验不错。
总体来看,iPhone6s Plus上的iOS9.0.1给人的最大感觉还是简单、省心,上手熟悉掌握苹果的操作逻辑之后,实际日常使用起来的简单、快捷、效率很高,而且无需担心清理内存、管理文件目录或者垃圾文件清理等各种琐碎小事情,各种应用的数量以及质量也很高,周边硬件外设的生态也很丰富。而三星基于Android系统的TouchWiz UI在基础功能方面的好用和丰富程度甚至还要优于iOS9,个性化和定制性更高。近年来,安卓平台本身的性能大幅提升,应用质量同样进步明显,就日常常用软件的使用体验来看,差异并不显著,不过,在国内大环境下,安卓原生系统的实力无法得到完全发挥以及某些“流氓”软件对用户的滋扰,都让其体验大打折扣。
五、拍照对比
在最后的拍照环节,苹果iPhone6s、iPhone6s Plus终于将像素数量从800万提升到1200万,细节解析力的提升无疑会十分显著,不过相应的单像素面积也从之前的1.5微米下降到1.22微米。镜头光圈值依旧为F2.2,功能上新增了Live Photo模式(同时拍摄一张图片,以及之后的2秒钟短视频)、优化后的局部色调映射以及降噪算法。前置摄像头也提升到500万像素,支持Retina Flash屏幕补光功能。拍照方面依旧主打“随手拍”,用户可以调整和控制的参数十分有限。
三星Note5则继续沿用了S6、S6 Edge上颇受好评的1600万像素摄像头,传感器为索尼的IMX240,镜头光圈值为F1.9。在原本表现优秀的自动模式基础上增加了专业模式,弥补了玩法上的缺失。前置摄像头依旧采用三星自家的500万像素ISOCELL传感器。
▼拍照好不好还是要试过才知道,下面IT之家通过多个场景下的对比实拍,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苹果iPhone6s Plus和三星Note5拍照之间的差异。(特别提醒:以下所有样张中,左侧为三星Note5拍摄,右侧为苹果iPhone6s Plus拍摄)
1、日间风景样张
通过以上4张光线良好情况下的风景实拍照可以看出,苹果iPhone6s Plus全新的1200万像素iSight摄像头,在保证白平衡准确性的基础上,大幅增加了画面的对比度以及色彩的饱和度,使得照片看上去更加艳丽,更有层次感。而三星Note5则更趋向于真实还原场景,没有过多的机内处理,同时画面动态范围更好,整体的亮度更高,暗部细节更加清晰。
从放大后的细节对比图来看,三星Note5与iPhone6s Plus在同样的1200万像素模式下,后者表现要略微好一些,但三星还有更高的1600万像素模式,解析力更加强悍。
2、逆光等大反差场景样张
面对大光比场景,三星Note5以及苹果iPhone6s Plus都会自动开启HDR模式进行拍摄,两者的HDR成像速度都很快,但还是能够感觉出iPhone6s Plus要快那么一点。比较来看,iPhone6s Plus的明暗部处理的更加偏向中间色调,而三星Note5则依旧保留了更多的亮部细节,这对于表现逆光的光晕(例如第1张图)显得更加得心应手。
3、微距样张
在微距拍摄环节,三星Note5凭借更大的F1.9光圈,不仅获得了更大的进光量而且虚化能力更加突出。其中,最上方的两张图片均是在室内日光灯环境下拍摄,手动选择对焦点后,三星比较偏向于选择类似点测光的测光方式,而苹果iPhone6s Plus即便是选择对焦点的情况下,依然会使用中央重点测光或者评价测光,对于整体场景的顾及更多,但这也导致受日光灯影响色温偏冷,成像颜色偏灰。在面对绿色植物时,三星Note5倾向于偏冷色调从而突出植物,而苹果iPhone6s Plus则更加接近现实场景,偏暖的色调似乎少了一丝生机。
4、夜间成像
夜间成像环节,拥有F1.9大光圈的三星Note5所拍摄的画面明显更加明亮,而且往暖色调方向进行了调校,唯一的遗憾是对于眩光部分的控制一般,擦净镜头后依然会呈现出不规则的眩光。而苹果iPhone6s Plus成像依旧保持写实风格,没有做过多的处理,对于眩光的控制明显优于三星Note5。
三星Note5更高的1600万像素能带来明显更好的画面解析力,同时降噪能力也更加出色,苹果iPhone6s Plus表现出的更多的是黑白色的噪点,对于彩色噪点的抑制相当到位。
总结
撇开对于品牌的过度崇拜等加成因素,仅从以上几部分的客观对比评测来看,掌控智能手机芯片、方案、显示屏、摄像头等几乎全产业链的三星,给出了截至目前为止最为创新、体验最为优秀的一代Galaxy Note,而且大幅拉开与安卓阵营中其他对手之间的实力差距,树立了安卓旗舰手机的新标杆,再加上安卓整体核心体验的增强,使得三星Note5与S6、S6 Edge等新世代旗舰机型拥有了与苹果iPhone等同甚至还要更为优秀的使用体验。
如今iPhone6s、iPhone6s Plus外观不变只增配色、尺寸和重量还有所妥协的做法无疑会让很多用户感觉到创新乏力,苹果不再是此前的苹果。对于苹果自身而言,系统软件+硬件+应用+产业链+周边的一体化生态布局仍然是其最大的核心优势,而且相当的成熟且稳定。无论是iPhone6s、iPhone6s Plus大幅增强的核心性能和配置、提升像素的全新摄像头、以及从Apple Watch以及Mac平台引入的3D Touch技术,都是在让这个生态的未来变得更加稳固,现阶段的意义并不明显。另外,苹果也开始为iOS9接入各种生活服务,音乐、视频以及书籍等流媒体资源,移动支付等内容,目的自然是让iPhone与用户的生活、娱乐进一步结合,使得生态自身的黏性进一步吸引和留住用户。
不同材质焖茶壶测评:到底哪种焖茶效果最好?
最近随着冷空气南下,南方地区也“脱单”(脱去短袖单衣)换上暖和的冬装,随着寒意加重,不少茶友比起泡茶更喜欢焖上一壶茶,随时随地喝上一杯热茶。
冬天想要焖茶喝的茶友们,首选要选对焖的茶叶,这是由于焖茶壶的保温性能良好,焖茶所需要的时间通常也比泡茶要长上许多,茶叶长时间高温焖泡也会大量释放内含物质。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茶叶都适合焖泡!尤其是原料芽叶鲜嫩、清汤绿叶、主打“鲜爽”口感的绿茶,用来长时间焖泡很容易产生熟闷味,品饮滋味不鲜爽!
此外,只比绿茶多了一道“闷黄”工艺的黄茶、还有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等,都是原料鲜嫩、发酵程度轻的茶类,用来焖也不如泡好喝,不建议焖着喝。
一款茶适不适合焖泡要结合原料老嫩、发酵程度、年份新老三个方面来考量,通常原料越粗老、发酵程度越高、贮藏年份越老的茶叶,更经得起高温焖泡。
有年份的老白茶(散茶陈化5年以上、紧压饼茶3年以上)、或后发酵的黑茶类都是冬日焖茶的好选择!而市面上的焖茶壶材质多样,常见的有不锈钢、玻璃内胆以及纯钛壶。
那么,不同材质的焖茶壶是否会影响茶汤感官品质的呈现?哪一种焖茶更好喝呢?
今天,小懂就分别用不锈钢焖茶壶、玻璃内胆焖茶壶、纯钛壶焖泡同样陈化11年的2013年福鼎老寿眉、2013年参香老六堡茶,一起来看看喝起来到底有什么区别!
焖泡测评:2013年福鼎寿眉
在正式焖泡前,小懂分别称取了三等份3g的2013年福鼎老寿眉干茶,再分别投入不锈钢、玻璃内胆、纯钛材质的焖茶壶中,同步注入600ml的沸水静置焖泡。
待焖泡至1小时同步出汤后进行品鉴对比,三种材质焖茶壶焖的茶汤色泽无明显差别,均彰显橙黄色,区别在于不锈钢和玻璃内胆的茶汤明亮度不如钛壶焖的茶汤。
香气方面,不锈钢、玻璃内胆焖茶壶的茶汤闻起来陈纯较浓,只不过前者带蜜香,后者更偏枣香;而钛壶茶汤香气陈纯浓郁,且凸显药香、清凉感,层次感更丰富。
细细品饮下来,不锈钢和玻璃内胆焖泡1小时的茶汤滋味较甘醇、陈韵较显,而钛壶茶汤不仅滋味更浓醇,汤质甘润、汤中陈韵显,整体汤感更有厚度。
如此看来,在同样1:200的茶水比、100℃的焖泡温度下,短时间焖泡一小时品饮对比,以钛壶焖出来的茶汤无论在汤色、香气还是滋味上均更胜一筹。
继续将剩余的茶汤焖泡至2小时,随着高温焖泡时间的延长,11年陈老寿眉茶中的内含物质释放更多,三种材质焖茶壶久焖出来的茶汤色泽均变成更深的橙红色。
而经过2小时的焖泡,不锈钢、玻璃内胆壶的香气均无明显变化,钛壶则随着焖泡时间加长依旧陈纯浓郁、带药香,只不过清凉感基本没有了。
滋味方面,钛壶的茶汤表现稳定,汤感浓醇甘润、陈韵明显;而不锈钢的茶汤仍然较甘醇,但汤中稍带涩感;出乎意料的是玻璃内胆焖的茶汤相比之前要浓醇许多。
焖泡测评:2013年参香老六堡茶
为了进一步验证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小懂又选择了同样陈化11年的2013年参香老六堡茶,考虑到后发酵的传统工艺六堡茶发酵程度较高,内质也较丰富,茶水比有所降低。
此次小懂按照1:300的茶水比分别往不锈钢、玻璃内胆、钛壶中投入2g参香老六堡茶,同时注入600ml提前烧开的沸水,一步到位焖泡2小时进行测评对比。
通常来说,存储较久的老六堡茶可能带有仓味,焖茶时建议提前用热水醒茶一两道,更能扬茶香、醒茶味,但小懂怕醒茶过程不一致影响测评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没有进行醒茶直接就注水焖泡了,出乎意料的是这款茶无论是不锈钢、玻璃内胆还是钛壶焖出来的茶汤,喝起来都没有什么仓味,整体汤感净度很高。
长时间焖泡2小时后,三者的茶汤均呈现深红明亮,且都焖出了11年老茶的陈香,只不过钛壶还焖出了这款茶特有的参香,且参香保留的特别突出,持久不散。
钛壶焖的茶汤滋味一如既往地稳定,汤中陈韵显,汤质醇厚;玻璃内胆久焖的六堡茶汤这次表现的也比较均衡,彰显陈、醇、厚;而不锈钢茶汤滋味陈醇,带豆沙感。
总体来看,同样贮藏11年、但发酵度更高的老六堡茶与11年陈、发酵度轻的老寿眉的焖泡测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均以钛壶焖的茶汤更佳,尤其香气表现更出色。
那么,是什么造成同一款茶焖出不同味?这主要与不同材质焖茶壶的特性有关!
小懂此次选用的是316不锈钢焖茶壶,其添加Mo元素,在耐蚀性、耐高温强度上相比304不锈钢有较大的提高,导热性也比较好。
玻璃内胆的焖茶壶同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优势,只不过玻璃的导热率比不锈钢的相对较低,二者就保温性能来说,玻璃内胆相对会更好一些。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同样是焖老寿眉茶,短焖一小时二者的色、香味差别不大,长焖两小时后就拉开了差距,以不锈钢的茶汤带涩感,玻璃内胆反而越焖越浓醇甘润。
钛壶则是近年来保温杯界兴起的后起之秀,小懂选用的是含钛量极高的纯钛焖茶壶,具有轻如铝、硬如钢、耐高低温、抗酸碱腐蚀等特质,还具有独道的“保鲜性”。
要知道钛(Ti)是稀缺且珍贵的材料,享誉“生物金属”之称,天然具有亲生物性和保鲜性!这是因为钛在空气中会生成一层致密稳定、保护性良好的氧化膜,从而起到保质保鲜的作用。
因此,用纯钛壶焖茶更能还原茶汤原本的品质、特色,这便是为什么同样焖11年陈的老寿眉、老六堡茶,唯有钛壶把老寿眉难得的药香、老六堡特色的参香焖出来了!
时值初冬,气温一日寒过一日,大家更喜欢用什么材质的焖茶壶焖茶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讨论哦~
注:本文为懂茶帝独家原创,转载需注明来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