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通胀三种政策选择
遏制通胀三种政策选择
遏制通胀三种政策选择 更新时间:2010-9-11 6:51:02 在当前存在通胀预期的情形下,一提及利率政策,我们中的多数人都不免要将其和“加息”一词联系起来。不过,这一理解并不全面。
事实上,为了遏制通胀的全面发生,央行至少有三种可能的政策选择:一是作为央行启动加息的预警信号,在公开市场上调整央票发行利率;二是单纯针对房价的涨落,专门针对房地产信贷采取专门的利率调整措施;三是在通胀来临或发生后,对基准利率进行调整,即采取所谓的“加息”行动。
首先,在公开市场上,央行可能先行提高3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
由于今年11月和12月两个月的到期资金量都在3000亿元以下,仅相当于本周一周的到期资金量,因此未来3个月期央票将继续担当重任,但由于3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与市场利率倒挂明显,导致发行量难以提高,只能通过91天期正回购替代,不过91天期正回购缺乏二级市场价格,因此要增加11、12月的到期资金量,需提高央票的发行利率。
另一方面,即将公布的8月份CPI涨幅有望创出年内新高,为管理通胀预期以及推动短期央票正常发行,央行可能将3个月期央票发行利率顺势上引至1.70%以上。
由于目前1年期和3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与二级市场利率基本贴近,且1年期央票的发行利率与基准利率的联动性较强,其利率变化可以视作央行启动加息的预警信号,因此为防止市场加息预期的强化,1年期及3年期央票发行利率则可能继续保持不动。
其次,从房地产调控的角度看,预计房贷政策二次调控会继续推进,单独针对房地产的利率政策也可能会出台。8月份开始,一线大城市商品房成交出现触底回升迹象,目前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贷款已明显收紧,未来一段时间,购房优惠利率退出或将成为常态。
第三,从基准利率的角度看,年内加息尤其是存款单边加息可能性并不能完全排除。在投资渠道匮乏、居民储蓄愿望有限的前提下,8月物价再创新高可能导致居民实际储蓄存款利率连续7个月出现负利率。所谓负利率,简单地说就是,存款所得利息低于物价涨幅:7月中国CPI同比增速至3.3%,而同期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才2.25%,负利率达到1.05个百分点。近期宏观经济显示偏滞胀格局,但从8月PMI小幅回升以及近期楼市成交持续回温来看,经济停滞的因素略显缓解,而通胀的因素却更加突出。
全年7.5万亿元新增贷款目标未变,而目前信贷增长幅度符合央行预期。在信贷额度替代利率手段并已起到抑制信贷和投资效果下,目前为进一步抑制信贷投放或抬高企业融资成本而实施加息的必要性不大,年内加息主要着眼点仍在通胀方面,从改变负利率状态和不增加居民财务负担角度来看,非对称式加息,即单独提高存款利率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