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营口日报

境 界

李嗣泽

盛夏的大甸子村,中午村路两旁的树叶,无精打采。没有一丝凉风,村民们大多在家午睡,极少的几个人在房前屋后的树荫下,用蒲扇尽量扇去燥热。

整个村子静极了,只有吴顺的机动三轮车声音,荡漾在进出村子的那条长约300米,年久失修的土路上。

出乎意料,抠门出了名的吴顺,竟然动用自己的物力和财力,为村里修路。

修桥补路,行善积德。

村民们是这样想的,原来村子最困难的吴顺,媳妇长年瘫痪在床,儿子辍学在外地打工,自从引进来农科院研发的果苗,几年的光景,成了村里属一属二的富户。所以,就想拿出些钱做慈善。可是,这样的境界也不是人人都有的。为此,吴顺还是得到人们的尊敬。

这天,村主任王德喜找到吴顺,说,老吴啊!这条路我也向上反映过,可是镇里资金紧张,正在研究。唉,想不到你给咱村做这么大好事,我代表村民谢谢你。

咱老吴家几辈子都住在这,现在我有些经济条件,应该出点力。王主任,你就别客气啦。老吴说完,眼睛盯着王主任的脸,想找到些什么。

他心想,你小子肚子里说不定憋着什么屁,要放就快些,老子才懒得和你在这瞎侃呢。

王主任递给吴顺一只烟,他拒绝了。

王主任抽了一口,说,老吴啊,你们老吴家人就是厚道。咱村要申报文明村,我想把你的事迹报上去。

吴顺连忙摆手说,别,别……王主任,你可别这么做。他心想,你那花花肠子怎么想的,老子还不知道。不就是想借我出钱修路这件事,你想在镇里捞个名声吗?

几天后,镇里的宣传干事来到村里,把老吴劳动的场面和路面好个摄。并写了篇报导,发表在市报上。

村路修完第三天,县电视台记者在王主任陪同下,来到下甸屯采访老吴,让他谈谈自己的精神境界。

王主任坐在一旁,他脸上的微笑,难以压住慌乱的心情。他替老吴捏着一把汗,暗想,老吴啊,老吴,事先给你准备的稿子,你可别说出了差呀。

老吴对着镜头,两手贴在微微发抖的腿上,脸憋得通红,终于把稿子上那段话说完。

回家的路上,王主任的笑容时不时的浮现在他眼前。

他感觉心里添堵,不由自主地骂了一句,老子可没你说的境界,我只是觉得,那条破路再不修,还有哪个女娃肯嫁进来,再有几年,咱这个屯还不绝户了。

故乡人事

薛雪

(接上期)

沼气池

我妈擓着装了五十个鸡蛋的小筐去了我大哥家。大哥是我爸的侄子,我是爸的养子,自然和大哥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爸活着的时候他和我家处的挺好,爸没了两家的关系就渐渐淡了。他心里甚至对我滋生起敌意。他有次喝醉酒和村里人说,如果不是因为我这个外来的,他大爷留下的三间房子就是他的,他家就不必一家六口人挤在三间土坯房里了。这话多少有些混账,但他毕竟是我养父的亲侄子,想想也不为过。妈一定是听到了这些传言,才拿了鸡蛋低声下气地去求他,让他带着我一起去修建沼气池。

那时才分产到户,有个额外赚钱的营生很难。大哥的亲戚在乡里管修沼气池的事,他就找到亲戚揽下了这个活。我不知道妈和他说了多少小话,也许是那五十个鸡蛋起了作用,大哥同意让我跟他干,工钱一天五块。

修建沼气池,得先在地上挖一个直径两米深的圆坑,然后沿着坑壁砌砖、起拱,再抹灰刷涂料。圆坑是别人挖好清理干净的,我们只管干后面的活。我们三个人,大哥是大工,负责砌砖抹灰,我和小涛子当小工侍候他,搬砖、和灰、刷涂料,干的全是脏活累活。小涛子他爸和大哥处得好,俩人头几年在砖厂是工友,所以大哥才把小涛子带着。小涛子比我大三岁,能说会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满嘴跑火车,和别人为一件事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他会很快见风使舵附和对方,从不得罪人。我就不行了,就爱跟人家讲道理。妈常说我是嘴里咬着驴粑粑蛋别人给槽子糕都不换的犟种。

我俩跟着大哥干,开始还好,大哥坐在一边吸烟,我和小涛子一起搬砖、和灰。我闷头干活,小涛子总是没话找话和大哥逗趣,说着他自己编排的驴唇不对马嘴的笑话,把大哥逗得哈哈笑。偶尔他还会从兜里掏出一把烟叶子,说是亲戚捎给他爸的漠河烟,他偷出来给师傅尝尝。啥时候成他师傅了?这家伙真能溜须。几天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挑石子、筛沙子、搬砖这样力气活大哥都分配我干,小涛子被大哥指派去干清垃圾、给砖浇水,搅拌涂料这样的轻省活。我心里明镜似的,又不能表现出来,为了一天五块钱,我心里憋着气,在他俩的说笑声中满头大汗地忙活着。

那天在邻村的一个姓林的人家修沼气池,大哥临下坑时嘱咐我俩,这家主人是粮库的干部,你俩在上面干活利索点,干完一样活随时清场,别弄得磨里带外的。说话的时候阴翳的眼神一直看着我。我点点头避开他的目光。小涛子连忙说,师傅放心吧,咱俩肯定把你侍候好,把上面场地弄得立正正的,您就踏踏实实下去吧。

我从大墙外往坑边搬砖,搬完砖筛沙子,筛好沙子又从屋檐下搬来水泥,把沙子和水泥按比例仔细搅拌在一起。我在忙碌的间隙往坑里瞄了一眼,大哥已经在坑底抽了几支烟了,脚下趴着几个黑虫子般烟头,他往上看的眼神越来越不耐烦。我把砖搬完了,灰也拌和好了,就等着小涛子打水和成砂浆。水井离我不远,也就十几米的距离,是那种手压井。一桶水早就接满了,水从桶沿哗哗地往外淌,可是小涛子还不紧不慢地上一下下一下压着井把。他手握井把弯着腰,头往左上方使劲扭着,嘻嘻哈哈地和屋顶上的人说着话。

院里的一颗枣树婆娑着枝蔓,挂满了红红绿绿的大枣,有一个枝干伸到了屋顶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站在那里,踮着脚尖摘枣。女孩长得挺好看,大眼睛,高鼻梁,只是有些胖,上下一边粗,看不出曲线。她应该是这家的女儿了,她看人的眼神里透着傲慢和矜持,那种小干部子女特有的优越感显露无疑。也不知道小涛子怎么和她搭上言的,哇啦哇啦地说着他那些说了一百遍的笑话,把女孩子逗得捂嘴呲呲笑。

我没好气地走过去,拎起水桶就走。他转过头笑嘻嘻地说,老弟受累了哈。我没搭理他,把水倒在灰堆里,拎着空桶走回去咣当放到井龙头底下,不耐烦地说,赶紧的,把水接够你再唠嗑。他冲房顶的女孩做了个鬼脸,转过头冲着我大声说,妥了,你哥我保证跟上你,擎好吧老弟。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哥和小涛子挨着坐,俩人交换着饭盒里的菜。我离他俩远远的,他俩饭盒里又是煎鸡蛋又是煎鱼的,我的饭盒里只有腌黄瓜和煮黄豆。大哥小声和小涛子说着什么,小涛子嘻嘻哈哈笑着,摇头晃脑地压低了声音说话,说什么我听不清,但是看他满脸的兴奋,一想他刚才对女孩的那副嘴脸,我能猜出来他俩说啥,心里很是不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小涛子也不照镜子看看自己,要模样没模样,和我一样是个满身灰土的小工,想招惹人家干部子女,做梦呢?

建一个沼气池差不多得二十天左右,这二十天里我们起早贪黑在院子里忙活。这家大人很少在家,只是在早晨晚上才能看到,星期天,粮库干部和媳妇有时会到施工场地看看新奇,遇到中午吃饭,那个女孩也许会端着一盘炒鸡蛋或者几片猪头肉过来,放下盘子就走,不多说话,但是看小涛子的眼神泛着亮光,菜盘子也放在小涛子的跟前。大哥给我们分盘子里菜的时候笑着对小涛子说,咱是跟你借光了。小涛子也不客气,骄傲地把头扬的很高,乐得嘴丫子咧到了耳根子。从小涛子嘴里我们知道,女孩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家等她爸给找工作,女孩还有个姐姐走亲戚没在家。他说女孩比他小两岁,挺合适。我和大哥都笑他,说人家吃商品粮,将来肯定是吃公家饭的人,你还真有啥想法咋的?他打了个喯儿,使劲卡巴着眼睛说,走着瞧吧。

我和大哥都把这当成笑话听,谁也没往心里去。

干完这家活,我实在不能忍受在这三人组合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正好邻村的一个包工头到村里招人到南方干基建,我就和他走了。我从小工干起,学木匠,当班长,慢慢也有了一伙人,开始从包工头手里包人工费,后来遇到机会自己也当了包工头,开始有了自己的事业。

这期间几乎没有小涛子的消息,直到上次大江来找我,不知怎么就说起了小涛子,他说这家伙现在可不是当初了,虽然还是满嘴乱砰砰没个把门的德性,但是人家有正经精神,表面上看他整天嘻嘻哈哈的,其实那都是烟幕弹,他心里有数着呢,一般人都得被这个犊子给蒙蔽了。我笑着说还真没看出来他是这样的人,就问了些小涛子的情况。大江说小涛子娶的是粮库干部的闺女不假,但不是你说的那个,你说的是老二,还有一个老大,腿有点毛病,走路一瘸一拐的,影响了找工作,她妹妹就做媒让她和小涛子好上了。按说小涛子虽然爱嘚啵,长得不出奇,但是大高个,能说会道又能干的,不缺才,可他偏就娶了那个女人。村里人后来才知道,小涛子不傻,那女人更精,一肚子韬略。结婚后那女人倒是在供销社上了两年班,据说小涛子也有机会到乡镇企业上班,但是这家伙没去,说他就和土地亲。那时村里刚时兴种瓜,别人小打小闹的,他一下子种了十多亩地。胆子大,加上媳妇幕后谋划怂恿,还有老丈人抗钱,他家最先在村里扣大棚,一下就扣了十几亩。后来媳妇被买断工龄,干脆回来和他一起弄大棚,又扩大了面积。俩人养了两个儿子,这些年俩孩子跟父母一起种西瓜,钱没少赚。你说小涛子是不是心里有数?当初大家都在心里笑他娶了个比他大两岁的瘸子媳妇,现在看人家是捡到了一个宝。

品咂着大江的话,再仔细想想我记忆中小涛子的样子,觉得这家伙还真挺有意思,是个人物。

去年清明节,我扔下手头的事情回老家给养父母迁坟。前些年,我天南海北地干工程,居无定所,工地在哪哪就是家,顾不上到养父母的坟前烧纸,我为此一直心存愧疚,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愧疚越来越重。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公司,稳定了,在公司坐镇的时候多,就想着把父母的坟迁到我住的城市公墓,祭奠方便。

妈去世后我再没回过黄村,这次回去前给亮子打了电话,亮子在外地学习,他电话遥控,在村里找了几个年轻后生帮我,还特意让他侄子在村口等着我给我做向导,要不我真就会像一个外乡人一样哪哪都分不清。

小伙子上车坐在副驾驶位子上,我开车进了村。村里完全不是我在时的模样,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低矮的房子不见了,一排排的二层小楼矗立在道路两旁。我让小伙子带我去我家老房子看看。哪还有什么老房子,一个漂亮的二层楼取代了我记忆中的老屋,要不是房前的那几棵槐树,我都不敢相信这里曾是我生活了二十年的家园。我问他学校还在不?他说头些年并校,学生去了邻村上学,学校旧址被开超市的大林子买了,改做了酒席餐厅,村里有红白喜事,都在那办。去坟地正好经过学校,你能看到。说话间就到了,我没停车,放慢了车速,扭头往外看。院墙还是原来的院墙,只是上面写满了卖金银首饰的广告。大门换成了铁皮门。目光越过墙顶,可以看到原来的灰瓦屋顶换成了彩钢板。小伙子说教室的外墙没动,室内改造装修过了,门窗都换成了铝合金的。按照他的指引,我把车拐向了通往村外农田的一条土路,我模糊的记忆渐渐清晰起来,在路的尽头是村里留出来的坟地,父母和那些过世的人就长眠在那里。

一个满头白发黑瘦的老汉坐在大棚的阴影里,木然地看着我们的车从他身边经过,我觉得面熟,问了小伙子,他竟然是曾带着我修建沼气池的大哥。三十多年的岁月把他变成了一截干巴巴的木头棒子,要不是小伙子说,我都不敢认。按小伙子说的,大嫂去世了,大哥自己住着三间捣制房,把地给了三个儿子种,他给儿子们看瓜,儿子们每年给他点钱养老。我问,村里还用沼气么?小伙子愣了一下,恍然大悟,笑着说,叔,早不用那个了,积肥、维护太麻烦了,现在村里人都用液化气。我问,那些沼气池呢,都填了?那倒没有,大部分人家都留着,当窖用,冬暖夏凉,存点水果蔬菜啥的,很不错。

亮子办事很牢靠,我们到的时候,一个我叫二大爷的老汉和几个年轻人已经按照他的吩咐在坟地边上等着了,二大爷帮我在密密麻麻的坟包中找到了父母的两盔坟,它们保持得很好,一点也不比旁边的坟包低矮、瘦小。二大爷说,这些年,亮子和大江上坟的时候偶尔也给你父母的坟头添几锹土。我心里一热,情不自禁地湿润了眼睛。

我车上拉着装有父母骨骸的骨灰盒出村,在村口遇到了小涛子两口子。尽管他已经满脸皱纹花白了头发,但我还是一眼认出了这个曾经的搭档。我把车停在路边开门下车,他也认出了我,热情灌满了他脸上的每条皱纹,那张嘴更是像打开的水闸,没有个收管,哎呀老弟,咱哥俩有多少年没见了?听说你在外面混得挺好,哥替你高兴啊。说完,他指着身边的女人介绍说,这是你大嫂,噢,对了,就是赵玉华,房上摘枣那丫头他姐,忘没忘?因为事先大江跟我说过这事,所以我很快对上了号,说,没忘,没忘。面前的女人虽然不年轻了,也像小涛子一样满脸皱纹,看到她,我记忆中已经模糊一团的摘枣姑娘的影子又有了些轮廓。姊妹俩长得很像。女人对我客气地点点头,温和地笑着说,你们哥俩聊。就安静地站在旁边。小涛子打着哈哈说,没娶到妹妹把姐娶家来了,不过也不错,这就是缘分,老弟你说是不是?我说是,缘分这东西谁也躲不掉。

那天的见面时间只有几分钟,小涛子的话像崩豆似的从嘴里往外崩,我和你嫂子在开发区买的房子,120多平方。大棚都给两个儿子种了,我俩白天过来帮着照看,晚上回去,有公交车打村口过,很方便。今年俩孩子新上了50亩地,投资100万,我和你嫂子支持才弄下来的……

客车来了,他才住了嘴,一边上车一边扭回头满脸堆笑地说,你今天给父母迁坟,不能留你,再回来一定到哥家去,咱哥俩好好喝几杯。我说,好,我一定还会回来的,到时候把年轻时的几个哥们都召集到一起,好好疯闹一场。

客车走了。我转身刚要上车,大江打来电话,听说你回家给老人迁坟,还顺利吧。我说,还好,谢谢你替我给父母上坟。他笑着说,谁让咱是哥们呢,应该的。他话锋一转,你看到小涛子没?我说,看到了,才和他分手。大江的语气突然气恨起来,这个瘪犊子真不是物!前几天跟他那拉的瓜有一半是大厚皮子,这还不算,还短了两千多斤秤。乡里乡亲的,还是从小长大的哥们,我信他,就没派人去,全让他一手操办,没想到他玩轮子转悠我,我得回去找他!

(全文完)巡礼

之盖州篇(三)

2020年08月31日

境 界

李嗣泽

盛夏的大甸子村,中午村路两旁的树叶,无精打采。没有一丝凉风,村民们大多在家午睡,极少的几个人在房前屋后的树荫下,用蒲扇尽量扇去燥热。

整个村子静极了,只有吴顺的机动三轮车声音,荡漾在进出村子的那条长约300米,年久失修的土路上。

出乎意料,抠门出了名的吴顺,竟然动用自己的物力和财力,为村里修路。

修桥补路,行善积德。

村民们是这样想的,原来村子最困难的吴顺,媳妇长年瘫痪在床,儿子辍学在外地打工,自从引进来农科院研发的果苗,几年的光景,成了村里属一属二的富户。所以,就想拿出些钱做慈善。可是,这样的境界也不是人人都有的。为此,吴顺还是得到人们的尊敬。

这天,村主任王德喜找到吴顺,说,老吴啊!这条路我也向上反映过,可是镇里资金紧张,正在研究。唉,想不到你给咱村做这么大好事,我代表村民谢谢你。

咱老吴家几辈子都住在这,现在我有些经济条件,应该出点力。王主任,你就别客气啦。老吴说完,眼睛盯着王主任的脸,想找到些什么。

他心想,你小子肚子里说不定憋着什么屁,要放就快些,老子才懒得和你在这瞎侃呢。

王主任递给吴顺一只烟,他拒绝了。

王主任抽了一口,说,老吴啊,你们老吴家人就是厚道。咱村要申报文明村,我想把你的事迹报上去。

吴顺连忙摆手说,别,别……王主任,你可别这么做。他心想,你那花花肠子怎么想的,老子还不知道。不就是想借我出钱修路这件事,你想在镇里捞个名声吗?

几天后,镇里的宣传干事来到村里,把老吴劳动的场面和路面好个摄。并写了篇报导,发表在市报上。

村路修完第三天,县电视台记者在王主任陪同下,来到下甸屯采访老吴,让他谈谈自己的精神境界。

王主任坐在一旁,他脸上的微笑,难以压住慌乱的心情。他替老吴捏着一把汗,暗想,老吴啊,老吴,事先给你准备的稿子,你可别说出了差呀。

老吴对着镜头,两手贴在微微发抖的腿上,脸憋得通红,终于把稿子上那段话说完。

回家的路上,王主任的笑容时不时的浮现在他眼前。

他感觉心里添堵,不由自主地骂了一句,老子可没你说的境界,我只是觉得,那条破路再不修,还有哪个女娃肯嫁进来,再有几年,咱这个屯还不绝户了。

故乡人事

薛雪

(接上期)

沼气池

我妈擓着装了五十个鸡蛋的小筐去了我大哥家。大哥是我爸的侄子,我是爸的养子,自然和大哥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爸活着的时候他和我家处的挺好,爸没了两家的关系就渐渐淡了。他心里甚至对我滋生起敌意。他有次喝醉酒和村里人说,如果不是因为我这个外来的,他大爷留下的三间房子就是他的,他家就不必一家六口人挤在三间土坯房里了。这话多少有些混账,但他毕竟是我养父的亲侄子,想想也不为过。妈一定是听到了这些传言,才拿了鸡蛋低声下气地去求他,让他带着我一起去修建沼气池。

那时才分产到户,有个额外赚钱的营生很难。大哥的亲戚在乡里管修沼气池的事,他就找到亲戚揽下了这个活。我不知道妈和他说了多少小话,也许是那五十个鸡蛋起了作用,大哥同意让我跟他干,工钱一天五块。

修建沼气池,得先在地上挖一个直径两米深的圆坑,然后沿着坑壁砌砖、起拱,再抹灰刷涂料。圆坑是别人挖好清理干净的,我们只管干后面的活。我们三个人,大哥是大工,负责砌砖抹灰,我和小涛子当小工侍候他,搬砖、和灰、刷涂料,干的全是脏活累活。小涛子他爸和大哥处得好,俩人头几年在砖厂是工友,所以大哥才把小涛子带着。小涛子比我大三岁,能说会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满嘴跑火车,和别人为一件事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他会很快见风使舵附和对方,从不得罪人。我就不行了,就爱跟人家讲道理。妈常说我是嘴里咬着驴粑粑蛋别人给槽子糕都不换的犟种。

我俩跟着大哥干,开始还好,大哥坐在一边吸烟,我和小涛子一起搬砖、和灰。我闷头干活,小涛子总是没话找话和大哥逗趣,说着他自己编排的驴唇不对马嘴的笑话,把大哥逗得哈哈笑。偶尔他还会从兜里掏出一把烟叶子,说是亲戚捎给他爸的漠河烟,他偷出来给师傅尝尝。啥时候成他师傅了?这家伙真能溜须。几天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挑石子、筛沙子、搬砖这样力气活大哥都分配我干,小涛子被大哥指派去干清垃圾、给砖浇水,搅拌涂料这样的轻省活。我心里明镜似的,又不能表现出来,为了一天五块钱,我心里憋着气,在他俩的说笑声中满头大汗地忙活着。

那天在邻村的一个姓林的人家修沼气池,大哥临下坑时嘱咐我俩,这家主人是粮库的干部,你俩在上面干活利索点,干完一样活随时清场,别弄得磨里带外的。说话的时候阴翳的眼神一直看着我。我点点头避开他的目光。小涛子连忙说,师傅放心吧,咱俩肯定把你侍候好,把上面场地弄得立正正的,您就踏踏实实下去吧。

我从大墙外往坑边搬砖,搬完砖筛沙子,筛好沙子又从屋檐下搬来水泥,把沙子和水泥按比例仔细搅拌在一起。我在忙碌的间隙往坑里瞄了一眼,大哥已经在坑底抽了几支烟了,脚下趴着几个黑虫子般烟头,他往上看的眼神越来越不耐烦。我把砖搬完了,灰也拌和好了,就等着小涛子打水和成砂浆。水井离我不远,也就十几米的距离,是那种手压井。一桶水早就接满了,水从桶沿哗哗地往外淌,可是小涛子还不紧不慢地上一下下一下压着井把。他手握井把弯着腰,头往左上方使劲扭着,嘻嘻哈哈地和屋顶上的人说着话。

院里的一颗枣树婆娑着枝蔓,挂满了红红绿绿的大枣,有一个枝干伸到了屋顶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站在那里,踮着脚尖摘枣。女孩长得挺好看,大眼睛,高鼻梁,只是有些胖,上下一边粗,看不出曲线。她应该是这家的女儿了,她看人的眼神里透着傲慢和矜持,那种小干部子女特有的优越感显露无疑。也不知道小涛子怎么和她搭上言的,哇啦哇啦地说着他那些说了一百遍的笑话,把女孩子逗得捂嘴呲呲笑。

我没好气地走过去,拎起水桶就走。他转过头笑嘻嘻地说,老弟受累了哈。我没搭理他,把水倒在灰堆里,拎着空桶走回去咣当放到井龙头底下,不耐烦地说,赶紧的,把水接够你再唠嗑。他冲房顶的女孩做了个鬼脸,转过头冲着我大声说,妥了,你哥我保证跟上你,擎好吧老弟。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哥和小涛子挨着坐,俩人交换着饭盒里的菜。我离他俩远远的,他俩饭盒里又是煎鸡蛋又是煎鱼的,我的饭盒里只有腌黄瓜和煮黄豆。大哥小声和小涛子说着什么,小涛子嘻嘻哈哈笑着,摇头晃脑地压低了声音说话,说什么我听不清,但是看他满脸的兴奋,一想他刚才对女孩的那副嘴脸,我能猜出来他俩说啥,心里很是不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小涛子也不照镜子看看自己,要模样没模样,和我一样是个满身灰土的小工,想招惹人家干部子女,做梦呢?

建一个沼气池差不多得二十天左右,这二十天里我们起早贪黑在院子里忙活。这家大人很少在家,只是在早晨晚上才能看到,星期天,粮库干部和媳妇有时会到施工场地看看新奇,遇到中午吃饭,那个女孩也许会端着一盘炒鸡蛋或者几片猪头肉过来,放下盘子就走,不多说话,但是看小涛子的眼神泛着亮光,菜盘子也放在小涛子的跟前。大哥给我们分盘子里菜的时候笑着对小涛子说,咱是跟你借光了。小涛子也不客气,骄傲地把头扬的很高,乐得嘴丫子咧到了耳根子。从小涛子嘴里我们知道,女孩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在家等她爸给找工作,女孩还有个姐姐走亲戚没在家。他说女孩比他小两岁,挺合适。我和大哥都笑他,说人家吃商品粮,将来肯定是吃公家饭的人,你还真有啥想法咋的?他打了个喯儿,使劲卡巴着眼睛说,走着瞧吧。

我和大哥都把这当成笑话听,谁也没往心里去。

干完这家活,我实在不能忍受在这三人组合里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正好邻村的一个包工头到村里招人到南方干基建,我就和他走了。我从小工干起,学木匠,当班长,慢慢也有了一伙人,开始从包工头手里包人工费,后来遇到机会自己也当了包工头,开始有了自己的事业。

这期间几乎没有小涛子的消息,直到上次大江来找我,不知怎么就说起了小涛子,他说这家伙现在可不是当初了,虽然还是满嘴乱砰砰没个把门的德性,但是人家有正经精神,表面上看他整天嘻嘻哈哈的,其实那都是烟幕弹,他心里有数着呢,一般人都得被这个犊子给蒙蔽了。我笑着说还真没看出来他是这样的人,就问了些小涛子的情况。大江说小涛子娶的是粮库干部的闺女不假,但不是你说的那个,你说的是老二,还有一个老大,腿有点毛病,走路一瘸一拐的,影响了找工作,她妹妹就做媒让她和小涛子好上了。按说小涛子虽然爱嘚啵,长得不出奇,但是大高个,能说会道又能干的,不缺才,可他偏就娶了那个女人。村里人后来才知道,小涛子不傻,那女人更精,一肚子韬略。结婚后那女人倒是在供销社上了两年班,据说小涛子也有机会到乡镇企业上班,但是这家伙没去,说他就和土地亲。那时村里刚时兴种瓜,别人小打小闹的,他一下子种了十多亩地。胆子大,加上媳妇幕后谋划怂恿,还有老丈人抗钱,他家最先在村里扣大棚,一下就扣了十几亩。后来媳妇被买断工龄,干脆回来和他一起弄大棚,又扩大了面积。俩人养了两个儿子,这些年俩孩子跟父母一起种西瓜,钱没少赚。你说小涛子是不是心里有数?当初大家都在心里笑他娶了个比他大两岁的瘸子媳妇,现在看人家是捡到了一个宝。

品咂着大江的话,再仔细想想我记忆中小涛子的样子,觉得这家伙还真挺有意思,是个人物。

去年清明节,我扔下手头的事情回老家给养父母迁坟。前些年,我天南海北地干工程,居无定所,工地在哪哪就是家,顾不上到养父母的坟前烧纸,我为此一直心存愧疚,这些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愧疚越来越重。我现在有了自己的公司,稳定了,在公司坐镇的时候多,就想着把父母的坟迁到我住的城市公墓,祭奠方便。

妈去世后我再没回过黄村,这次回去前给亮子打了电话,亮子在外地学习,他电话遥控,在村里找了几个年轻后生帮我,还特意让他侄子在村口等着我给我做向导,要不我真就会像一个外乡人一样哪哪都分不清。

小伙子上车坐在副驾驶位子上,我开车进了村。村里完全不是我在时的模样,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低矮的房子不见了,一排排的二层小楼矗立在道路两旁。我让小伙子带我去我家老房子看看。哪还有什么老房子,一个漂亮的二层楼取代了我记忆中的老屋,要不是房前的那几棵槐树,我都不敢相信这里曾是我生活了二十年的家园。我问他学校还在不?他说头些年并校,学生去了邻村上学,学校旧址被开超市的大林子买了,改做了酒席餐厅,村里有红白喜事,都在那办。去坟地正好经过学校,你能看到。说话间就到了,我没停车,放慢了车速,扭头往外看。院墙还是原来的院墙,只是上面写满了卖金银首饰的广告。大门换成了铁皮门。目光越过墙顶,可以看到原来的灰瓦屋顶换成了彩钢板。小伙子说教室的外墙没动,室内改造装修过了,门窗都换成了铝合金的。按照他的指引,我把车拐向了通往村外农田的一条土路,我模糊的记忆渐渐清晰起来,在路的尽头是村里留出来的坟地,父母和那些过世的人就长眠在那里。

一个满头白发黑瘦的老汉坐在大棚的阴影里,木然地看着我们的车从他身边经过,我觉得面熟,问了小伙子,他竟然是曾带着我修建沼气池的大哥。三十多年的岁月把他变成了一截干巴巴的木头棒子,要不是小伙子说,我都不敢认。按小伙子说的,大嫂去世了,大哥自己住着三间捣制房,把地给了三个儿子种,他给儿子们看瓜,儿子们每年给他点钱养老。我问,村里还用沼气么?小伙子愣了一下,恍然大悟,笑着说,叔,早不用那个了,积肥、维护太麻烦了,现在村里人都用液化气。我问,那些沼气池呢,都填了?那倒没有,大部分人家都留着,当窖用,冬暖夏凉,存点水果蔬菜啥的,很不错。

亮子办事很牢靠,我们到的时候,一个我叫二大爷的老汉和几个年轻人已经按照他的吩咐在坟地边上等着了,二大爷帮我在密密麻麻的坟包中找到了父母的两盔坟,它们保持得很好,一点也不比旁边的坟包低矮、瘦小。二大爷说,这些年,亮子和大江上坟的时候偶尔也给你父母的坟头添几锹土。我心里一热,情不自禁地湿润了眼睛。

我车上拉着装有父母骨骸的骨灰盒出村,在村口遇到了小涛子两口子。尽管他已经满脸皱纹花白了头发,但我还是一眼认出了这个曾经的搭档。我把车停在路边开门下车,他也认出了我,热情灌满了他脸上的每条皱纹,那张嘴更是像打开的水闸,没有个收管,哎呀老弟,咱哥俩有多少年没见了?听说你在外面混得挺好,哥替你高兴啊。说完,他指着身边的女人介绍说,这是你大嫂,噢,对了,就是赵玉华,房上摘枣那丫头他姐,忘没忘?因为事先大江跟我说过这事,所以我很快对上了号,说,没忘,没忘。面前的女人虽然不年轻了,也像小涛子一样满脸皱纹,看到她,我记忆中已经模糊一团的摘枣姑娘的影子又有了些轮廓。姊妹俩长得很像。女人对我客气地点点头,温和地笑着说,你们哥俩聊。就安静地站在旁边。小涛子打着哈哈说,没娶到妹妹把姐娶家来了,不过也不错,这就是缘分,老弟你说是不是?我说是,缘分这东西谁也躲不掉。

那天的见面时间只有几分钟,小涛子的话像崩豆似的从嘴里往外崩,我和你嫂子在开发区买的房子,120多平方。大棚都给两个儿子种了,我俩白天过来帮着照看,晚上回去,有公交车打村口过,很方便。今年俩孩子新上了50亩地,投资100万,我和你嫂子支持才弄下来的……

客车来了,他才住了嘴,一边上车一边扭回头满脸堆笑地说,你今天给父母迁坟,不能留你,再回来一定到哥家去,咱哥俩好好喝几杯。我说,好,我一定还会回来的,到时候把年轻时的几个哥们都召集到一起,好好疯闹一场。

客车走了。我转身刚要上车,大江打来电话,听说你回家给老人迁坟,还顺利吧。我说,还好,谢谢你替我给父母上坟。他笑着说,谁让咱是哥们呢,应该的。他话锋一转,你看到小涛子没?我说,看到了,才和他分手。大江的语气突然气恨起来,这个瘪犊子真不是物!前几天跟他那拉的瓜有一半是大厚皮子,这还不算,还短了两千多斤秤。乡里乡亲的,还是从小长大的哥们,我信他,就没派人去,全让他一手操办,没想到他玩轮子转悠我,我得回去找他!

(全文完)

系统节能门窗品牌

隔音门窗

高档铝合金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