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拟募资480亿估值仍充满悬念研发百亿占据科创板半壁江山
蚂蚁集团拟募资480亿?估值仍充满悬念研发百亿占据科创板半壁江山
8月25日晚,随着上交所和港交所同步受理蚂蚁集团的IPO申请,这只科技金融巨头的沪港两地上市之路正式开启。
招股书的披露,也使得这个科技金融巨头的诸多细节被揭开面纱。
首先是募投项目,主要用来做三件大事。就募资规模来看,拟在科创板募资额为480亿元。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该数字没有实际意义,仅做示意。因蚂蚁还未确定估值规模,这个数字不代表最后募集资金规模。
其次,作为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其科创属性最受关注。记者发现,其科技研发投入之大远超想象,堪称科创板之最。科技金融巨头如何炼成留给外界颇多想象。
估值仍成谜
据招股书,蚂蚁集团拟在A股和H股发行的新股数量合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300.3897亿股,意味着将发行不低于30亿股新股。
目前,蚂蚁集团科创板的每股发行价格和目标估值尚未确定,从其科创板IPO项目简介来看,此次拟在科创板募资480亿元。
不过,这一募资额不能完全作为参考,并不是最终募集资金规模。从以往科创板公司的募资情况来看,往往超出这一规模。
典型的如中芯国际,其申报时披露的募资金额为200亿,但最后募集资金约532.3亿元。
尽管如此,市场仍然普遍相信,蚂蚁将大概率创下近年来全球最大规模的IPO之一。
据此前媒体报道,蚂蚁集团在2018年6月完成C轮融资后的估值水平约为1500亿美元。8月21日,有媒体报道称,蚂蚁集团申请按约2250亿美元的估值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
根据受访的多位市场人士分析,蚂蚁集团本次上市,估值至少2000亿美元,约合1.4万亿元人民币。
记者了解到,蚂蚁集团的最终募资规模还需通过市场化询价确定。
虽然不知道最终能募集到多少钱,但根据招股书内容,募集资金的去向了然:将主要用来做三件大事:其中40%将用于进一步支持创新和科技的投入,30%助力数字经济升级,10%加强全球合作并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剩下的20%用来补充流动资金。
科创板研发之最
既然要登陆科创板,科创属性是第一关注点。
招股书显示,在过去三年,蚂蚁一直在科技创新上花重金投入。
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1-6月,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47.89亿元、69.03亿元、106.05亿元、57.2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2%、8.05%、8.79%、7.89%,主要为公司持续加大技术及研发投入力度所驱动。
同比来看,公司研发费用2018年度同比增长44.14%至69.03亿元,2019年度进一步同比增长53.63%至106.05亿元。
蚂蚁集团称,主要均系职工薪酬及股份支付费用增长所致,主要原因为公司研发团队规模及其平均薪酬福利增加,以支持业务增长。
从研发费用的构成来看,主要构成是职工薪酬、股份支付费用、技术服务费、折旧及摊销费用、其他。其中,职工薪酬的占比最高,超过50%。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蚂蚁的研发费用达到了106.05亿。
106.05亿的研发投入是什么概念?
截至目前,已经上市的159家科创板公司2019年的研发费用总计228.9亿元,排在第一位的是中芯国际,研发费用为47.4亿元。也就是说,2019年,蚂蚁集团一家公司的科研投入就接近所有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一半,是中芯国际的两倍。
从人员构成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6,660名员工,其中包括10,646名技术人员,合计占员工总数比例约为64%。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谷歌和亚马逊等顶级科技公司。
蚂蚁集团还拥有这些核心技术能力:包括人工智能、风险管理、安全、区块链、计算及技术基础设施等领域。其中区块链相关技术专利申请数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与隐私科技相关的专利数量全球第二。
此外,招股文件详细披露了蚂蚁的营收构成,蚂蚁集团的营收总共有数字支付与商家服务、数字金融科技服务、创新业务及其他三大门类构成,2020年1-6月三大项占比分别为35.86%、63.39%和0.75%。蚂蚁在数字金融领域采取的是开放平台策略,通过为金融机构输出技术服务获得收入,因此和蚂蚁链等创新业务这两大类,均属于技术收入。两项合计,蚂蚁来自科技服务的收入超过64%。
此前市场曾有过争议:蚂蚁到底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上述数据或许可以作为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