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地王热或催生房企年底增发潮
“地王”热或催生房企年底“增发”潮
“地王”热或催生房企年底“增发”潮 MBAChina 如果在2009年底回眸这一年的房地产业,或许人们更容易理解此前频繁诞生的“地王”热。
来自业内的声音称,如今的不少上市房企都传出了“证监会年底将再审批一批房企增发”的消息,尽管2008年中国证监会已然出台“增发所获款项不能用于购地”相关规定,但拥有足够的土地储备,却是房企增发融资最合理的解释——拿到了土地,总要开发——这便构成了增发所获资金的用途。更微妙的是,照此逻辑,土地越多,增发的额度也就可以越大。
金地、保利、万科的相继增发,或许还远未到故事的高潮。
增发或潮涌
“从和我接触的几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情况看,他们都有初步的打算,在年底情况可能的情况下,来一轮增发。”9月16日晚,一证券界的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不过,他表示不便透露这些公司的具体名称。在记者的追问下,他也只是表示“就是近期在土地市场上比较活跃的一些公司”。
2009年6月以来,东部中心城市土地市场骤然升温。方兴、中信、中海、保利、万科、金地等*房企相继加入土地市场的争夺,从而直接导致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地价最高纪录被“轻松刷新”:2009年9月,在方兴以40亿元刷新北京地价纪录后两个月,中海地产更令人窒息地以70亿元高价拍下上海长丰地块。
与此同时,保利、中信、万科等企业亦不示弱,万科甚至在北京市房山区豪掷22亿元拿下该区长阳镇起步区1号地。中国土地研究院一项不完全的内部统计显示,2009年4月至8月,东部*城市土地市场的投资额已然超过500亿元。
前述证券界权威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不少地产上市房企认为近期证监会对增发的控制相对较松,而到2009年年底时,可能会集中批准一些优质地产上市公司的增发。“这还只是初步的设想,对于业绩比较好的几家,偏向于采用定向的方式比较大,但都还只是设想。”他向记者强调。
不只内地如此。香港京华一山分析师尤浩然告诉记者,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再融资的需求也颇为迫切。“香港的再融资是备案制,只要有人买就没有问题。”不过,他同样拒绝透露具体的公司名称,仍指称是“土地市场上较为活跃的公司”。
“筹码”的价值
如果抛开地价高房价就高的简单逻辑,房企们一掷千金所抢下的“地王”们,更像是一块块筹码:没有足够的土地储备,似乎就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增发理由”。
“此前,监管层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对房地产上市公司增发所获资金的用途进行了限制,要求增发募集资金不能用于购置土地,而只能用于企业的日常开发业务。”前述证券界权威人士告诉记者,所以,在这种制度之下,有关土地储备和增发之间的逻辑就逐渐清晰起来。#p#分页标题#e#
按照这样的逻辑,土地储备越多,所需开工的面积就越大,需要的资金量也就越大,而监管层的规定在于增发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企业的开发业务,显然,按照这样的制度框架下,高水平的土地储备就有足够的理由增发,以获取这些土地储备的开发资金。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市场大势回暖的趋势不变,而且预期当中会越来越好。”中信证券分析师王德勇分析认为,在这样的大势之下,越多的土地就意味着未来越多的销售额,以及更好的业绩。
2009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迅速回暖,万科、保利、金地等上市企业销售额增长10%~20%左右,这些销售回款直接改变了公司的预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土地市场,尽管万科无论是王石还是郁亮,都一再强调“万科不拿地王”,但万科在土地市场上出手,无疑比“拐点”后的寒冬时期“大方”了许多。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保利和金地率先完成了增发,市场反响也不错,于是万科百亿元量级的增发随之出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