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小细节,带来大效益”“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具体到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来说,能否做出成效,其关键就在于能否落实好管理责任,并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制度化。

近年来,渭南市蒲城县教育局积极推进学校后勤服务精细化管理,始终把食品安全当作“红线”,坚持“六统一”原则,严把原材料入口关、操作关、供应关、资金配套及安全关、学校食堂建设关,对学校食堂操作间的环境、从业人员、操作过程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充分借助国家“阳光校餐”网络平台,在渭南市率先开发了学校后勤管理“网络监测平台”,通过“网上晒饭、平台采购、食谱公示、操作环境公示、政策文件公示、问题曝光、监督直通车”七个板块实现了网上常态化监测,做到了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2016年率先实现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并连续三年被渭南市教育局评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先进单位。

●以人为本,桥山中学后勤管理工作有特色

位于蒲城县城东端的桥山中学2008年由县委、县政府投资兴建,是该县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是一所办学特色日趋完善的全封闭式公立完全中学。学校占地236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55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目前在校学生3716人。近年来,该校坚持探索走后勤管理精细化发展的道路,准确把握后勤管理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提出了建立“安全为先、服务为上、质量为本、科技支撑、创新后勤”的管理理念。

五项建设,保障饮食。抓好领导小组建设,该校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后勤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把学校餐厅管理单列出来,由总务主任单项进行管理;抓好后勤管理制度建设,制定了《桥山中学餐厅管理制度》《蛋奶加工储藏制度》等十余项制度,并将制度悬挂于餐厅醒目位置,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抓好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建设,落实人选,并将管理人员职责悬挂在餐厅醒目的位置,时刻提醒管理人员认真履职;抓好领导陪餐检查制度建设,领导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深入餐厅,查看从业人员的操作过程、待售食物、售饭过程等,并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对食堂的建议和意见,确保学生吃得舒心、吃得健康;抓好监督机制建设,成立由后勤、工会、学生会为成员的监督机构,定期召开会议,让学生对食堂的卫生、饭菜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交由校办会研究及时反馈给餐厅。

以身作则,积极创新。日常工作中,学校后勤管理一班人凡事亲力亲为,实践中发现问题、创新性解决问题。学校规模大,管理难度增大,比如走廊灯的随时开关,坏损多、浪费大,大家共同探索实践,设计了全校走廊灯定时开关设施系统;加固改造水池卫生间的下水篦子,同时巧妙解决了下水篦子的粘合问题;后勤工作人员冒雨排查全校排水系统,成功将部分雨水引入绿化区域或储存待浇灌利用。

节俭持校,工作大气。2016年春,学校决定初、高中布局大调整,涉及全校固定资产大搬家,考虑到师生挪移桌椅可能会对办公家具造成损坏,外面雇用工人费用又大,学校决定将这项工作交由后勤人员和校内工人来做,大家肩扛背背,圆满完成了资产搬家任务;后勤总务处做好了承办县局大型活动用餐等后勤保障工作,要求专管员在准备餐前细心阅读菜谱,工作细腻大气,有力保证了大型活动在该校顺利举行,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优化分工、科学高效。学校总务处充分挖掘潜力,想方设法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坚持科学管理,关心教职工自身发展,充分挖掘后勤教职工的工作智慧。按照学校工作安排要求,根据后勤工作人员个人擅长进行分工,比如学校用餐、卫生、水电工的工作调配及日常水电暖维修、安全、绿化等具体工作,采用岗位负责制,夯实个体责任,各负其责。

常态巡查,扮靓桥中。坚持校园日夜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勤办公室堆放着随时捡拾到的坏损石材、铝合金窗杆等,以便及时维修,方便又节俭;除了努力做好后勤日常服务保障外,学校后勤工作努力围绕校园养护工作,让校园充满生机。

学校后勤服务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关系到全校师生在校的生活保障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学校始终坚持管理无小事,通过主管领导直接负责制和问责制加强管理,提升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品质。近年来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蒲城县后勤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市县绿色校园、“市文明餐桌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提升品质,孙镇初级中学后勤管理工作加速度

在蒲城县,有这样一所学校:校园生态环境优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该校的后勤服务工作堪称蒲城教育界的一面旗帜。这就是蒲城县孙镇初级中学。

近年来,该校不断加强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后勤管理按照“服务、管理、保障”并重的工作思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后勤服务发展的新路。为了使师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该校充分利用县委、县政府、教育局的倾斜政策,花大力气提高办学条件。先后投资3万余元,在男、女生公寓改造学生学习室4间,每个学习室配有饮水机、书柜;投资16万元,在男、女生公寓改造浴室三个,解决了师生洗澡难的问题;女生公寓改造洗衣室一间,配备洗衣机三台,为建档立卡学生免费洗衣;每个宿舍配备鞋架、毛巾架、储物柜、脸盆架各一个,满足了正规化管理的需要;投资18万元为一半以上的教师配置了一桌一椅一床一柜,为每个教师配备办公电脑一台,提高了教师职业幸福感。

2017年9月,在校园安装了摄像头,全天监控,并定期对校舍、消防及教育设施的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排除;在办学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该校花大力气做好食堂的管理工作,学校餐厅从食堂原料的购买到加工,从饭菜的数量、质量、卫生等各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下大力气做好食堂的管理工作。

卫生安全问题是食堂的重中之重。从操作间的卫生到操作人员自身的卫生,后勤组坚持每天监督检查,并制定了食堂管理员和炊事员绩效考核方案和细则,一旦发现问题马上要求整改。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该校设立了工龄工资与奖励工资:凡在学校一直工作的职工,每年工资增加100元;每月评选三分之一的优秀职工,工资再增加100元;对临时性的工作,除作为优秀评选的依据外,还进行适当的补助。

走进学校的食堂,你会发现这里井然有序、窗明几净,工作区、用餐区分开,库房及工作间各种生熟食品、原辅材料、刀具、厨具分类存放;所有工作人员着装统一规范,给人一种整洁有序、轻松明快的感觉;墙上张贴的早餐标准为包子、稀饭、豆腐脑、花卷、鸡蛋,午餐、晚餐为四副五主,每餐有一种荤菜,定时供应水果、牛奶。每次的问卷调查,该校的后勤服务管理工作都得到师生及学生家长的交口称赞。

在全县的后勤工作交流会上,该校校长温铁军表示,今后,他们还要努力搞好“眼球服务”和“舌尖服务”,加快智慧后勤建设速度,为师生提供更便捷的高质量服务。

●大胆改革,钤铒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创奇迹

钤铒小学,是坐落于蒲城县东南三县交界的一所乡村小学。从2014年9月开学报到仅有19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362名学生,校园逐年焕发出勃勃生机,并演绎了蒲城乡镇学生回流的奇迹。而这奇迹的背后孕育着催人奋进的故事。

从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中走出农村教育困境。由于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了农村中小学生的大量外流,或转入城里的公立学校,或寄宿于校外托管机构,或流入私立学校,造成了广大农村学校的生源锐减。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当地以大棚西瓜为主导产业的农民家长的需要,钤铒学校改变管理模式,让学生寄宿学校,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把最好的留给学生。学校改革初期,首先要面对的严峻问题是解决学生的住宿问题,学校先把唯一的七个砖木结构的房子进行刷新整修,再把教学楼闲置的教室进行隔离粉刷,并通过自购和把别的学校退下的架子床进行修缮加固油漆,解决了学生的住宿问题;为了让孩子安心度过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学校又想办法为每个宿舍安装了空调;因为经费紧张,无力雇用生活老师,教师们自发负担为孩子清洗衣服、自发为孩子盛饭;在孩子的就餐上,学校精心组织,在保证饭食健康、营养、卫生的基础上提高对学生的就餐服务。总之,一切的努力只为了一个目标,就是把最好的留给学生。

良好的管理获得回报。良好的管理喜获学生大量回流,更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蒲城县教育局先后投资700余万元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改善,统一的规划让整个校园焕然一新。

以教书育人为根本,提高服务意识。随着学校发展,学生自主管理新思路提出,先后制定《后勤精细化管理细则》《后勤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在学生宿舍里,平整的床被、整齐的鞋架、一尘不染的宿舍环境、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餐厅内,干净卫生的就餐坏境、全面消毒的碗筷餐具、合理营养的饭菜水果,而学生们睡前洗漱、按时洗头、自立洗衣以及整齐的就餐队伍和洪亮的餐前口号体现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更彰显着精细化管理的成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奇迹”背后的艰辛无以言表,大胆而科学的改革让这所校园经历了涅槃重生。接下来,或许还有更漫长的路和新的考验,但学校相信,只要坚定信念,与时俱进,他们会再次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推动校园后勤精细化管理是做好校园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蒲城县教育局表示,要下大力气做好精细化管理的大文章,从细处着手,向管理要成效,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使后勤管理工作和服务步入规范化、高效化的轨道。(刘宇斌记者范松源通讯员王晓龙张红红张涛)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铝合金门窗

系统节能门窗品牌

高端隔音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