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重点招商】蒙自经开区:10万吨/年建筑铝材生产项目2、2024前三季度经济总量近3千亿元,云南红河发展“多点开花”3、5年,高铁助推云南走向开放前沿

【重点招商】蒙自经开区:10万吨/年建筑铝材生产项目

2024前三季度经济总量近3千亿元,云南红河发展“多点开花”

央视网消息(记者 欧霁娴)11月15日,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专场在海埂会堂举行。今年前三季度,红河州全州经济总量接近3千亿元,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继续保持前列。

在经济增长方面,今年前三季度,红河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1%,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全省2.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滇中第1,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7.6%,且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占比持续提升。

高原特色农业方面,“红河九红”区域公共品牌持续擦亮。全州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40.29万亩,粮食播种总面积超580万亩,水果、禽蛋产量位居全省第1。截至目前,全州蓝莓种植面积突破9.1万亩,拥有国内外种植企业100余家,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大棚基质盆栽蓝莓主产区。

值得一提的是,红河州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实现从无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3户,总产值369亿元;绿色铝、绿色硅等新兴产业亦实现从无到有,且呈现聚集发展态势。目前,红河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213户增加至537户,产值超过亿的企业达160户,其中超百亿的6户、居全省第二;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居滇中第一。

文化旅游产业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890.18万人次、旅游总花费856.76亿元,分别居全省第三、第四,成为云南省唯一入选“中国最具潜力文旅城市”榜单的州市。

生态建设方面。红河州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3.9%提高至2023年的59.2%,在全省率先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绿色能源装机占比77.2%,提前完成“十四五”减排任务,红河州成为全省唯一林业碳汇试点州(市),“屏邑碳票”成为全国首家全链条数字化闭环管理的县级林业碳票。

交通状况也得到极大改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150公里、居全省第二,改建农村公路近2万公里,居民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在对外贸易方面,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5%,同时,“互联网+边民互市”监管模式被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目前,红河州与80余个国家及地区发生贸易往来,2023年实现跨境电商贸易额5.8亿元、居全省第1。今年前三季度,完成进出口总额159.6亿元、居全省第3,其中对越南进出口107亿元、增长93.6%,居全省滇越贸易第一。

来源: 央视网

5年,高铁助推云南走向开放前沿

光明日报记者 张 勇 光明日报通讯员 张伟明 何思远

2016年12月28日,云南首次接入全国高速铁路网;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云南铁路从边陲末梢走向开放前沿。5年多来,以高铁为代表的云南铁路,改变云南,影响世界。

“朋友圈”变大,“世界”变小

人们印象中的云南是风花雪月、四季如春,但这片39.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94%为山地。

在云南修路难,修铁路更难,高铁一度是云南人的梦想。

2016年12月28日,云南铁路迎来历史性时刻,沪昆高铁、南昆客专开通运营,接入全国高铁网,云南人民的高铁梦想变成现实。

1月9日,列车行驶在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中老铁路景洪澜沧江大桥上。新华社发

“我每天早上乘动车从大理至祥云,在8点前赶到单位上班,下班后再乘动车返回,6点多就能到家,比在大理古城工作的妻子还早到家。”大理市祥云县的王云飞表示,工作日“双城生活”成为现实。

云南昆明、曲靖、红河、西双版纳等12个州市先后迈入高铁(动车)时代。

经常往返昆明与北京出差的王大同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坐火车3天才到北京,现在高铁一天就到达。

朝辞彩云南,夕至大上海,昆明至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实现当日到达,从昆明乘动车可直达20个省(区市)的中心城市。

蟹黄包与过桥米线“牵上了手”,银行职员张丽周六上午在上海吃蟹黄包,晚上就能与居住在昆明的父母吃过桥米线。

高铁带动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1小时覆盖滇中城市群,2至3小时覆盖滇西、滇南、滇东南地区,2至5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6至11小时辐射华南珠三角、华中湘粤豫、华北京津冀、华东苏浙沪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高铁交通圈。

铁路一通,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中老铁路的开通,将老挝的琅勃拉邦、万象等国外城市连在一起。

“我已经快两年没有回老挝了,希望未来全球疫情有所缓解后,我可以坐上中老铁路回家。”在华生活7年的老挝姑娘杨玛尼讲述了自己对乘坐中老铁路列车回家的期待。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国内段共开行动车组1200多列,安全发送旅客50多万人次。国外段深受老挝和东南亚国家民众青睐,大家纷至沓来,购票乘车,打卡“澜沧号”。

5年,云南铁路发送旅客累计达2.6亿人次,其中高铁动车1.5亿人次。

不经意间,人们发现云南的“朋友圈”变大,飞奔的高铁让“世界”变小。

里程变长,旅途变短

铁路密布,高铁飞驰,高铁打开了重重“山门”,高铁已成为云南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5年来,云南高铁从无到有,运营里程达1000多公里。

“我20岁那一年,天不亮从家里打着火把步行3小时到乡镇,再坐大货车颠簸7小时后第一次进县城。”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的查文才兴奋地说,现在动车通到了家门口,从洱海到昆明湖一天就到,我想带着家人到北京看一看。

电子客票、刷脸验证、一证通行,检票速度由3.8秒缩短至1.3秒,每分钟有250多人选择高铁动车出行。

一卡通、计次票、互联网订餐,旅客在车上可以吃到焖肉米线、炸牛奶等云南特色小吃,在覆盖云南全省16个州市125个区县的客票代售点、高铁无轨站可以就近购票、乘车。

从天堑到通途,从苦于出行到乐享其中,高铁织密人们的幸福生活。善于用歌舞表达情感的云南各族群众,身着民族盛装,在飞驰的动车上、富有地域特色的车站里,亮开嗓子、载歌载舞。

方便的不仅是出行,更重要的是农产品能搭乘火车远销外地,把农产品变成商品。查文才在村里的合作社上班,家里还种植了核桃、石榴等水果,他盘算着今后通过水果外销,让家里的钱袋子鼓起来。

节假日,云南鲜花都十分畅销,铁路部门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主动联合电商、快递企业,通过整合高铁运力资源,充分发挥高铁快捷、准时、高效的运输优势,社会物流成本得以降低,实现云南鲜花快速出滇,畅销全国。

5年,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货物运量呈几何级增长,2021年创下历史新高,预计达到6400万吨。

发展变快,生活变“漫”

高铁开通后,云南省富源县吸引36家企业入驻当地工业园区,大力开发煤炭资源,打造铝产业集群。文山普者黑高铁站物流园区,年产值100亿元光电科技项目落地。

2021年,随着中老铁路开通,云南凭借区域优势从内陆省份变成“通江达海”的无水内陆港,由全国铁路运输的末端逐渐变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铁路枢纽。

目前,成都、广州、上海、济南等地开行了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累计运输货物15万吨以上,其中进出口货物达4万吨以上,货值上亿元。武汉、南昌、北京等地正在积极筹备开行。

这得益于云南高铁开通运营5年来,拉近了云南与全国各地的距离,让更多的人发现云南商机,为承接东部产业提供了条件。

据悉,云南省GDP从2015年的全国排名第23位,跃升至2020年排名第18位。2021年上半年云南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740.68亿元,同比增长12.0%,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2018年,昆(明)楚(雄)大(理)铁路开通运营;2019年,昆明至蒙自、昆明至丽江开行动车;2020年大临铁路通车,阿佤人民的新歌传遍神州大地,滇南、滇西两条“黄金旅游线”迎来“快旅漫游”的新时代。

火车围着客流开、火车围着景点开,快旅“漫”游,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从沿海到沿边、边疆到内陆、国内到国外,从末梢到前沿,从量变到质变,云南铁路加速发展,向着新征程大步向前。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2日0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铝合金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隔音降噪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