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背景之下,汽车成为了继手机之后的又一重要智能移动终端,一批手机产业巨头企业及软件供应商悉数进入智能汽车赛道,并且迎来了新的业绩增长点。

比如中科创达,作为国内外少有的能够提供从芯片层、系统层、应用层到云端全面技术覆盖的操作系统技术公司,2013年开始大力拓展智能汽车市场,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智能座舱平台产品及软件解决方案。

目前,中科创达在智能汽车领域已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据2021年中科创达前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其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已经成为了公司整体业绩增长的一大亮点,2021年前三季度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6成至7.81亿元,在全球的汽车客户已经超过200家,包含大众、通用、丰田、上汽、广汽、一汽等头部车厂。

不过,中科创达的志向远不止于此。

该公司执行总裁武文光表示:中科创达正在智能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多域融合领域进一步布局,目标是成为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变革的赋能者。

中科创达执行总裁武文光

这从中科创达近期发布的新产品也可以窥见一斑。

在近期举办的2022年CES展上,中科创达重磅发布了基于高通8295平台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和融合泊车技术与解决方案,此外其全资子公司Rightware还推出了一体化HMI工具链Kanzi One,为汽车多元化的智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三大亮点产品亮相CES展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座舱逐步向以人机交互为核心、多屏联动的智能座舱发展。

武文光表示:在一颗性能强大的芯片上运行多个车载操作系统,同时驱动多个显示屏的“一芯多屏”智能座舱方案,已成为当前汽车智能化的主要发展趋势。

中科创达参展CES2022:智能汽车产品、技术及解决方案

在2022年CES展上,中科创达重磅推出了基于高通第四代数字座舱平台(高通SA8295芯片)打造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实现包含数字仪表、中控娱乐、副驾娱乐、双后座娱乐、流媒体后视镜、HUD等一芯多屏的智能座舱功能,还可以实现低速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融合。

资料显示,高通SA8295芯片采用了5nm工艺制程,在CPU算力、GPU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都拥有突出的性能,但芯片能否发挥最大的效应,则取决于软件供应商是否具备非常强大的软件适配能力。这恰恰是中科创达最大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此外,中科创达该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还集成了全屏幕场景的多屏联动技术、一站式投屏解决方案(业内首次)、电影级视觉效果的3D设计(源自于中科创达旗下子公司Rightware推出的Kanzi One)等,可以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加智能的沉浸式人机交互体验。

据了解,Kanzi One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用户界面设计技术供应商Rightware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也是业内首个专为智能座舱打造的一体化HMI工具链。

KANZI One 整合了现代 HMI 开发所需的一切工具,包含核心Kanzi框架—Kanzi Studio和Kanzi Engine,以及由Kanzi Connect、Kanzi Maps、Kanzi Particles、Kanzi Autostereoscopy和Kanzi VR构成的功能包,并可与安卓系统深度集成,提供行业领先的3D设计效果。

基于Kanzi One ,汽车制造商及开发人员可以自行选择编程工具和语言,通过简洁的开发流程,可轻松创建极致的用户界面,从而打造出更加先进的智能座舱产品方案。

使用KanziOne设计出的HMI效果图

另外,需要特别提及的是,中科创达在CES展上面展示的诸多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及解决方案当中,还有一大亮点产品就是融合智能泊车技术和解决方案。

不同于行业内现有的泊车方案,中科创达融合智能泊车基于车载OS技术,打通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两大技术域,可以充分复用座舱域的冗余算力,从而大幅降低泊车系统的开发成本。

同时,中科创达还将传统的超声波雷达测距算法与AI智能视觉技术融合,不仅适配了更丰富的泊车场景,并且大幅提升了方案在复杂泊车环境中的判断和处理能力。更酷炫的是,中科创达融合智能泊车的AVM(全景环视系统)和APA(自动泊车系统)界面基于Kanzi One打造,其出众的3D渲染效果可为用户呈现精美且具有沉浸体验的泊车场景画面。

此外,中科创达还可提供从AVM(全景环视系统)、APA(自动泊车)、RPA(遥控泊车)、HPA(记忆泊车)到AVP(无人代客泊车)的全链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

“中科创达的核心优势是中间件,提供基于硬件虚拟化的软件平台,并且对于感知算法、深度学习算法等也有深厚的经验积累。”武文光表示。

目前中科创达的软件算法可以适配高通、英伟达、NXP、TI等市场上主流的芯片平台。这就意味着,中科创达的融合智能泊车方案可以适配当前主流的芯片平台,帮助客户快速、高效地实现泊车产品的量产落地。

从座舱到智能驾驶的进阶之路

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是“软件定义汽车”的软件基础设施,承载所有软件、应用、服务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

比如,中科创达打造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便是基于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将信息融会贯通起来,连接智能座舱里面的仪表、中控、音响、车联网等,实现统一的用户体验。

过去几年,中科创达先后收购了北京爱普新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车载娱乐系统)、北京慧驰科技有限公司(车载娱乐系统)、芬兰Rightware公司(智能汽车用户界面设计技术)、保加利亚MMSolutions(图像视觉技术)等企业,不断完善其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

随着中科创达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布局的不断完善,其相关领域的业绩也不断攀升。财报显示,中科创达智能网联汽车板块的收入由2016年的4620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7.7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02%,而2021年前三季度该板块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了7.81亿元,更是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收入。

中科创达智能展厅

不可否认,中科创达在智能座舱领域已经占据了领先的地位。

接下来,中科创达将以智能座舱域为基石,大力拓展智能驾驶领域以及提供跨域融合的一系列软件解决方案。

实际上,2020年开始,中科创达就已经先后与滴滴、广汽等企业针对智能驾驶领域达成了深度合作。而2021年,中科创达收购了辅易航51.48%股权,再次向智能辅助驾驶领域进行深度布局。

“在智能网联汽车跨域融合的大背景之下,主机厂对于车载软件的需求正在日趋高涨。”

武文光认为:底层软件和中间件软件将逐步趋同,同时跨域融合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多,最终将形成统一的、跨域融合的软件一体化方案。

基于此,中科创达正在打通智能驾驶域、智能座舱域等多域融合的底层软件,以“整车OS”的形态提供完整、开放、可拓展的解决方案。

武文光表示,中科创达在做好整车OS的基础上,将专门针对智能驾驶域推出特有的中间件解决方案。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与整车其他域打通,也能够满足智能驾驶域自身的一些要求。

抓住供应链重构的机会

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了当前汽车产业的主旋律,过去几年包括大众、宝马、上汽等车企以及博世、大陆等Tier1巨头都在加大软件的投入。

武文光表示:“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大背景之下,整个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关系已经变成了网状结构,无论是主机厂,还是Tier1,大家都是网状结构中的一个节点,需要共生共融。”

一方面,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大趋势下,整车造车壁垒减弱,软件在汽车当中的价值逐步凸显,包括苹果、华为、小米等手机巨头纷纷入局智能汽车赛道,进而打破了传统固有的组织形态。

另一方面,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逐步深入,软硬件分离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趋势,汽车产业的“零整”关系及业务边界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武文光表示:“全新的智能汽车生态重构需要巨大的投入,单靠一家企业很难完成,需要产业链企业共同协同创新。”

不可否认,在智能网联汽车当中,芯片、操作系统(OS)、中间件、数据等已经成为核心环节,各大汽车巨头都在部署这些核心技术的研发。

包括戴姆勒在内的汽车厂商认为,在未来的智能汽车竞赛当中,开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平台至关重要。不过,除了加速推进软件自主开发之外,大多数汽车厂商都会选择已经具备成熟技术的软件、芯片合作厂商作为核心合作伙伴。

中科创达深耕汽车软件市场近十年之久,在智能汽车操作系统、3D引擎、机器视觉、语音及音频、自动化测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和技术经验。同时,公司还一直坚持全球化战略,在世界30余个城市拥有超过10000人的国际化技术团队,并与行业内多领域的合作伙伴建立了多渠道、多方位的合作关系。

接下来,中科创达将继续坚持“技术为本生态为王”的发展战略,在强化自身技术实力的同时,携手生态伙伴帮助更多客户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缩短产品的上市周期,为智能汽车产业的变革“赋能”。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认为,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加速到来,掌握操作系统(OS)和核心中间件的厂商,其竞争优势将逐步凸显。

如此,以操作系统为核心业务的中科创达,在智能网联汽车的“黄金时代”已经做好了厚积薄发的准备。

大通g20商务车价格图片

大家氢价格

G70

G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