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南第一村:幸福村居变迁记
2019-06-04 19:48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特约通讯员 张荣奎
素有“翻过上沙岭,虞南第一村”之称的章镇张村村,美丽村堡日新月异,楼房村道玲珑秀气,公园花坛叠青铺翠,环村公路平滑宽广……
这些景象, 十几年前,张村村民连想也不敢想。在他们的记忆里,虽据传说,“吴李张”村自明代始已有散居之民,因屡遭虎患伤人,由散居而聚居逐成村落。吴姓居民系由石桥头溪往东旧称“吴大园”地址迁移到现居地;李姓居民系在旧名“李宅园”一带;张姓居民由原坟头园桥对面的“张家楼”旧居迁移至村下台门三角道地一带。由此三姓从东到西的村中心聚居,故称“吴李张”村。后因陈、钟、王、丁、沈、许等姓氏相继迁入落户,人口增长,村中一棵傲然挺立高大如黑塔的银杏树能象征人居历史的悠久,听了古银杏传说中的“爱情故事”,让人产生一种更古老村落,但当时全村数百户居民几乎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子,房子朝向十分混乱,柴灶烧得脏兮兮,四面墙壁和房顶被烟熏得漆黑,厨房挂满蜘蛛网,灶外泔水臭气扑鼻而来,道路是坑坑洼洼的,河水是堆满垃圾的,村庄脏、乱、差现象越来越严重——露天屎缸、禽畜屎“摆摊”、乱堆乱放等。村民们过着苦日子,每个人的心情也都是沉重的。
“而现在,张村村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田联产到户带来三大变化,即:粮食单产的变化、种植业结构的变化、富余劳动力的变化,获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使连年人均收入达一万八千元,比建国前增加了二十几倍。用了几年时间,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先后开展了‘住房革命’、村居环境综合整治、'五水’共治,让村民们幸福不是‘一阵风’。”村党总支书记陈振华说,全村一千多户人家、二千八百多个人口,一般一户三间二层楼房,大理石和方木地、油漆和墙纸墙、铝合金和不锈钢门窗、琉璃瓦等。房子的格局是:一个厨房间、一个餐厅、一个客堂厅、二个卫生间、四个房间。户户创建“美丽庭院”,每个房间放一只环保桶,做到生活垃圾不落地,烧饭不用柴而改用液化气,屋内外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内高档餐具与消毒柜、家电与灯具、床铺与沙发、衣柜与衣架一应俱全,“中国星““迎客松”“飞马?福字”针织品、盆景等家具和挂设及摆设,都布置得十分美观。
再加上近几年,村里创建“五星达标、3A争创”成就,乡村旅游给村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像今年樱花谷景区旅游节,四天时间游客达八万人次,不说别的,连外卖大姐的艾饺和烤饺都卖断行,她们既为四方游客提供了传统的美餐,又为自己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村一半多农户已买了车子,三分之一的农户在上虞、杭州、宁波、上海城里买了房子,不少农户在银行还存了款子。留守在家的村民,每当夜晚在村“多功能个公园”和“牛山游步道”快乐游玩,尽情享受美好生活。
张村村大多数中老年人,心态都跟孩子一样,想要回到童年。像第二“老寿星”许鸣冈老人也笑着说:“现在我家与别家一样,三间楼房装得更美丽、住得多幸福啊!连我已上了年纪的人,也想多活几年享享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