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江铝合金门窗厂家电话
文章目录:
1、两栖“旱鸭子”DUKW运输车(3)2、两栖“旱鸭子”DUKW运输车(3)3、两栖“旱鸭子”DUKW运输车(3)
两栖“旱鸭子”DUKW运输车(3)
二战以后, D U K W - 3 5 3 两栖 运输车作为多余的战争物资被大量 提供给美国盟友。根据当前资料显 示,抗日战争胜利后蒋纬国等曾赴 太平洋诸岛美军驻地,以废铁的价 格购买了百余辆LVT两栖登陆车运 回上海,装备国民党海军陆战队。 虽然这其中并没有提到有DUKW- 353两栖运输车,但从近期国内某 拍卖会上展示的一张解放军在上海 的战车队照片中,还是清晰地出 现了D U K W - 3 5 3 的身影。根据中国解放军两栖装甲部队发展历史 看,1949年5月,在解放上海的过 程中,第三野战军在杨浦区的虹江 码头仓库内缴获了各类两栖车300 余辆,经过检修编成了一支登陆部 队,并于10月25日在虬江码头正式 成立了水陆战车团,隶属于第三野 战军特种兵纵队建制。11月17日, 改为华东战车师水陆战车团,成为 了中国两栖装甲部队的前身。与此 同时,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建制 内仍然保持有这种两栖运输车。而 近年台湾方面出版的“九二海战纪 念专辑”和维基百科中也曾经提到 在金门“8.23”炮战中,国民党 军曾经动用了LVT两栖登陆车和 D U K W - 3 5 3 两栖运输车为金门守 军运送武器装备和物资补给,并在 炮战中被解放军击沉数辆。
战后, D U K W - 3 5 3 在朝鲜半 岛上一直服役到1960年代。美军也 始终在寻求研制新型两栖运输车来 替代它。 1 9 5 3 年, 通用汽车公司在 D U K W - 3 5 3 的基础上, 研制了 XM147“超级鸭”两栖运输车,该 车安装有一台145马力的发动机, 可以携带4吨货物以80千米/小时 的公路速度和12千米/小时的水上 速度行驶。它设有一个全金属驾驶 室,并带有滑动式的侧窗,进一 步改善了水上驾驶环境。该车于 1956~1957年在阿伯丁试验场接受 了试验,但发现其刹车、转向和发 动机冷却系统均存在一定问题,水 下形状也仍然是D U K W - 3 5 3 的构 型,与加大功率的发动机并不匹 配。该车最终没有定型,目前仅有 一辆停放在俄克拉荷马的第45步兵 师博物馆中。
另外一个方案是X M 1 4 8 “ 海 鸥”两栖运输车,由ACF-布里尔 汽车公司于1954年研制。这是一种 5吨级的三轴全轮驱动两栖底盘, 配备了6缸250马力的霍尔斯科特发 动机。长10.67米,宽2.97米,高 3.01米,车体创新使用了增强型塑 料和玻璃纤维材料。
第三个方案是XM157“公鸭”两栖运输车,是由通用汽车公司研制的一种大型8吨8轮式两栖车,采用铝合金焊接船体车壳,长13.86米,宽3.30米,高3.25米,可谓“鸭”族中的巨无霸。该车装备2台155马力发动机,在公路行驶时仅使用1个发动机,在水中每台发动机各驱动一个螺旋桨,陆地速度可以达到72千米/小时,水上速度达到14千米/小时。
还有一个改进方案更为疯狂, 是将一辆D U K W - 3 5 3 两栖车装上 水翼装置,使其成为“飞鸭”。当 然,这种突发奇想的设计和前三种 原型车均没有定型投产。最终赢得 美国海军和陆军订单的“鸭子” 后继车是LARC系列两栖运输车, 这也是美国陆军少将弗兰克·谢 弗·贝松的集装箱滚装两栖运输车 概念的具体化。贝松少将长期工作 于陆军运输司令部,他设想的运输 北方兵器城中的车辆介绍铭牌,错误颇多 北方兵器城中收藏的一辆国内少见的DUKW-353型两栖运输车 某拍卖会上展示的老照片,上海解放后的三野战车部队, 装备的就是缴获的DUKW-353两栖运输车 车具有驳船的外形,两栖的性能和 可以运载不同尺寸集装箱的能力。 该系列包括5 吨的L A R C - V 、1 5 吨的L A R C - X V 和6 0 吨的L A R C - LX/BARC三种不同吨级的两栖运 输车。这些车均在贝松少将主政陆 军运输司令部的1958~1962年间研 制生产并采购,被称为“贝松方 舟”。
L A R C与其说是两栖运输车, 不如说是装了轮子的驳船。其中60 吨的L A R C - L X / B A R C 两栖运输 车更是一个超大型的活动驳船,甚 至可以运载一辆M35十轮大卡。车 内安装有4台265马力的船用柴油 机,每台发动机驱动一个比人还高 的轮胎进行陆上运动,让人想起恐 怖的矿山机械。而15吨的LARCXV 能够运载一个标准集装箱,可 以看成是一辆可以游泳的集装箱卡 车。比较实用的还是作为DUKW- 353直接替代品的LARC-V,采用 5吨级铝制船体车壳,于1959年7月 研制成功,1963年设计定型,先后 生产了968辆,直到现在仍然在许 多国部队中服役,主要用于船舶到 岸滩的转驳。这些LARC两栖运输 车先后被投入越南战争,1967年支 持了101空降师的作战,1968年参 加了支持第1骑兵师的作战。2011 年1月的澳大利亚昆士兰洪水中, C - 1 7 运输机还专门运来了两辆 LARC-V开展救援。
L A R C系列两栖运输车装备美 军后, 大量的D U K W - 3 5 3 被转给 了海岸警卫队等单位用于巡逻救 灾, 还有许多D U K W - 3 5 3 改变容 貌,成为了真正的“鸭子船”,在 一些美国城市内充当水陆观光的 交通工具,深得游客的喜爱。而远 在北方兵器城中的这辆D U K W - 353,可能是中国境内唯一留存的 一辆D U K W - 3 5 3 , 也许还曾经为 中国两栖运输车辆的发展贡献过自 己的力量,在我军一些两栖装备 中还能隐隐看到D U K W - 3 5 3 的特 点。
两栖“旱鸭子”DUKW运输车(3)
二战以后, D U K W - 3 5 3 两栖 运输车作为多余的战争物资被大量 提供给美国盟友。根据当前资料显 示,抗日战争胜利后蒋纬国等曾赴 太平洋诸岛美军驻地,以废铁的价 格购买了百余辆LVT两栖登陆车运 回上海,装备国民党海军陆战队。 虽然这其中并没有提到有DUKW- 353两栖运输车,但从近期国内某 拍卖会上展示的一张解放军在上海 的战车队照片中,还是清晰地出 现了D U K W - 3 5 3 的身影。根据中国解放军两栖装甲部队发展历史 看,1949年5月,在解放上海的过 程中,第三野战军在杨浦区的虹江 码头仓库内缴获了各类两栖车300 余辆,经过检修编成了一支登陆部 队,并于10月25日在虬江码头正式 成立了水陆战车团,隶属于第三野 战军特种兵纵队建制。11月17日, 改为华东战车师水陆战车团,成为 了中国两栖装甲部队的前身。与此 同时,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建制 内仍然保持有这种两栖运输车。而 近年台湾方面出版的“九二海战纪 念专辑”和维基百科中也曾经提到 在金门“8.23”炮战中,国民党 军曾经动用了LVT两栖登陆车和 D U K W - 3 5 3 两栖运输车为金门守 军运送武器装备和物资补给,并在 炮战中被解放军击沉数辆。
战后, D U K W - 3 5 3 在朝鲜半 岛上一直服役到1960年代。美军也 始终在寻求研制新型两栖运输车来 替代它。 1 9 5 3 年, 通用汽车公司在 D U K W - 3 5 3 的基础上, 研制了 XM147“超级鸭”两栖运输车,该 车安装有一台145马力的发动机, 可以携带4吨货物以80千米/小时 的公路速度和12千米/小时的水上 速度行驶。它设有一个全金属驾驶 室,并带有滑动式的侧窗,进一 步改善了水上驾驶环境。该车于 1956~1957年在阿伯丁试验场接受 了试验,但发现其刹车、转向和发 动机冷却系统均存在一定问题,水 下形状也仍然是D U K W - 3 5 3 的构 型,与加大功率的发动机并不匹 配。该车最终没有定型,目前仅有 一辆停放在俄克拉荷马的第45步兵 师博物馆中。
另外一个方案是X M 1 4 8 “ 海 鸥”两栖运输车,由ACF-布里尔 汽车公司于1954年研制。这是一种 5吨级的三轴全轮驱动两栖底盘, 配备了6缸250马力的霍尔斯科特发 动机。长10.67米,宽2.97米,高 3.01米,车体创新使用了增强型塑 料和玻璃纤维材料。
第三个方案是XM157“公鸭”两栖运输车,是由通用汽车公司研制的一种大型8吨8轮式两栖车,采用铝合金焊接船体车壳,长13.86米,宽3.30米,高3.25米,可谓“鸭”族中的巨无霸。该车装备2台155马力发动机,在公路行驶时仅使用1个发动机,在水中每台发动机各驱动一个螺旋桨,陆地速度可以达到72千米/小时,水上速度达到14千米/小时。
还有一个改进方案更为疯狂, 是将一辆D U K W - 3 5 3 两栖车装上 水翼装置,使其成为“飞鸭”。当 然,这种突发奇想的设计和前三种 原型车均没有定型投产。最终赢得 美国海军和陆军订单的“鸭子” 后继车是LARC系列两栖运输车, 这也是美国陆军少将弗兰克·谢 弗·贝松的集装箱滚装两栖运输车 概念的具体化。贝松少将长期工作 于陆军运输司令部,他设想的运输 北方兵器城中的车辆介绍铭牌,错误颇多 北方兵器城中收藏的一辆国内少见的DUKW-353型两栖运输车 某拍卖会上展示的老照片,上海解放后的三野战车部队, 装备的就是缴获的DUKW-353两栖运输车 车具有驳船的外形,两栖的性能和 可以运载不同尺寸集装箱的能力。 该系列包括5 吨的L A R C - V 、1 5 吨的L A R C - X V 和6 0 吨的L A R C - LX/BARC三种不同吨级的两栖运 输车。这些车均在贝松少将主政陆 军运输司令部的1958~1962年间研 制生产并采购,被称为“贝松方 舟”。
L A R C与其说是两栖运输车, 不如说是装了轮子的驳船。其中60 吨的L A R C - L X / B A R C 两栖运输 车更是一个超大型的活动驳船,甚 至可以运载一辆M35十轮大卡。车 内安装有4台265马力的船用柴油 机,每台发动机驱动一个比人还高 的轮胎进行陆上运动,让人想起恐 怖的矿山机械。而15吨的LARCXV 能够运载一个标准集装箱,可 以看成是一辆可以游泳的集装箱卡 车。比较实用的还是作为DUKW- 353直接替代品的LARC-V,采用 5吨级铝制船体车壳,于1959年7月 研制成功,1963年设计定型,先后 生产了968辆,直到现在仍然在许 多国部队中服役,主要用于船舶到 岸滩的转驳。这些LARC两栖运输 车先后被投入越南战争,1967年支 持了101空降师的作战,1968年参 加了支持第1骑兵师的作战。2011 年1月的澳大利亚昆士兰洪水中, C - 1 7 运输机还专门运来了两辆 LARC-V开展救援。
L A R C系列两栖运输车装备美 军后, 大量的D U K W - 3 5 3 被转给 了海岸警卫队等单位用于巡逻救 灾, 还有许多D U K W - 3 5 3 改变容 貌,成为了真正的“鸭子船”,在 一些美国城市内充当水陆观光的 交通工具,深得游客的喜爱。而远 在北方兵器城中的这辆D U K W - 353,可能是中国境内唯一留存的 一辆D U K W - 3 5 3 , 也许还曾经为 中国两栖运输车辆的发展贡献过自 己的力量,在我军一些两栖装备 中还能隐隐看到D U K W - 3 5 3 的特 点。
两栖“旱鸭子”DUKW运输车(3)
二战以后, D U K W - 3 5 3 两栖 运输车作为多余的战争物资被大量 提供给美国盟友。根据当前资料显 示,抗日战争胜利后蒋纬国等曾赴 太平洋诸岛美军驻地,以废铁的价 格购买了百余辆LVT两栖登陆车运 回上海,装备国民党海军陆战队。 虽然这其中并没有提到有DUKW- 353两栖运输车,但从近期国内某 拍卖会上展示的一张解放军在上海 的战车队照片中,还是清晰地出 现了D U K W - 3 5 3 的身影。根据中国解放军两栖装甲部队发展历史 看,1949年5月,在解放上海的过 程中,第三野战军在杨浦区的虹江 码头仓库内缴获了各类两栖车300 余辆,经过检修编成了一支登陆部 队,并于10月25日在虬江码头正式 成立了水陆战车团,隶属于第三野 战军特种兵纵队建制。11月17日, 改为华东战车师水陆战车团,成为 了中国两栖装甲部队的前身。与此 同时,退守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建制 内仍然保持有这种两栖运输车。而 近年台湾方面出版的“九二海战纪 念专辑”和维基百科中也曾经提到 在金门“8.23”炮战中,国民党 军曾经动用了LVT两栖登陆车和 D U K W - 3 5 3 两栖运输车为金门守 军运送武器装备和物资补给,并在 炮战中被解放军击沉数辆。
战后, D U K W - 3 5 3 在朝鲜半 岛上一直服役到1960年代。美军也 始终在寻求研制新型两栖运输车来 替代它。 1 9 5 3 年, 通用汽车公司在 D U K W - 3 5 3 的基础上, 研制了 XM147“超级鸭”两栖运输车,该 车安装有一台145马力的发动机, 可以携带4吨货物以80千米/小时 的公路速度和12千米/小时的水上 速度行驶。它设有一个全金属驾驶 室,并带有滑动式的侧窗,进一 步改善了水上驾驶环境。该车于 1956~1957年在阿伯丁试验场接受 了试验,但发现其刹车、转向和发 动机冷却系统均存在一定问题,水 下形状也仍然是D U K W - 3 5 3 的构 型,与加大功率的发动机并不匹 配。该车最终没有定型,目前仅有 一辆停放在俄克拉荷马的第45步兵 师博物馆中。
另外一个方案是X M 1 4 8 “ 海 鸥”两栖运输车,由ACF-布里尔 汽车公司于1954年研制。这是一种 5吨级的三轴全轮驱动两栖底盘, 配备了6缸250马力的霍尔斯科特发 动机。长10.67米,宽2.97米,高 3.01米,车体创新使用了增强型塑 料和玻璃纤维材料。
第三个方案是XM157“公鸭”两栖运输车,是由通用汽车公司研制的一种大型8吨8轮式两栖车,采用铝合金焊接船体车壳,长13.86米,宽3.30米,高3.25米,可谓“鸭”族中的巨无霸。该车装备2台155马力发动机,在公路行驶时仅使用1个发动机,在水中每台发动机各驱动一个螺旋桨,陆地速度可以达到72千米/小时,水上速度达到14千米/小时。
还有一个改进方案更为疯狂, 是将一辆D U K W - 3 5 3 两栖车装上 水翼装置,使其成为“飞鸭”。当 然,这种突发奇想的设计和前三种 原型车均没有定型投产。最终赢得 美国海军和陆军订单的“鸭子” 后继车是LARC系列两栖运输车, 这也是美国陆军少将弗兰克·谢 弗·贝松的集装箱滚装两栖运输车 概念的具体化。贝松少将长期工作 于陆军运输司令部,他设想的运输 北方兵器城中的车辆介绍铭牌,错误颇多 北方兵器城中收藏的一辆国内少见的DUKW-353型两栖运输车 某拍卖会上展示的老照片,上海解放后的三野战车部队, 装备的就是缴获的DUKW-353两栖运输车 车具有驳船的外形,两栖的性能和 可以运载不同尺寸集装箱的能力。 该系列包括5 吨的L A R C - V 、1 5 吨的L A R C - X V 和6 0 吨的L A R C - LX/BARC三种不同吨级的两栖运 输车。这些车均在贝松少将主政陆 军运输司令部的1958~1962年间研 制生产并采购,被称为“贝松方 舟”。
L A R C与其说是两栖运输车, 不如说是装了轮子的驳船。其中60 吨的L A R C - L X / B A R C 两栖运输 车更是一个超大型的活动驳船,甚 至可以运载一辆M35十轮大卡。车 内安装有4台265马力的船用柴油 机,每台发动机驱动一个比人还高 的轮胎进行陆上运动,让人想起恐 怖的矿山机械。而15吨的LARCXV 能够运载一个标准集装箱,可 以看成是一辆可以游泳的集装箱卡 车。比较实用的还是作为DUKW- 353直接替代品的LARC-V,采用 5吨级铝制船体车壳,于1959年7月 研制成功,1963年设计定型,先后 生产了968辆,直到现在仍然在许 多国部队中服役,主要用于船舶到 岸滩的转驳。这些LARC两栖运输 车先后被投入越南战争,1967年支 持了101空降师的作战,1968年参 加了支持第1骑兵师的作战。2011 年1月的澳大利亚昆士兰洪水中, C - 1 7 运输机还专门运来了两辆 LARC-V开展救援。
L A R C系列两栖运输车装备美 军后, 大量的D U K W - 3 5 3 被转给 了海岸警卫队等单位用于巡逻救 灾, 还有许多D U K W - 3 5 3 改变容 貌,成为了真正的“鸭子船”,在 一些美国城市内充当水陆观光的 交通工具,深得游客的喜爱。而远 在北方兵器城中的这辆D U K W - 353,可能是中国境内唯一留存的 一辆D U K W - 3 5 3 , 也许还曾经为 中国两栖运输车辆的发展贡献过自 己的力量,在我军一些两栖装备 中还能隐隐看到D U K W - 3 5 3 的特 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