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使西藏农牧民增收19亿多元

生态保护使西藏农牧民增收19亿多元 更新时间:2010-1-22 2:32:26   新华网拉萨1月21日电 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牧民扎西惊喜地发现,这两年,自家牧场里的草变得茂密了,踩上去软绵绵的,竟然能没过脚背。他的感觉得到了科学印证:观测显示,退牧还草工程实施以来的5年间,这个县的草场植被平均长高了1.92厘米。

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的资料表明,自2005年安多实施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和退牧还草工程试点项目后,草场植被覆盖度平均提高了18.21个百分点,植被高度由项目实施前的5.72厘米提高到了7.64厘米。

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高寒缺氧,常年刮着大风,植物每长高1毫米都很困难,而让大面积的草场平均长高近2厘米,则必须付出艰巨的努力。当地环保专家解释,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在于退牧还草工程把大量的牧草从牛羊的嘴里保护下来,并使之得以休养生息。

西藏自2004年启动退牧还草工程以来,在7个地市的27个县安排了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任务5611万亩,在禁牧草地安排补播1643万亩。

“世界屋脊”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是不是影响到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呢?另一个关键数据――19亿元则给出了答案。

西藏自治区环保厅厅长张永泽告诉记者,自2005年“十五”规划实施以来,西藏农牧民通过参与重点公益林管护、天然林保护、造林绿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管护等工程建设,共增加收入19亿多元,有效地调动了农牧民参与环保事业的积极性。

张永泽介绍,随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全面落实,西藏从事森林资源管护的人员已达8万余人,年管护收入由2006年的4385.49万元增加到现在的4.5亿元。

通过环保赚钱,赚钱以后更加环保――在西藏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良性循环,而西藏百姓享受到的环保效益远不止这些。

几十年前,山南、日喀则被认为是西藏风沙最大的两个地方。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如今位于两地的雅鲁藏布江防护林体系已基本建成,有效地保护了数万亩农田和草场,明显遏制了风沙肆虐。环保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跟30年前相比,山南地区的大风和风沙天气年均减少了32天,日喀则地区的大风和风沙天气年均减少了34天。

生活环境改善了,西藏百姓的生活方式也变得更加环保。在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工程的实施大幅度降低了对森林、灌丛、草皮和畜粪等传统生物质能源的消耗。初步测算,西藏已建成6.5万座沼气池,年产沼气2502.5万立方米,可替代标准煤近1.8万吨,相当于保护了6.3万亩林木。

https://www.idoola.cn/184012

http://www.1mt.cn/574892

http://www.jingxigui.com/n/80397.html

http://www.faxianbaike.com/lvyou/1270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