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红楼梦里的“玻璃”,这一篇文章就全都给你说清楚了
在辉煌巨大的大观园内,到处张灯结彩,彩旗飘扬,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氛围。今天正是誉满天下的贾家老祖宗贾母的八旬华诞,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亲朋好友,亦或是家眷奴仆,纷纷前来向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致以深挚的祝福。贾家的男人们,比如贾赦等人,对祖母百般敬爱,深怕在这样重要的日子有所闪失。
在这场盛大的庆祝活动中,自然少不了来自各方亲友们精心准备的贺礼。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那两件珍贵无比的玻璃制品。一件是江南甄家赠送的十二扇大型屏风,一面是大红色绸缎上绣制的“满床笏”吉祥图案,另一面则是泥金绘制的“百寿图”祝寿;而另一件则是粤海将军家赠送的玻璃炕屏,其材质之昂贵,令人瞠目结舌。
面对如此珍贵的礼品,贾母喜出望外,连连称赞自己福气深厚。旁观者们却不禁面面相觑,叹息不已。他们深知,这份辉煌的荣耀,终究会如同昙花一现,迅速消逝。这两件玻璃制品,恰恰见证了贾家昔日的繁荣昌盛,以及即将面临的悲惨命运。
那个年代,贾家的产业逐渐兴旺发达,家中的每个人都过着奢华的生活。特别是那些珍贵的玻璃制品,随处可见。例如,某天深夜,得知心上人黛玉感染风寒的消息后,宝玉不顾风雨,急匆匆地赶往探望。为了照亮道路,林妹妹细心地从盒子里拿出一盏精美绝伦的玻璃绣球灯交给宝玉,宝玉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唯恐摔坏。
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那面高达数丈的巨型穿衣镜了。它屹立在大观园的怡红院中,光洁如新的镜面能够清晰地映照出人的容貌,价值连城。是的,那时的贾府,确实是金碧辉煌,奢华至极。
虽然贾家财力雄厚,堪称巨富之家,但是在当时的清朝社会,想要拥有像玻璃这样的珍宝,恐怕连他们都没有这个资格。根据清廷的《活计档·木作》记载,当年雍正元年十月初一,就曾颁布一道圣旨:“养心殿后寝宫穿堂北边东西窗安装玻璃两块。”
显而易见,纵然是皇家御用行宫,若欲安装以当时极为稀缺的玻璃材质制成的窗户,亦须皇上亲自颁旨方能实施。这足以彰显玻璃在当时的尊崇地位与罕见程度。诸如贾府这样的地方豪门望族,要拥有这般珍贵的玻璃制品,更是难如登天。这些玻璃制作品,无疑成为了身份与地位的生动标签!
相较于贾府这般的贵族阶层对奢华生活的肆意挥霍,普通民众的生活却显得愈发清苦。就以书中所述刘姥姥一家为例,全家全年所有开销,仅堪堪抵得上区区十五两纹银。
反观那个时代,一平米进口而来的玻璃板材,其售价竟高达惊人的十五两纹银。由此可见,玻璃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无疑是稀世珍宝,难以企及的昂贵之物!无论是贵族权贵还是平民百姓,玻璃的价值地位皆有着天壤之别,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巨大贫富鸿沟。
玻璃之所以具有如此高昂的价值,自然与其悠久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回溯至最早时期,在古老的埃及文明中,人们只能制作一些简单的玻璃珠饰品。直至古罗马文明崛起,玻璃才首次被运用于门窗等实用物品之上。
要使玻璃生产真正迈向成熟且规模化,则必须等待意大利的一群工匠们。他们将玻璃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峰,甚至被困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终生致力于此项事业。尽管如此,要制造出大型的平板玻璃,仍需等到1688年才得以实现相应的工艺。由此可见,玻璃从最初的珠饰品到如今的建筑装饰品,历经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成就了其无与伦比的珍贵地位。
正是由于玻璃曾如此珍贵稀有,在《红楼梦》所描绘的封建社会上层,它已然成为了象征身份地位的代表性符号。不仅与珍珠、翡翠并称为三大贵重之物,就连贾府中那些尊贵的丫鬟们,其姓名中也常常包含着“玻璃”、“宝玉”这类象征高贵的词汇。
诸如鸳鸯、琥珀、翡翠、玻璃以及玛瑙等,莫不是源于那些贵重无比的宝石之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名震天下的宝玉甚至干脆将芳官之名直接改为了“玻璃”!诸如此类的精妙细节,无不在向我们展示着当年贾府那令人瞩目的财富实力与尊崇地位。这一切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就如同那些玻璃制品所见证的那样,贾府曾经的富贵辉煌也终将化为尘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