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不安现状一直前进的非传统公司
谷歌:不安现状 一直前进的“非传统公司”
谷歌:不安现状 一直前进的“非传统公司” MBAChina 【MBAChina网讯】十年前谷歌上市时,其员工数量和收入规模比现在要小得多。但随着科技巨头不断发展壮大,公司的核心精神始终未变。谷歌仍旧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工作场所,专注于实现一次次巨大的创新飞跃。
十年前,当谷歌(Google)首次上市时,拥有约2,600名员工,季度营收刚刚越过8亿美元。如今,有超过52,000名员工在谷歌工作,最近一个季度营收达160亿美元。
那时,谷歌的主要竞争对手是雅虎(Yahoo)和微软(Microsoft),智能手机还没有问世,Facebook只是一家刚成立6个月、为大学生服务的小网站。如今,谷歌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苹果(Apple)、Facebook和亚马逊(Amazon),当然还有微软。
谷歌IPO时除了核心的搜索和广告业务之外,产品屈指可数,只有Google News、Gmail、Blogger、Picasa和Orkut (被描述为“一个人们可以进行社交的网上聚会地”)等几项。如今,谷歌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帝国:产品、应用程序、服务、在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上运行的计算平台,包括全球最流行的网络浏览器和手机操作系统。谷歌还在打造无人驾驶汽车、恒温器和机器人,并试图延长人类的生命。
十年间变化巨大;谷歌今昔的相似之处或许不那么显著。但从一些根本层面来看,今天的谷歌依然是2004年8月19日首次上市交易时的那家公司。此话怎讲?不妨读读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2004年写的“创始人信函”[灵感来自沃伦•巴菲特为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股东撰写的“股东手册”]。即便是今天看来,这封信依然很有预见性,高度概况了谷歌的本质、商业和创新模式以及公司的精神气质。
佩奇和布林在这封信中向投资者们明确表示,谷歌是他们的公司。股东可以买股票,但没有决定权。双重股权结构确保两位创始人能够对公司保持掌控。如今,谷歌依然是他们的公司,从名义上和事实上都是如此。或者更确切地说,自从2011年佩奇担任CEO、布林担任次要角色以来,谷歌很大程度上是佩奇的公司。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佩奇的管理风格更为集权,更注重自上而下。所有重要决定都要经过他的首肯。(人们都说,他与布林的关系依然密切,在很多事情上两人都会商量着来。)迄今为止,股东们总体上没什么理由可以抱怨。
佩奇依然专注于长期。这意味着很多,比如进行他认为合适的投资,在人才和基础设施等优先项目上进行支出,不用过于担心季度压力。当然,经过这些年,谷歌已经被迫成长起来。比如,金融危机之后,谷歌在新任首席财务官帕特里克•皮切特的带领下改掉了一些随意支出做法,建立起了更严格的成本控制。如今,谷歌已经成为杰出运营典范:任何事务都要评估和分析,内部目标大多能达到,甚至超过。但佩奇坚持一点不变:谷歌应该进行他认为从长远来看必须做的优先投资。包括: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眼镜、物联网(32亿美元收购Nest Labs)、移动专利[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Motorola),随后分拆移动硬件部门售予联想(Lenovo)]和其他很多投资。
最为重要的是,谷歌仍旧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工作场所,专注于实现一次次巨大的创新飞跃。之前,这意味着每周给雇员1天时间从事自己选择的项目。如今,这意味着智能个人助理Google Now,探索机器人、自动汽车、高海拔风力发电、借助气球实现互联网接入的“登月工厂”Google X,或勾勒移动未来的Advanced Technology and Products业务。虽然佩奇指望其中一些(如果不是全部)能获得成功,它们并非终局。他率领下的大批谷歌人(Googlers)一直不停地在寻觅下一个能推动科技前进一大步的惊世之作。
结果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像谷歌这样:永远不安于现状,永远在前行,永不停歇地寻找下一个大热门。这当然就是佩奇和布林在那封致股东信中开篇两句话的含义:“我们是一家非传统公司。我们不打算变成那样。”目前看来,一切良好。更多财产经资讯推荐:《看苹果如何颠覆传统品牌策略》《亚洲将超北美成全球最大理财市场》
《世界公认美国七大顶级MBA商学院详解》
欲了解更多产经资讯推荐:http://www.mbachina.com/emba/embacjzx/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