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场外破解产权交易所难题上海模式暗合证监会方案
场外破解产权交易所难题 上海模式暗合证监会方案
场外破解产权交易所难题 上海模式暗合证监会方案 更新时间:2010-8-2 0:03:24 7月19日刚刚风光挂牌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眼下状况就像最近上海的气候一样,有些沉闷。《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托管交易中心除了挂牌,再没有其他的动作,甚至还没有注册。“注册要验资,估计大股东上海联交所出钱没这么快。”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三位股东的意见难一致也是造成托管交易中心起步艰难的一个原因。 只挂牌没注册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则公告,让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概况浮出水面。张江高科这则公告中,股权交易中心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000万元,由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和张江高科公司分别按50%、30%和20%的比例出资持股。 “目前只是先挂牌,其他什么都没做。”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名字已经定好,但是眼下公司尚没有注册。因为注册公司没那么简单,首先必须制定好公司章程,这里面涉及各种问题,都要三家股东协商,需要一定时间。 还有消息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由于占比50%的上海联交所依然沿用其一贯的事业单位管理思路,想独霸股权托管中心的财务和人事,另外两家股东显然不能同意这样的做法。 记者还了解到,原来由杨浦区提供给联交所所属股权托管中心免费使用的1000多平米办公场地,最近也由老的股权托管中心给退了。已经揭牌的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如今正处于新的没注册、老的又没有办公场地这样一个进退维谷的窘境。 强势的大股东 由上海联交所、上海国际集团和张江高科三家重新出资组建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前身即是上海联交所全资子公司上海股权托管登记中心。对素来强势的上海联交所来说,这次在自己原来子公司基础上重新整合,加上自己又是50%股份的大股东,自然有着不一样的话语权。之前,股权托管中心尽管是独立法人,但其并没有“财权”的真实情况,连当时的评估审计方面人士都感觉不可思议。在此次整合之前,有评估公司曾把上海联交所的交易系统作价2000万。 2002年11月25日,上海市政府决定实施本市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托管制度,同年12月27日,在当时的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内设立上海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托管中心。 2003年12月18日,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和上海产权交易所合并,成立上海联交所,原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托管中心并入联交所,成为股权托管部。2004年8月经政府批准,将原归属于上海联交所内设的股权托管部,改制设立为上海股权托管登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场外市场建设的上海模式 对上海和上海联交所来说,打造区域甚至全国性的OTC市场的口号一直没有断过。但有些郁闷的是,上海在这方面最近几年的实际行动却落后于北京和天津。 在上海之前,天津滨海新区已建立OTC市场。此外,北京中关村、重庆、深圳、武汉等地也都明确提出要建立OTC市场,各地对OTC市场建设的竞争日趋激烈。 今年年初,上海联交所高层在获工信部批准成为中小企业产权交易试点之后,就曾表示,在2010年将大力吸引VC/PE进场,特别是要探索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市场的架构,解决其退出问题。 统计显示,2009年,VC和PE等各类投资机构通过上海产权市场实现收购和退出项目共539宗,金额达310.15亿元。 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原是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业内分析 场外市场建设的上海模式将可能是证监会默许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尝试。 “上海这种做法依然是用计划经济大一统思路来对待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因此很难做到所谓的服务长三角企业。”上海社科院金融学博士后、市场资深投资人士杨涤则认为,OTC的特点决定了它无法像主板市场那样连续交易,也不能完全竞争。它是一个分散化的、区域化的、断续化的股权市场。“OTC本身就是三板或者四板,至于究竟是三还是四,这个不重要,都是多层次市场中的一个层次。”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