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铝合金门窗
文章目录:
1、聊城:久病床前有孝侄2、聊城市高唐县赵寨子镇:规范提升环境美 贫困群众笑颜开3、山东高唐:良种繁育培育乡村振兴“硕果”
聊城:久病床前有孝侄
一个因患偏瘫卧床4年的老人,不但没有一点病态,而且皮肤白净、面色红润,精神状态非常好,这让高唐县民宗局前来慰问的工作人员很惊奇。当得知这位老人膝下没有儿女,一直都是其侄子孙贵发在照料他时,工作人员纷纷向孙贵发伸出了大拇指。
孙贵发是高唐县赵寨子镇炉头村人,28年来,他精心照顾两位瘫痪的伯伯和年迈体弱的父母,用爱播撒希望,用真情温暖人间。他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而他则成为村里孝老敬亲的典范。
因为家庭原因,孙贵发的两位伯伯一辈子都没有结婚,多年来一直和孙贵发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其乐融融。1998年春,大伯得了脑血栓,留下了半身不遂后遗症,衣食住行都需要人照料,大伯的病给全家增添了沉重的负担。17岁的孙贵发不忍心大伯受病痛的折磨,初中毕业后立志学医,决心亲手帮助大伯康复。为了让大伯得到更好的照顾,在高唐县卫校学习期间,孙贵发除努力完成所学课程外,还挤时间钻研按摩疗法。每周末他都会回家替父母照顾大伯,给大伯按摩,搀扶大伯进行走路练习。
卫校毕业后,孙贵发回到家中挑起了照顾大伯的重担。孙贵发每天给大伯清洗身体,更换衣物、被褥,喂大伯吃药。晚上,孙贵发和大伯睡在一起,与大伯聊天,逗大伯开心,直到大伯睡着,他才入睡。夜里大伯一有动静,他便马上醒来,照顾大伯。病痛的折磨有时会让大伯乱发脾气。有一次,大伯不明原因地拒绝吃药吃饭,全家人都很着急。孙贵发说:“大爷,只有你在,我们才是完整的家,没了你,这个家就不圆了,你舍得让整个家有‘缺口’吗?一个“缺口”让大伯笑了,难题迎刃而解。
2012年,孙贵发的二伯突患偏瘫,卧床不起,吃饭、如厕这些事都需要人伺候,孙贵发又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二伯的重任。每天,孙贵发都会给二伯做理疗,先是胳膊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然后翻身透气做背部和腿部按摩,防止由于长期卧床产生褥疮。整个过程下来,孙贵发也会累得气喘吁吁。在孙贵发的精心照料下,二伯卧床4年却没有丝毫病态,反而精神焕发,让左邻右舍和前来慰问的工作人员连连称奇。(蒋希伟 董紫涵 娄 晓)
聊城市高唐县赵寨子镇:规范提升环境美 贫困群众笑颜开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3日讯 “党的政策好,扶贫工作接地气,镇村干部及帮扶责任人不仅为俺们积极落实各项扶贫政策,还给俺们整理庭院,铺砖路,建菜园,一起整治人居环境,真是赶上了好时代。”8月12日,聊城市高唐县赵寨子镇解庄村党员与巾帼志愿者们正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赵友元家中帮助铺设一条砖路,让贫困群众行走更方便,80多岁的赵友元也跟着一边清扫庭院一边笑着说。
8月份,赵寨子镇进入了脱贫攻坚“规范提升月”,除规范提升档案材料外,这一周在全镇范围内持续开展贫困群众家居环境提升行动。赵寨子镇组织各村帮扶责任人、扶贫专干及志愿者队伍深入贫困户家中,进行新一轮人居环境规范提升,打造一处菜园、铺设一条砖路,清扫院子卫生,加固修正院墙,持续提升贫困群众居住环境,改善贫困群众生活习惯,提振贫困群众脱贫信心。
打造是基础,保持是关键,为确保提升专项行动落到实处,避免因个人卫生习惯、生活不能自理等原因造成环境卫生反弹,赵寨子镇将贫困群众家居环境作为常抓不懈的工作,采取扶贫专干每天走一遍,村党员干部包靠到人,“美丽庭院”示范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帮扶责任人帮助精细化提升等方式,进一步推进贫困群众家居环境长效保持。
“通过镇村干部与帮扶责任人的宣传、讲解,我知道了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队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们帮俺家弄了小菜园和小砖路,以后要维护好。”炉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兴旺说,今后要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定期清扫庭院及卫生死角,提升自己家的精气神,让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干净清爽的庭院、窗明几净的居室、摆放有序的生活物品,还有贫困群众脸上绽开的笑颜……这些每天都在贫困户家中发生变化,不仅使他们家中变美了,心情舒畅了,生活水平与居住环境的双提升使他们脱贫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山东高唐:良种繁育培育乡村振兴“硕果”
“今天种业集团来良种繁育基地测量小麦水分,基本达标。以质论价,每斤高于当前市场价1毛的1.65元回收。请繁育小麦良种的广大种植户到合作社卖粮啦。”6月11日,在山东聊城高唐县赵寨子镇葛屯种植合作社,村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刘玉兰用“村村响”大喇叭巡回广播,不一会儿,合作社屋里挤满了售粮农户。
“合作社和种业公司推广的良种小麦亩产一千多斤,统种统收,粮食不愁卖,群众比较认可。俺村种植山农47原种125亩,中农578良种970余亩,今年都喜获丰收。”刘玉兰边忙着验粮边高兴地说。葛屯村土地平整连片,特别适合机械化作业和管理,合作社作为中介,积极动员周边群众发展良种繁育产业,扩大繁育面积,直接带动了多个种植大户增产提质。
“以小麦田良种繁育为主,育种的同时提高了农户收益,促进了企业发展。公司以低于市场价推广良种,以每亩高于市场价1角的价格收种。一亩地保证农户增收200元左右。而且我们繁育的良种高抗倒伏、抗旱抗寒、高产强筋。”山东种业集团高唐县智科农技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景建勇介绍。
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级试点和山东省唯一以优质麦种植为特色的产业强镇,为充分挖掘特色优势,赵寨子镇积极争取、谋划布局,确定了以优质麦、优质玉米种植和良种繁育为主导的发展方向,积极发动村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展大规模生产托管和规模化种植,创新发展“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发展模式,吸引山东种业集团合作,投资3000万元建设农村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包括技术中心、机械中心、科教中心、农产品产后处理中心、种子精选车间及设备、农产品临时收储、粗加工等仓库冷储设施。主要用于良种繁育、优质麦种植、加工、收购与仓储。当前已在赵寨子镇东街村、炉头村、三寨社区、葛屯村、韩庙村等建立良种繁育及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达12000余亩,可为全县90余万亩土地提供优质可靠的粮种。
“在良种繁育过程中,我们采取定向、高效‘精确育种’,良种良法配套实施,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合作,为种植户提供优质原种,采取深松耕、小麦镇压、水肥一体化、‘一喷三防’等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的统一管理模式。种植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两次‘除杂’,一次是在抽穗后扬花前,一次是灌浆后收割前。同时,我们组建专业农技人才队伍到田间地头,对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有效保证了种子质量,农户的效益也得到了提高。”景建勇介绍。
“俺家小麦种的‘中麦578’,现在孬地块刚收割了,一亩卖了1500多斤,比往年增产200多斤,去年涝灾,黏土地湿,11月底才种上,本来没抱啥希望,没想到今年还增产了。每亩地生产托管费用节省100余元,种植优质麦种增产200余斤,亩节本增效300元以上,效益非常可观。”赵寨子镇韩庙村种植户韩秀文家的小麦正在开镰收割,虽然去年经历了涝灾、晚播等影响,但种子好,韩秀文的小麦仍然喜获丰收。
目前,赵寨子镇小麦良种繁育面积稳定在8000亩左右,每年可助农增收160多万元。尤其在今年普通小麦种植效益一般的情况下,优质良种小麦增收效果更为明显。“今年我镇第一批良种繁育实验成功、效益很好,进一步推动了全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让种植户卖粮不作难,明年我们准备扩大良种繁育面积。”赵寨子镇党委书记张永兴对发展良种繁育信心满满。
来源:光明日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