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民居——陕西窑洞
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千米,人们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等形式,其中靠崖式窑洞应用较多。窑洞主要有3种:用石砌的叫石窑;用砖块砌的叫砖窑;在土崖上挖出窑洞,安上门窗而成的叫土窑。其中,土窑有一种是在黄土断崖边,并列向里掘人,成为若干互不相通的单窑;另一种自平地掘人,先成一大平底四方阶,然后从四壁各自向里挖成若干单窑;更有自附外地面掘斜洞以通于阱中,成为过道。由于外界气候和大气中放射性物质对居住窑洞的人影响较小,哮喘、支气管炎、风湿和皮肤病等患病率明显减少,长期居住窑洞有益健康和长寿。
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衬托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泼,这种源自自然的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中天圆地方的理念,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人到窑洞的内侧,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因为也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适。窑洞传统的空间渗透着与自然的和谐,朴素的外观在建筑美学上也是别具匠心。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