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流通双引擎国药四进谋霸
生产、流通双引擎 国药“四进”谋霸
生产、流通双引擎 国药“四进”谋霸 更新时间:2010-3-15 4:09:21 作者 王卓铭
中国医药领域航母国药集团的引擎,突然在今年年初加速了。
3月11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和成都市政府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国药将通过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完善其在西南地区的产业布局。国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表示:“这次签约,标志着国药参与西南的战略,在更高层面上进入了实质阶段。”
宋志平的乐观是有道理的。西南市场一直是国药觊觎的,尽管在整合中生集团之后,国药凭借中生成都所,在四川的实力大增,但国药的核心业务医药流通业却一直无法深入西南腹地。
这一次,国药堂堂正正地踏进了西南。国药与成都市政府签定的合作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医药工业的合资合作、中药种植基地的引入、西南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和会展业的开发。基本涵盖了现在国药的所有业务领域。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在谈话间半开玩笑说:“国药计划今年销售是800亿,明年1000亿,我想成都在里面会有一个大的比重吧?”宋志平也极其爽快:“葛市长说国药在成都做到100亿,那我们就以此为目标!”
2009年,国药集团总收入650亿元。扩容后的西南市场,将成为国药棋局上一枚重要的棋子。
密集开拓
在成都的布局中,国药最看重的是医药物流和生物制药。
宋志平对记者表示:“国药作为全国医药流通体系的主渠道,这一次在新医改中要充当主力军。我们将在成都加大医药分销配送网络建设,还有连锁药店的开发,并包括医药电子商务。”
四川甚至是云贵市场一直以来被本地企业所控制,重庆医药、科伦药业等盘踞西南多年,根基牢固。去年曾有传言称国药有意收购重庆医药,强行进入西南,但最后不了了之,这也从侧面证明这一市场如铁板一块。
这次和成都的合作被国药给予厚望,因为国药显然不惧怕固有实力的干扰。国药集团副总经理封多佳表示:“国药到的每一个地方,尤其是物流领域,几乎都由当地企业控制。但国药在竞争中能拼杀出来,因为它从发展之初就是完全市场化的。”
而生物制药领域,国药借去年收购中生集团后,拥有了成都蓉生这个国内最大的血液制品基地、疫苗生产基地。封多佳表示:“从集团的布局上看,成都不仅要成为国药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基地,还要承担对外窗口的角色,今后国药生物制药的出口主要就靠成都蓉生。”
事实上不止成都,这两周以来,借着各地一把手在京参加两会之际,国药集团密集会见了四个地区的高层,磋商战略合作。
3月2日下午,国药与甘肃省签署合作协议;3月3日,国药总经理佘鲁林与江西省副省长谢茹商讨合作事宜;3月9日,国药又与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进行了会谈。
封多佳告诉记者:“还有很多其他的合作谈判也一直在进行,只是现在还没有完全释放出信息来。”
四次密集的会谈背后,国药的目标都是一样的。以甘肃和成都的战略合作协议来看,首先,国药要将自己具有优势的医药流通体系铺设到这些之前薄弱的地区,其次,将加大对当地医药工业并购重组力度。
通吃流通
航母的启动不会仅此而已,国药想象的空间更远。封多佳介绍:“国药的战略主要就是想一网打尽。现在的市场上,谁的网络大,谁就占据优势。”
国药集团的流通网络脱胎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中国医药局通过中国医药公司下设6个一级批发站,即北京站、上海站、广州站、天津站、沈阳站、大连站,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设立二级批发站,市地县设立三级批发站。药品通过三级渠道调拨分销,最后进入全国零售终端。
三级网络的格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瓦解,各省市的二级批发站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区域性流通龙头。现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上海医药、广州药业、南京医药等都脱胎于那时,现在这些企业在医药流通领域和国药这个过去的“老领导”分庭抗衡。
2009年,国药接受洗礼。新任董事长宋志平上任,核心板块国药控股在香港上市。充足的现金流和开拓的理念将国药带上了扩张的快车道。
2009年4月,国药远交近攻,吃下了西部覆盖疆域最广的新疆医药,就此开始了扩张的步伐。“流通领域,除了西藏和青海以外,国药基本上已经覆盖了全国所有省市。西藏的全面布局很有难度,而现在甘肃的配送力量已经渗透入青海。”封多佳表示,3月2日国药与甘肃的合作很好地解决了青海的问题。
形势上看,国药的版图上独缺西南,而这次合作又将这个重要眼位占领。
“我们要做的,就是医药领域的沃尔玛和苏宁电器。现在除了县乡一级,我们还要试着往下走,进入村一级的配送。这个网络建立好之后,外来的企业进来也很难复制,只能利用我们的网。”封多佳这样形容国药的计划。
另外,正在实施的基本药物制度又给了国药扩大已有市场渗透率的机会。在各地方的配套政策中,物流配送被严格限制企业规模和资质,使得很多中小企业失去竞争机会,不得不寻求被大企业重组以争取活路。国药集团,无疑是最好的重组方。
商务部主管医药流通的一位领导称:“国药肯定将在这一轮整合中占尽优势。”
工业重提
巨头往往不屑于单腿走路,国药也是如此。
医药工业一直是国药的短腿,虽然拥有华丽的中国医工、中国药材等子公司,但整体薄弱。而今年国药将开始在医药制造上做文章。
宋志平表示:“去年在国资委100多家央企排名中,我们排在50位,今年要进入前40。这其中,医药制造业将提供很大支持。”
医药流通利润率不超过2%,偏低是不争的事实,但医药制造很好弥补了这个缺憾。封多佳表示:“去年中生集团旗下疫苗和血液制品收入仅30多亿元,但利润达到国药集团的一半。”
宋志平这个资本市场上的善舞者显然看到了这一点。国药的这一轮扩张中,最大的杀招也正是对各地制药企业的并购。
封多佳表示:“集团确实有这个愿望,通过整合一些小企业,帮着国药打通产业链条。过去国药的医药工业比较分散,原料药、中成药都有,不成体系。这轮整合的过程是把国药产业链完善的过程。今后小企业的单一产品和国药去竞争,是很危险的。”
对于医药制造业,国药可能有进一步的资本市场计划。去年国资委就定调,将把中生集团和上海医工院整合入国药集团,目前中生已经落户国药,而医工院八字尚无一撇。
宋志平透露:“国控上市之后,我们还在酝酿更大范围的资本运作。目前海外投资者非常看好我们的生物制药板块。”
将医药工业板块整体上市,或许是国药今年的更大计划。而随着更多企业被整合入国药,流通和生产的双引擎将真正造就一个巨无霸。
http://www.jingxigui.com/n/80440.html
http://www.jingxigui.com/n/8039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