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十亿的yeelight,如何稳坐国内智能照明“第一把交椅”

成立六年的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联客”),在近几年进入发展的“井喷期”――2016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亿元,2017年达3亿元,2018年预计营收突破6亿元,利润超过5000万元。公司累计售出568万套智能照明产品,用户覆盖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在该领域出货量位居全国首位。

“双11”,亿联客旗下的智能照明品牌yeelight,当天全渠道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yeelight智能吸顶灯获全网智能吸顶灯单品销量冠军。

公司发展速度的持续上扬,也引来了资本圈的眷顾。前不久,yeelight完成了由凯辉基金领投的1.2亿元c轮融资,公司估值达10亿元人民币。

小米“印记”

2012年,姜兆宁从阿尔卡特朗讯辞职,成立了青岛亿联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彼时,“智能家居”这一概念已风靡欧美。面对国内市场的空白,姜兆宁迅速瞄准“智能照明”这一细分领域。同年12月,姜兆宁和团队入驻位于深圳的知名智能硬件孵化器hax,随着第一代智能led灯泡的问世,yeelight智能照明品牌就此诞生。

如果说yeelight的萌芽期受益于hax ,那快速发展期则发轫于小米。

2014年是国内智能家居发展的一个拐点,这一年巨头密集布局,试图霸占智能家居市场。由于入行早,yeelight已在国内智能照明行业崭露头角,引起众多巨头的关注。

“经过接触,我们发现与小米的观念契合度比较高,意识形态最接近”,据姜兆宁介绍,作为一家工程师主导的技术企业,yeelight在成为小米第一批生态链企业后,可以更专注于所熟悉的产品开发和交付环节,而小米则发挥大平台优势,为公司提供品牌、供应链、渠道、投融资等全方位支持。

自此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新产品鱼贯而出。从仅有床头灯单品到如今拥有吸顶灯、智能台灯、氛围灯等三十余种光源灯,不同尺寸和品类可以满足家庭、宾馆和办公区等不同应用场景。

新产品层出不穷的背后与团队的超强执行力是密不可分的。“新产品的问世周期大概6-12个月,产品以每年新增20件的速度升级和迭代,”姜兆宁说。这种速度得益于企业组织扁平化管理,延续小米的管理风格,yeelight的组织架构没有过多层级,基本分为公司创始人、团队领袖和员工三级,“我们根据产品线不同,把研发人员分割成多个小团队,每个研发团队由6-7人组成,团队各自独立,多个产品线同步推进”,这种“一竿子插到底”的执行有效减少了层级间任务传达的时间成本,使产品迭代速度大大提高。

“创新”和“价格优势”

据集邦咨询led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智能照明市场规模可达134亿美元。面对数额如此巨大的市场,雷士、欧普、木林森等传统照明巨头纷纷转型,“抢滩”这片新蓝海。

姜兆宁认为,在这场越来越多企业参与的“混战”中,“创新”和“价格优势”始终是yeelight的取胜关键。

与国内其他智能照明产品相比,目前yeelight智能产品对接的ai语音控制平台数量最多,同时可以兼容微软、亚马逊、苹果等十几种平台,此外,yeelight在光源的电路装置、控制等方面具有领先于国内甚至国际同行业的技术优势,目前已申请各项专利144项。

放眼全球,在智能照明产品的出货量和用户规模上能与之匹敌的,当属飞利浦。与飞利浦智能照明产品相比,yeelight在技术方案和设计思路上更多地考虑到了中国用户的习惯,“飞利浦的产品需要通过一个类似路由器的中心化节点去控制其他智能产品,消费者需要先买中心设备,再买照明产品。而yeelight是wifi直连,成本低,则更适合国内这种智能照明的早期市场”。

姜兆宁告诉记者,作为一个重研发、重产品的企业,yeelight每年用在产品研发的资金高达3000万元,占到企业运营成本的25%以上。“除了产品创新,我们还注重在用户体验、公司运营效率、产品销售渠道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找到生存空间”。

除了技术上的优势,“性价比高”是买家对yeelight智能灯的普遍评价。以吸顶灯为例,根据尺寸和型号不同,价格在300―1000元不等,“这个定价仅比普通吸顶灯贵10%―20%”,姜兆宁告诉记者,yeelight与小米系其他品牌一样,将“尝鲜”门槛降低,定价远低于同类智能产品的价格,“之所以成本可以压低,主要因为我们的分销成本低,薄利多销。同时由于出货量足够大,研发成本也被摊薄”。

双渠道并行

yeelight智能照明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也正是最吸引凯辉基金的一大原因。“随着智能家居领域迎来爆发式的发展,智能照明这一大细分领域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来孵化成功的创业企业,而yeelight从研发、产品品类丰富度和性价比上来说都已经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和市场认知,逐渐成为行业知名的品牌,并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凯辉基金创始人、董事长蔡明泼说。

随着公司的发展,yeelight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营销和品牌能力――从2016年前单纯依赖小米,到如今小米渠道和自营品牌的销售额各占半壁江山。言语间,记者可以感受到,如今的姜兆宁更加强调对自有品牌的打造,“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拉升自营业务的占比,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小米部分做小,而是同步实现增长”。

前yeelight的自营品牌销售渠道除了国内各大电商平台以外,还“大步挺进”海外市场。“跨境电商和海外战略合作伙伴是海外销售的两种途径,现在海外市场份额能占到公司总体业务的20%左右”,据姜兆宁介绍,随着海外用户对中国品牌形象的转好,yeelight将继续开发高附加值和高性能的智能照明产品,以获取更好的海外口碑和利润。除了将自营品牌向海外输出外,姜兆宁透露公司还在进行多元化的尝试――涉足海外项目的投融资,“我们现在投了一个意大利的专业照明品牌,此次c轮融资资金除了继续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团队建设外,很大一部分将用于外部投资”。

目前,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已满足中国创业板上市的盈利要求以及香港主板的主要要求,为募集资金、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yeelight已将登陆资本市场作为近几年的重要目标。“小公司靠努力,大公司靠运气”,姜兆宁认为,只要摸准时代的脉搏,深耕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会成为一家真正的独角兽公司。

有线动作捕捉技术

有线动作捕捉技术

VR交互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