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乡间路上的“古戏台医生”—葛招龙
视频加载中...
(记者 吕霞 葛萌 含秀 轶群)宁海有着“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的美称。至今还保存着120多处古戏台。不过,部分古戏台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毁。这时候,就需要能工巧匠来妙手回春了。今天要介绍的葛招龙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最擅长的就是对古戏台的精华部分--藻井进行修复。
宁海县古戏台修复艺人葛招龙
我叫葛招龙,是宁波宁海岔路人,今年50岁,从事木工已经30多年了,我18岁初中一毕业就出去学木工了。
2000年左右我收藏的东西越来越多之后,想到收藏的都是小件藏品,肯定要有一个环境来陈列,所以我想到了修老房子。
最开始修一套房子,占地面积是1700平方米,是一个传统的“三台九名堂”的房子,因为都是几百年的老房子有很多的构件都有缺陷,要想修复自己就要懂这个传统工艺。
古祠堂里面有古戏台,接触了古祠堂修复以后,这个古戏台里面的藻井,我对它很有兴趣,藻井就是戏台上面的一个装饰的,最豪华的也是最经典的,在木工里面属于一个经典制作的传统手艺。
去年我们修复的在一市镇里岙村,它单单一个藻井就有3000多个零部件,怎么样把它恢复?所以这块里面的东西难处就在这里。
光光我们拆这个藻井的话,四、五个人拆了一个多月,因为拆的时候都是榫卯结构的,它的工艺和别的藻井不一样,我们四五个人光修复回去就要三四个月,一个部件一个部件拼回去。
我们修复古戏台主要分为三个大块,一块是木工、第二块是雕花匠、第三块就是我们的灰堆技术,灰堆技术就是藻井上面的敖龙,敖龙中间有个珠,敖龙抢珠,一点一点把它堆成敖龙,敖龙在上面起到翘脚的作用。
我们现在是50岁以下的人都不多,现在的工匠都是在60岁到70岁左右的人比较多。
年轻人在这块的兴趣也不大,因为搞这个工艺都是高空作业的,还有就是老物件灰尘比较多他们都怕脏。
我们每天也在想,对这块有兴趣的人我们也想培养一批出来,对以后传承这个工艺有一定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