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智慧微菜场的“双赢”生意经:市民买菜更便宜,贫困户脱贫有指望

同济教授张小宁:社区智慧微菜场的“双赢”生意经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MBAChina网讯】上海人买菜的模式,正在悄悄发生变化。过去,阿姨妈妈们总习惯拎着菜篮子到菜市场买菜,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尝试掏出手机“点菜”、等“菜”上门。

社区智慧微菜场的兴起,不仅让消费者体验到了更实惠的价格、更新鲜的菜品,它也正在成为一项“精准扶贫”的利器。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小宁刚刚完成“食行生鲜社区智慧微菜场社会效益评价”报告。该报告披露,2017年以来,上海与云南、贵州等地区共建了17个精准扶贫、产销对接外延蔬菜基地,总面积达4万亩以上。自去年9月份启动“遵菜入沪”以来,来自贵州遵义的10批200吨入沪优质蔬菜,约一半通过食行生鲜的社区智慧微菜场进行销售。经初步测算,此举可为当地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近52万元,全部成功脱贫,平均每户增收6046元。

降低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流通成本,菜价就可下降

既能解决市民的“买菜难”和“买菜贵”,又能同时惠及菜农,社区智慧微菜场的“智慧”究竟在哪里?根据张小宁的分析,和传统的菜场、大卖场相比,正处于发展黄金期的社区智慧微菜场,关键是同步实现了“三减”,即减少农产品损耗,减少供应链环节,减少农产品滞销。

以农产品在运输途中的损耗为例。我国80%至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通过普通卡车运输,由于冷藏设施和冷链装备不足,每年大约有100万吨的水果腐烂变质或被贬值处理,捕捞的鱼类约有40万吨左右烂掉。故此,业内曾有估计,我国易腐食品的损耗和浪费每年高达上亿元。

另外,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大主要原因是流通成本的上涨。在蔬菜产品零售价格中,蔬菜产地到批发市场的流通成本占36%,市内流通成本占33%,流通成本总共占到69%的比重。

“中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环节过多,是导致流通成本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最后一公里’,农产品消费价格飘升,导致市民‘买菜贵’。”张小宁介绍,以食行生鲜为代表的社区智慧微菜场由于采取了全程冷链运输、保存和采用以销定采的运作模式,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折损率。

另一方面,这一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而出现的社区智慧微菜场,由于大大简化了物流供应链的层级,而且还将生鲜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所在社区的自提柜,由消费者自行领取,这样就解决了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相比传统电商送货上门服务,更大程度地降低了物流成本。

据测试,2016年上半年,蔬菜田头平均价格为2.42元/千克,批发平均价格为4.87元/千克,零售平均价格为8.13元/千克。而食行生鲜模式的最大让利空间为5.71元/千克。也就是说,社区智慧微菜场的均价要比传统的菜市场与超市低20%左右。

引导贫困农户种植优质农产品,为精准扶贫探路

对上海市民来说,社区智慧微市场正成为继标准化菜市场、大卖场、生鲜超市、菜店之后,的第五种选择。事实上,从2014年起,食行生鲜、强丰、厨易时代、易小鲜等企业已陆续开展智慧微菜场建设。而今年,“新建500家社区智慧微菜场”更是被列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

根据张小宁的分析,社区智慧微市场未来几年还将呈现发展加速度。“除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区智慧微菜场所附加的社会价值,同样不可小觑。”

让学者们非常兴奋的一点是,借助社区智慧微菜场,帮助更多中西部的贫困户的脱贫,正指日可待。

“云南文山与贵州遵义两地气候温和湿润,环境优越,是优质的蔬菜生产基地,然而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不发达的交通路网,单一的销售渠道,生鲜农产品往往长期滞销。”张小宁说,为助推“扶贫菜入沪”,在上海市精准扶贫政策的引导下,食行生鲜目前通过全渠道可追溯的农产品营销闭环,依托线上平台“扶贫馆”,线下社区智慧微菜场,促进云南、贵州等地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走进了上海市场。

以遵义高原特色产区的高原卷心菜为例,其采购价为2.6元/500g,扶贫馆售价为3.9元/500g,每500g毛利润为1.3元,毛利润率大概为33%,因此,农户每吨产量可以获得5200元的净收入。

“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持续地让在中西部山区的贫困农户通过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来获取收入,可以预见,社区智慧微菜场的兴起,也将为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探出一条新路。”张小宁说。

【教授简介】

张小宁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编委、交通运输管理研究会副主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圈子

理财之家

讨债

三七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