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家族启动丽新系重组对冲基金凶猛狙击.
林氏家族启动丽新系重组对冲基金凶猛狙击
林氏家族启动丽新系重组对冲基金凶猛狙击 更新时间:2010-8-5 0:03:20 目前,丽新集团旗下共四家上市公司:丽新制衣、丰德丽、丽丰控股和丽新发展,合称“丽新系”。其中,丽丰控股主营内地地产业务,丰德丽主营音像娱乐并聚焦澳门星丽门项目,丽新发展主营香港地产业务,丽新制衣则是控股公司,制衣业务之外兼营香港物业投资。 由香港已故富豪林百欣创立的丽新集团,终于启动重组,但背后推手却仍扑朔迷离。
7月26日,丽新制衣国际有限公司与丰德丽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宣布重组方案,预计今年底丽新发展有限公司与丰德丽延续7年的互控关系将被解除。
目前,丽新集团旗下共四家上市公司:丽新制衣、丰德丽、丽丰控股和丽新发展,合称“丽新系”。其中,丽丰控股主营内地地产业务,丰德丽主营音像娱乐并聚焦澳门星丽门项目,丽新发展主营香港地产业务,丽新制衣则是控股公司,制衣业务之外兼营香港物业投资。
从家族谱系看,林百欣长子林建名任丽新制衣主席,次子林建岳任副主席,此外,林建名还担任丽丰控股副主席、丽新发展非执行董事;而林建岳则担任丽新发展、丽丰控股主席、丰德丽执行董事。
“美国对冲基金Passport旗下多只基金之前对丰德丽的‘狙击’是促进丽新系重组的重要原因。”8月3日,凯基证券董事邝民彬向本报记者表示。
针对“Passport狙击促成重组”一说,丽新集团企业融资部总监张孟坤进行了否认,并表示,最近丽丰控股与丽新发展的股价资产折让幅度相当,为集团长久以来的重组计划提供了空间,才是重组的真实原因。
然而,“Passport基金系”确实一度令林建岳家族措手不及。
对冲基金凶猛狙击
Passport capital成立于2000年,总部在美国三藩市,由John H. Burbank III创立,目前管理资产约30亿美元。港交所披露数据显示,2007年11月22日,“Passport系”首次披露持有丰德丽5.02%股份,并在随后一年中,频频补仓,步步紧逼。
07年12月,Passport基金系持股量增至5.46%,随后的08年全年,passport系共计增持丰德丽超过10次,最高持股量达到28.31%,仅次于持股约36%的第一大股东丽新发展。
对冲基金大鳄的“狙击”,诱因在于丰德丽与丽新发展的互相控股状态。
丰德丽2009年报显示,丽新集团的主要控股关系为:林建岳家族持有丽新制衣42.02%股份,丽新制衣持有丽新发展11.25%股份与丽丰控股40.58%股份,丽新发展持有丰德丽36.08%股份,同时,丰德丽持有丽新发展36.72%股份。
丽新发展和丰德丽两家公司的互控关系为Passport的狙击提供了无限遐想。首先,丰德丽的市净率一直维持在低位,截至2009年该比率为0.2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占净资产的比例达到23%,因此丰德丽本身就是一颗诱人的果实。其次,丰德丽控股丽新发展,那么Passport只要控制了丰德丽,就能相对控制丽新发展,达到一举两得之功。
丰德丽选择了反击。08年12月12日,丰德丽宣布再融资计划,以每股0.5港元配售1.2亿新股,此外,丰德丽还计划就每股配售股份按1比1基准发行非上市认股权证,赋予认股权证持有人按每份认股权证认购1股新股份的权利。
此项配股计划若得以实施,Passport持股将被摊薄,于是,08年12月23日,Passport通过香港一家法院申请禁制令,禁制这次配售,丰德丽管理层的反击被迫中止。09年1月12日,丰德丽宣布终止配股协议。
然而,峰回路转,今年4月30日,Passport系以每股1.15港元的均价,全部抛售丰德丽28.78%的股权,套现4.1亿港元后离场。
“作为一只超跌股,丽新发展拥有丽新系四家上市公司中最优质的资产。尽管Passport最终弃场出局,但如果互持股问题不解决,迟早另一个Passport会出现。”申银万国证券联席董事郑家华称。
重组架构
根据重组方案,丽新制衣向丰德丽转让其所持丽丰控股40.58%股权,总代价约38.83亿港元;同时丰德丽向丽新制衣转让其所持丽新发展36.72%股权,总代价约37.05亿港元;其中差额约1.78亿港元将由丰德丽随后以现金支付,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完成。
郑家华表示,“处于稳定态的公司之间互相持股不存在问题,不过对于丽新系两家处于增长期的公司,互相持股束缚了公司成长中的融资需求。”
重组之后,丽新集团控股结构将垂直化,林氏家族持丽新制衣股份额不变,丽新制衣持丽新发展47.97%股份,丽新发展持丰德丽36.08%股份,丰德丽持丽丰控股40.58%股份。
对于各只股票的后市,郑家华认为,丽新制衣与丰德丽股价走势应会相对中庸,丰德丽可能为澳门星丽门项目进行融资而对股价造成影响;而丽新发展由于业务健康、资产稳健,将容易施展拳脚开始融资,可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场,股价应该会有大的提高。丽丰控股方面,由于股权更加清晰且自身规模相对较小,有可能成为中资红筹股公司收购的对象,类似中国海外发展通过收购蚬壳电器控股公司而控股光大地产一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